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2021年8月6日献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上演,影片剧本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创作,以家人的视角回顾焦裕禄工作足迹,讲述生活点滴。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三个不同的角度,从焦裕禄“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时期全面立体的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我的父亲焦裕禄》

我不想让这样一个国家费心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这样在猪圈里臭掉

影片再一次把观众们带入60年代那个艰辛的时代。才40多岁的共产党焦裕禄从他工作的洛阳矿山机器厂调到河南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与兰考的人们群众一起治理内涝、风沙、盐碱所带来的三大灾害,他的身上所体现的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在《我的父亲焦裕禄》中已经充分得到了展示。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焦裕禄在兰考

《我的父亲焦裕禄》分为“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段情节,电影没入俗套,人物塑造得非常丰满,其中许多细节处理的也很好。在第一段“洛矿建初功”里,他不拘一格启用右派研究生陈继光,顶着压力在工厂弄科技生产。影片里当有人提出异议,焦裕禄义正辞严地说道:“我已经向上面报告过了,出了问题我来担,我们是可以造出来2.5米双筒提升机的,我不想让这样一个国家费心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这样在猪圈里臭掉!”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心胸,在那种大形势下还能站出来保护人才,运用人才,并研发出我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这不仅仅标志着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焦裕禄同志大公无私的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只要兰考县的百姓一日有人饿着肚子,我就绝不离开

只要兰考县的百姓一日有人饿着肚子,我就绝不离开

“兰考战三害”中,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为了解“三害”,起风沙时,焦裕禄深入农村亲自考察,面对自然灾害与面黄肌瘦的农民,心痛不已。他站在大沙坡上向所有兰考县的百姓承诺:“只要兰考县的百姓一日有人饿着肚子,我就绝不离开。”

为实现自己的这个承诺,焦裕禄书记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兰考的农民没有更好的食物来招待这位大官,而这位新来的书记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与他们同吃同住。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焦书记用一双脚丈量着兰考的每一片土地

兰考的水是咸的,兰考的窝窝头是硬的,焦书记用一双脚丈量着兰考的每一片土地,用一双眼睛观察着灾害情况,用一张嘴去了解当地的抗灾经验,用心去想,用行动去做,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流沙可以磨破他的脚趾,洪水可以浸泡他的身躯,却丝毫也摧毁不了他改变兰考的决心,从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到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一点一点治理“三灾”。

最令人感动的是当他从一个极度穷困一家人篮子里搜到一堆大雁屎的时候,他心痛得哭了起来,大雁屎里面含有尚未消化的食物,农民就用它来充饥。焦书记拿起大雁屎就往自己嘴里塞,一边吃一边说:“咱也尝尝这是什么滋味。”

那家人见堂堂大领导焦书记这般行径,跟着哭起来,痛声喊道:“我的老天爷啊!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咱也尝尝这是什么滋味

记得有专家曾这么说过:“除了外交、军事、国防这些内容没有,县委书记、县长拥有的权力几乎跟中央没有区别”。而这样一个县委书记,当他把大雁屎塞进自己嘴里时,他的亲民,他的内心的痛苦都通过令人感动的镜头体现出来,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此刻任何豪言壮语在现实面前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剩下的就是一头扎进去,率领农民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父亲心里装的都是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在对待自己子女的问题上焦裕禄也是公而无私,他有年迈的老母亲,有年纪尚幼的孩子。他为了百姓,为了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却舍弃了这个家庭。镜头里,他的大女儿毕业后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按道理来说一个县委书记为自己的子女安排一个好工作易如反掌。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安排女儿去切菜,做咸菜,卖咸菜。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为了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却舍弃了这个家庭

当拉着咸菜车到处转悠的女儿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时,我们的眼睛是湿润的,我们的心是震惊的。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何为使命,就是指出使的人所领受应完成的任务与应尽的责任;何为英雄,就是指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国效力的人。焦裕禄成为一个人人铭记的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女儿焦守云回忆起自己的父亲焦裕禄时深情地说道:父亲心里装的都是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这是她对父亲最好的评价。

镜头里最令人感动的是忘我工作的焦裕禄得了肝病,医生们开出最后诊断是:“肝癌后期,皮下扩散”。 要知道绝大多数患者在肝癌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这是由于肝癌中晚期已经转移和扩散到其他脏器,加大了治疗难度。

焦裕禄已经知道自己得的是绝症,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志,相反利用有限的时间继续为兰考人们做出自己最后的努力,他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期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即使躺在病床上也从来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

这一个个问题,这一声声的询问,焦裕禄把每个所闻所见都一一牢记在心里,病魔限制了他行动上的自由,却限制不了他思想里的自由,时时刻刻都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好干部,怎么会不让人敬佩?兰考人们需要他,他也需要兰考人民。他们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

兰考人民提起焦书记是真正的佩服

电影的第三段“博山生死别”,身患重病的焦裕禄关心的不是自己还能够存活多长时间,他关心的是经过治理的盐碱地今年庄稼长势怎么样?收成怎么样?一句 “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让多少观众感动流泪,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焦裕禄做到了,而且做得尽心尽责,让每一个人从心眼里由衷地敬佩。

即使是现在,兰考人提起焦书记是真正的佩服,现在很多老辈人说起焦裕禄都有一肚子的故事,说着说着就会泪流满面,甚至忍不住的哭泣,这泪水里包含着多少极度的尊重与刻骨的思念,是那种想念到极致的时候才会有的哭泣,能够感天动地。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他既是人民的公仆,也是一个丈夫,一个儿子

知道自己已经时无多日,临走前与母亲诀别的场面让人落泪,门外是一片沙地,门里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一张旧的藤椅,一个风烛残年的老母亲眼含热泪看着自己拄着拐棍的儿子,生离死别那一刻,焦裕禄跪下了,这一跪情深潭水,这一跪感人肺腑,这一跪真正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焦裕禄,他既是人民的公仆,也是一个丈夫,一个儿子,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病逝,兰考县10万百姓自发送行,镜头里,和兰考的大地融为一体的焦书记葬礼中,老百姓跟着焦书记走了两个半小时,哭声震天。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谁都不愿接受失去焦裕禄书记的事实,百姓们痛哭流涕,万分悲痛,不让黄土掩埋住这位最为百姓着想的父母官。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电影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回溯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全片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三个不同的角度全面立体地回顾了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电影向人们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不论你的职位是高或低,权力是大或小,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都应该是情系群众,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办实事。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干部应有的品质。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真正能够感人肺腑的好电影,我们在电影院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也不应该仅仅是感动,看过就忘在脑后,我们应该从焦裕禄精神里悟出一点东西,焦裕禄同志不只是那个时代的典范,同时也是一面廉洁奉公的镜子,如今苍翠成海的兰考不只成为英模光辉一生的见证,因为他像一盏永放光芒的明灯,照亮着每一个党员的干部前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感人肺腑   兰考县   兰考   父亲   盐碱   咸菜   大雁   肝癌   书记   群众   女儿   同志   干部   百姓   时代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