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令再升级!这些城市、这类地段,一律不准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限高令再升级!这些城市、这类地段,一律不准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中国城市的摩天大楼竞赛,终止于2021年。


今天(9月10日),中国城市摩天大楼的“限高令”再度升级,住建部公布了《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明确提出:


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城区人口300万以下城市不得修建250米以上建筑。


这不是国家第一次对超高层建筑喊停。


2020年4月27日,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就对超高层建筑做出了要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限制新建250米上建筑。


2021年7月6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 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再次强调500米和250米两道“限高令”。


今天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对此前文件的细化与落实,首次提到按照城区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管理,而且要求实行“责任终身追究”,下面就来看看《意见稿》是如何落实的。


01


这些城市不得新建250米以上


《意见稿》提出,按照城区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管理,并新提出“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


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确需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结合抗震、消防等专题严格论证审查,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复核。应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


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确需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应报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审查,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应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也就是说,城区人口不足300万的,严禁新建250米以上建筑,新建150米以上建筑,需要省级住建部们审查,并送往国家住建部备案,而且要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严禁新建500米以上建筑,250米以上建筑需要省级政府部门审查,并送往国家住建部复核,而且要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这意味着,今后不管是小城市,还是大城市,500米以上建筑是绝对禁区,250米以上是严格控制区。


需要注意的是,“城区人口”和“市域人口”是两个概,有些城市的常住人口虽然超过300万,但并不意味着城区人口也超过。


02


这些地段,不得新建超高层


《意见稿》不仅把限高令分类到不同城市,还细化到城市的不同地段,要求各大城市不得在山边水边、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拥堵地段新建超高层,原文如下:


合理确定建筑布局。各地要结合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布局,统筹谋划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建设,相对集中布局


严格控制生态敏感、自然景观等重点地段的高层建筑建设,不在山边水边建设超高层建筑,不在城市通风廊道上新建超高层建筑群。不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世界文化遗产及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有影响的地方新建高层建筑,不在老城旧城的开发强度较高、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地段,新建超高层建筑。


这个举措是非常严厉的,因为山边水边、老城旧城、交通枢纽等区域往往就是最能代表城市形象的金贵地段,在这类地段建设超高层的热情最高,也只有这类地段能够养得起超高层建筑。


如果这类地段不允许新建超高层,那整个城市新建超高层的积极性也会显著降低。

03


不得使用公共资金建超高层


更严厉的是,《意见稿》还特别要求:不得使用公共资金建设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小城市甚至不允许新建150米以上建筑,原文如下:


强化公共投资管理。各地应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有关规定,一般不得批准使用公共资金投资建设超高层建筑;


严格控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严格控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熟悉超高层建筑的人都知道,超高层建筑,特别是地标建筑,很多都是央企、国企投资修建。因为超高层建筑成本高、回本慢,往往只有国企才有实力接手。


而且超高层建筑因为建设周期长,比较容易烂尾,地方政府也更倾向于国企投资建设。


一句话,国企一直都是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建设主体,管住了这个建设主体,就等于管住了关键。


既不允许在山边水边、人口稠密地区新建超高层,也不允许国企投资超高层,今后在中国城市,超高层建筑真的会越来越稀缺。


04


城区人口300万,是个重要数字


有人可能会问,城区人口300万是个什么概念,为何以此作为分水岭?


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中国城市可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也就是说,城区人口300万是I型大城市与Ⅱ型大城市的分水岭,这个数据很重要,是很多管理政策的依据。


除了限高令要参照它,地铁建设也要参照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城市地铁的建设标准提高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亿元以上,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据此,如果城区人口不足300万,不仅250米以上建筑不允许建,连地铁也不允许修。


05


超高层建筑存在哪些问题?


《意见稿》对超高层建筑加强严控,意味着中国城市的摩天大楼竞赛正式终结。


从长远来看,对超高层建筑的合理控制是有必要的,因为超高层建筑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特别是消防安全,目前世界最好的消防云梯仅100多米,摩天大楼存在较大的消防隐患。


二是成本与收益问题。摩天大楼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周期又长,超高层建筑烂尾的例子并不鲜见。


而且,过量的摩天大楼很可能导致高空置率,而且租金回报率也上不去,后续运营难以为继,这对城市土地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超高层建筑的保养维护成本也很高,这类房子如果得不到好的保养维护,若干年后就是建筑垃圾,因为容积率高、拆迁价值低,很难找到开发商愿意去拆。


如果遇到盲目追求高度,不重视设计和技术的开发商,其打造出来的超高层建筑,不仅影响整个城市的风貌,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对超高层建筑,国家考虑得更为周全和长远,算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账,还有安全、人文、生态、城市风貌等各种长远问题。


新提出“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就是要求有关领导要长远规划城市发展,而不是只要短期效益。


最近就有一个比较热门的事情,1.7亿建成、1.55亿搬走的“全球最大关公雕像”。


据媒体报道,湖北省荆州市在古城历史城区范围内建设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属“未经规划许可”,系“违法建设”,被要求搬迁。


这个事情充分说明,规划先行、合理确定建筑布局,是多么的紧迫。(编辑/安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山边   地段   建筑   城市   摩天大楼   水边   国企   中国   大城市   高层建筑   高层   常住人口   人口   城区   责任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