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大家好,水缸又出门闲逛啦~

继续在魔都400年微缩展观展,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模型了解魔都的过去,大家就跟着水缸的镜头从继续感受历史吧~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位于霞飞路(今淮海路)850号的“百灵洋行”,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法租界最大的俄侨商店,当时霞飞路一带聚集了前苏联“十月革命”后逃出来的俄罗斯贵族、富豪等居住,与此配套的俄侨商店不仅有咖啡馆、照相馆、食品店、童装店、皮鞋店和酒吧,而且还有花店、乐器店、书报亭和化妆品店等。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眼前的教堂就是我们熟悉的徐家汇天主教堂,这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教堂正门处有耶稣像,不过这个模型与今天看到的有所不同,现在教堂上的造型和基督山一样而不是怀抱十字架。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徐家汇天主堂可举办婚礼,应该也是一项传统了。应该一直是教徒的婚礼,但那些向往庄严、神圣、浪漫感觉的都市白领及知识阶层也能前往观礼(至少水缸有次在里面看了蛮久,不过因为疫情关系好像教堂目前仍是关闭中有点遗憾)。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坐落在淮海中路茂名南路的国泰电影院,原名国泰大戏院。由“中国电影院大王”卢根投资建造,著名建筑师事务所鸿达洋行设计。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条窗与褐色面砖相间。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曾经的霞飞路是欧美侨民聚居与活动区,周边是诸如皇家花园(今陕南村)、凡尔登花园(今长乐村)、阿斯特屈来特公寓(今南昌大楼)、华懋公寓(今锦江北楼),都是国泰建造前后形成的外侨聚居处,隔路相望的法国总会更是法租界,乃至上海滩最高档的社交场所。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这个.....水缸已经忘了是哪个建筑了,看着应该也是当年霞飞路一带的。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这座像城堡一般的建筑是现位于陕西南路延安中路的马勒别墅,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1919年来上海后靠赌马成为富商,时任上海跑马厅大班。)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的私人花园别墅,历时9年于1936年竣工。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可惜这个模型实在太大,和其他展品距离太近,水缸又没广角镜头,只能拍几个局部特写,现场看的话会更漂亮。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又回到了网红武康大楼,虽然大家可能都知道,为了凑个字数水缸在这里还是说明下这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又称东美特公寓,始建于1924年,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是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当时建业地产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根据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的记录,当时居住于此的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级职员。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熟悉的窗户,但是窗后的模样早已随着战争和时间的推移物是人非。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相差百年的时空交汇,现在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不再是当年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20世纪初,集各种游艺项目于一体的游乐场出现于上海:1912年,上海第一家游乐场“楼外楼”创立;1915年,由黄楚九、经润三创办的商业性游乐场——新世界开幕;1917年,黄楚九又创办了游乐项目更多、场地更宽敞的大世界游乐场。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由于开办游乐场是一项获利甚丰的事业,故商界人士纷纷投资兴建游乐场,上海先后出现了神仙世界、小世界、大千世界等游乐场,四大公司也先后附设了游乐场。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游乐场已有十余家,此外,还有众多临时搭建的、设施简陋的露天游乐场。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上海的高档游乐场,多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尤以公共租界中区和法租界的南京路、四马路(今福州路)、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为集中分布区。其中公共租界中区自南京路西藏路口至福州路湖北路口一带,呈弧线形分布着10家游乐场,分别为新世界、天外天、绣云天(神仙世界)、先施乐园、永安天韵楼、花花世界、小广寒、新新花园、大新游乐场、天仙乐园,占当时上海19家游乐场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余的游乐场则零星分布于南市、法租界以及公共租界的苏州河以北地区。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emmmm.....好吧,水缸又忘了这是哪所学校,可能是教会学校?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老上海石库门建筑,这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是具中国特色的居民住宅。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所以,石库门虽处闹市,却仍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好处,颇受当时卜居租界的华人士绅、富商的欢迎。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20世纪10年代后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新式石库门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新式石库门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周围砌以栏杆墙,作晒台用。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建筑用材,新式石库门还缩小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的高度。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这栋建筑水缸不看说明差点没认出就是现今静安寺旁边的百乐门,全称是百乐门大饭店舞厅。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在很多描绘上海滩的影视作品中,总能看到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这所有场景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原型——“东方第一乐府”百乐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誉为“贵族区” 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所,于是百乐门应运而生。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它曾给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带来很多灵感;1941年,一名叫陈曼丽的舞女被枪杀在舞池边,军统特工、日军都与此有牵连;1990年,百乐门年久失修的雨棚坍塌,砸死了一个路过的行人,曾被责令停止营业,进行大修。今址为愚园路218号。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各位观众请注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跑马场而是跑狗场,解放前旧上海用于举办赛狗比赛的场所,比赛带有赌博性质,场内设有圆形跑道,场外设有观众席。比赛规则类似赛马。

闲逛魔都——魔都400年 下

旧上海曾有三处跑狗场:公共租界的"明园”,法租界的“逸园”,西区的“申园”。五十年代中期,逸园停业,原来的跑狗场被改建为上海文化广场。

用了三期的篇幅终于把这个浓缩了魔都历史的微缩模型展介绍完毕,最后惯例地求一波转发和关注,你们的转发和关注是水缸更新的动力,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期见,BY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马勒   诺曼底   国泰   租界   尖顶   水缸   厢房   开间   洋行   游乐场   围墙   上海   中国   公寓   建筑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