李宇春,凭什么?

李宇春,凭什么?

why me?

刚刚落幕的“微博之夜”可谓是粉丝们的视觉盛宴,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官方活动,主办方每年都能邀请到很多大咖出席,红毯凑不齐的顶流,在这里都能期待一下。
今年也是不负众望,杨幂、迪丽热巴、倪妮、周冬雨、肖战、赵丽颖、吴亦凡、李宇春......
在众多的顶流中,李宇春再次稳居主咖之位,一身亮粉色的霸气装非常炸眼。


李宇春,凭什么?


从2017年的微博之夜开始,每年的流量小花儿们一拨一拨地换,唯有李宇春的C位不动如山。
当然,不只是微博之夜,在很多重量级的演出中,李宇春基本都是压轴表演,毫无疑问的
镇场王
刚过去不久的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中,主办方出动千架无人机高调官宣李宇春的出场;
去年大火的《浪姐1》收官,李宇春作为最惊喜嘉宾被请到现场,与宁静平分C位;
《乐队的夏天》、《歌手》、《天籁之战》...李宇春就是行走的“决赛收割机”。


李宇春,凭什么?


好多人说“三无人员年年压轴,也不知道有什么可压的”,这些绕不开的话题让她冠上了“番位癌”的称号。
的确,李宇春至今出道16年了,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作品也不是很多,为人低调不媚粉,在很多年轻一代的观众心里,李宇春就是个“查无此人”的存在。
既然如此,为什么偏偏是李宇春呢?

01 Why me?

这个问题,李宇春也问了自己很多遍。
在爆火的第二年,李宇春就成立了个人品牌“Why me”演唱会,每年一场,连续举办了十场,
她用这种方式回应着观众的质疑,也仿佛是在为那个颠覆了人生的比赛做一个后续的注解。

李宇春,凭什么?


2005年的超级女声,足以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李宇春,是这场集体记忆中最疯狂的符号。
在这之前,选秀节目中的女生都是走抒情路线,唱一些甜美的或者苦情的歌曲,
但李宇春凭借独特的嗓音和中性的外形魅力,颠覆了大众传统的审美。
当年的网络不普及,投票都是实打实的短信,1元/条,每个手机号限发15条,这就出现了很多粉丝在大街上到处借手机为李宇春投票的现象。
仅仅在夺冠之夜的那一场,李宇春就获得了
3528308票,跟网络投票相比,这可是真金白银。
她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由大众选出来的明星,由此不难想象当时李宇春的商业价值多么惊人。
史无前例的现象,让她在当年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英国BBC等国际媒体也争相对她进行专题报道,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李宇春,凭什么?


喜欢她的人疯狂,骂她的人更疯狂。
“春哥”“同性恋”“煤老板男友”之类的新闻铺天盖地,从她的中性气质攻击到取向问题,这背后的核心点就是,你一个21岁的学生,凭什么?
除了大众的质疑外,主流媒体也将这群选秀歌手刻意边缘化,矛头不仅对准了这几个年轻姑娘,还把湖南卫视喷到了风口浪尖,人们一边消费着超女们带来的热度,一边骂着“超级女声低俗”。
那段时间的李宇春红归红,但是放到哪里都是个尴尬的存在,观众们喜欢她,但是时代大主题又容不下她。


李宇春,凭什么?


这些外在的质疑李宇春都扛过去了,对她来说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
超女出道后,李宇春签了天娱传媒,作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级偶像,公司想靠着她狠捞一笔是很正常的。
选秀歌手的人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快速圈钱”是这类歌手的基本发展路线,谁知道能红多久呢?
更何况比赛刚结束,无数唱衰的声音都在说“李宇春红不过三个月”。
当时的天娱尽管捧着李宇春,但是不难想象他们也在唱衰的那拨人里面,没有期待李宇春会有更大的挖掘潜力,因此那段时间天娱给她安排了满满当当的商演。
今天成都明天北京,没有人告诉她为什么,只要按照行程严格执行就行了。
上台欢呼,下台合照,身边的人个个兴奋异常如流水般走过,唯独她站在那里像个傻子。
“我无数次在商演的后台想,我怎么出现在这了呢!”
在李宇春看来,做音乐是一个应该投入激情去创造的事业,而不是一个接完活拿钱走人的交易。
接了一段时间的商演后,她清晰地确定:这个事,不能干。
“因为你干多了,心气就没了。”
那时候的她正在筹备首张专辑
《皇后与梦想》,但无数的商演压榨了专辑的制作时间,忍无可忍的她直接找到了董事长王鹏:“我不想这个样子,这触碰到了我的底线。”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主动亮出底线的她让公司对她格外宽厚,自那之后,她拒绝商演,不赚快钱,也不担心会过气的问题。
李宇春在接受《十三邀》采访时,对许知远说
:“你问我这些年做了什么能走到今天,不如问我拒绝了多少。”


李宇春,凭什么?


说来当时李宇春跟天娱只是半个合约,她的唱片合约是在太合麦田,这里如同她的避风港,能让她踏踏实实做音乐。
李宇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着天赋,但更重要的是这份清醒:
“价值的体现,比价格的体现更重要”。
如果当年的她沉迷于眼前的利益,那么她早就淹没在一群平淡无奇的歌手中,面目全非了。
2009年,李宇春自己创作的词曲
《下个路口,见》发行,轻快的旋律得到了大众的普遍传唱,在此之前,人们对她的看法就是一个唱着别人作品的歌手,这首歌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李宇春。
她用这首歌表达出了对未知的人与事的无限期待,创作的本意是从自己出发,而这之后她的作品逐渐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大众群体的关注。
“流行”、“消费主义”、“网红打卡”成了大众的普遍议题,很多人质疑,但更多人盲从,李宇春以此为主题制作了专辑
《流行》,用一种戏谑的口吻表达着这个喧嚣时代的虚幻热潮。


李宇春,凭什么?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总有种孤独着狂欢的气质,她曾在伦敦深夜的地铁里,看到一群人喝酒狂欢,任凭列车呼啸;也看到一些人在东京的夜雨里争吵;有人在地下车库里孤独地滑板,有人在街头巷尾贩卖着歌声...人们总说年轻的生命那么鲜活,但在时代的背景下又显得尤其渺小,因此她说“这鲜活的你,好让我伤心”。
2012年,这首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光凭曲名就成为了年度金句,这样的呐喊成为了网友们的集体共鸣,每个人的疯狂是不一样的,对李宇春而言,疯狂意味着更加自由。
而人到中年,很多人都改变了从前的模样,将少年意气活成了灰头土脸,这带给了李宇春很大的冲击,她在
《年轻气盛》中写道“死于二十五岁的少年,终于在七十五岁那年下葬”。
2019年,针对女性群体被骚扰和侵犯的现象,她创作了单曲
《给女孩》“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心中撷满爱”,去年疫情肆虐时,她把这首歌重新编曲制作,短片中她呈现出了与病毒作斗争的医生和患者,以及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女性工作者们,给了她们很多勇气与力量。

李宇春,凭什么?


在前进的过程中,她一直都在为“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寻求答案,但是成长的过程让她发现,成长本身就是答案。
2015年,是“Why Me”系列演唱会举办的第十年,地点特意选在了成都。
在演唱会将要结束时,她穿上了2005年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的演出服,与舞台中央十年前的自己来了场对话:
“很高兴,今天的我依然身心健康地来看你。我想我是骄傲的,因为你在21岁时创造的成绩,并没有让我停下脚步,我一定要做得比你更好。今天在这面对你,无愧无憾,坚持最初的梦想,我和你一样。”


李宇春,凭什么?


从2006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场演唱会,到十年后再次回到成都,像是人生的一个总结,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不需要再向外界去证明什么了。
“好像才三十岁,却聪明了三十倍”,或许这就是她十年成长的写照。


02 突破界限

《十月围城》里,李宇春客串了个小角色方红,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个角色,而是那顶萌萌哒的帽子。
从造型的角度讲,那顶帽子是不应该有的,但李宇春坚持一定要戴着它,因为这顶帽子能给她一种奇怪的安全感。


李宇春,凭什么?


这个时候的李宇春还是比较尖锐的,离巅峰状态过去已经四年了,但那种质疑和攻击还是让她对人群始终保持距离,微信上的艺人好友只有十来个,圈内的各种婚礼很少参加,甚至自己的演唱会也几乎不邀请嘉宾,她觉得特别没意思。
在陈可辛找她接拍这部电影时,刚开始她是非常拒绝的,她心里盘算的是,若是演砸了就再也不会有导演来找了,她就想安安静静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但是,《十月围城》成了她的转折点,她从内心里开始探触外面的世界。
这部电影中,李宇春的演技虽然比较稚嫩,但陈可辛还是从她身上看到了某些特质,之后他又与李宇春合作了《血滴子》和《龙门飞甲》。
为了更多地打开自己,李宇春开始尝试话剧,赖声川找到李宇春时是有着怀疑态度的,但双方聊过半小时后,他被李宇春的清澈打动,最终她以医生的角色,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话剧《如梦之梦》。


李宇春,凭什么?


话剧的体验为她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一首歌能表达的内容非常有限,但话剧和电影可以带来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在这之后她主动跨出了演员这一步。
“艺术仍是艺术,只是载体不同。人就像雕塑,不断被打磨,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一定是你内心所想。”
李宇春身上总有一种非常稳定的力量,这种力量的生长扎根于内心,在外界的期望与自我之间,她总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很多人在成功之后,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出同样的书,写同样的歌,收割同一个年龄段的观众,这或许是个不错的生存方式,但对于李宇春来说,
当人生的另一个可能性已经开启,她便会将既有的抛在脑后。
“我注定是要向前走的”,她一字一顿地说。


03 无价之姐

一个由大众票选的偶像,走上了大众不易理解的小众道路,说起来是件有意思的事儿。
2021年的跨年演唱会上,李宇春带着那首极具个人风格的
《无价之姐》登场,一身镂空蕾丝袜加上性感低胸装,前卫的蓝色波波头,这个很容易踩雷的造型被她演绎得一点都不艳俗。


李宇春,凭什么?


这种帅气和洒脱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热气腾腾的夏天。


原封保存的样貌,如出一辙的叛逆,你很难相信,李宇春已经37岁了。


偶像有很多,但能成为一代人记忆的偶像却寥寥无几,除了一个人本身的特质外,这其中还带有某种时代的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


许知远在《十三邀》里评价李宇春
“如果没有她这样一个偶像,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可能会更窄、更薄一点。”


经历过人生的巅峰和低谷,在一众唱衰和质疑的声音中野蛮生长,
现在李宇春身上展现出来的理性和正能量的确没有辜负曾经为她疯狂过的粉丝,这或许是我们崇拜偶像的内在力量,因为他们代表着我们想努力成为的那个“更好的自己”。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偶像称作“顶流”,但讽刺的是,很多顶流就像个昂贵的时令蔬菜,季节一过便匆匆下架。


真正的
“顶流”,从来都是价值观层面的,而不只是所谓身价。


明码标价的,那都叫
“现金流”


文章来源:拾文化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大众   成都   史无前例   话剧   帽子   演唱会   观众   偶像   现象   力量   疯狂   歌手   时间   人生   时代   时尚   李宇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