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痛经不是什么大病,痛起来却相当的难受。

现代医学对痛经没有什么特殊的处理,也就是在痛得实在难受的时候吃些止痛药。

我是学中医的,我来讲讲中医是怎么认识痛经的。

各种体质的人都有可能痛经,虚的人可能,实的人可能,寒的人可能,热的人也可能。

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怎么鉴别是哪种痛经?

正常来说月经来之前痛经属实证;月经来之后痛经属虚证。

疼痛剧烈怕按压属实证;疼痛隐隐,喜欢按揉属虚证。

热敷小腹,疼痛缓解属寒证;热敷小腹,疼痛加剧属热证。

绞痛、冷痛属寒证;灼痛属热证。

小腹刺痛,月经见血块,属于血瘀。

小腹胀痛,胀多于痛,属气滞。

痛在两侧少腹部多属肝;疼痛牵连腰骶部多属肾。

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中医怎么治疗痛经?

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对因治疗。

正常治病的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但痛经有一个不一样的点是,痛经发生在月经期,这时候正是月经前后,要把握生理规律,在经前要适当活血,经后应适当补血。

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我们来看看中医对痛经的具体认识。

现在中医对痛经的认识已经比较系统了。可以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气亏损五种类型。

1.气滞血瘀

气血停滞在小腹,不通则痛,而月经要来,强行而通,自然就会出现疼痛,这也是大部分人痛经的原因。

这种情况就需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以用《医林改错》中的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元胡、川芎、五灵脂、赤芍、牡丹皮、枳实、乌药、香附、当归、甘草组成。

前面七味药都是活血的;枳实、乌药、香附是理气的;当归是养血的;甘草是益气补中、调和药性的。

这个活气血的药比重很大,适合气滞血瘀明显,或者在经前、经期前3天使用,那时月经还没来或者正在来的情况下。

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2.寒凝血瘀

气血的运行是要阳气的推动的,身体寒凉,经脉凝结,气血自然就运行比较缓慢,气血运行不通畅,就容易产生瘀滞,不通则痛,就容易出现疼痛,尤其是经期气血运行需要快速的时候。

这种情况就需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可以用《医林改错》中的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由小茴香、干姜、桂枝、元胡、五灵脂、蒲黄、川芎、赤芍、没药、川芎、当归。

前面三味药都是温经散寒的,后面元胡到川芎都是活血的,当归是补血活血的。

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3.湿热瘀阻

湿性黏腻,湿性重浊,容易侵犯下焦,所以湿浊容易困阻盆腔,日久化热,形成湿热困阻,湿热留滞下焦,就容易阻滞气血的运行,在经期出现痛经。

这时候的治本之法就是清湿热,并配合治标之法行气血。可以用《古今医鉴》中的清热调血汤加大血藤、败酱草。

清热调血汤由黄连、丹皮、川芎、赤芍、红花、元胡、莪术、香附、熟地、当归组成。

黄连清热燥湿,加上大血藤、败酱草清热化湿,后面加活血行气之药则化湿热,去瘀阻。

4.气血虚弱

气虚虚弱,月经没法足量来,身体又要来,这就出现了紊乱,出现了痛经,这种痛隐隐的痛。

这时候益气补血才是正道。可以用《医宗金鉴》中的圣愈汤。

圣愈汤由生地、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人参、黄芪组成。其实就是四物汤加上了人参、黄芪。

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5.肾气亏损。

月经的排出耗气伤精的事,身体本就肾气亏虚,再耗气伤精,那不是竭泽而食嘛,出现痛经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补肾益精了。可以用《傅青主女科》中的调肝汤。

调肝汤由阿胶、巴戟天、白芍、炙甘草、山茱萸、山药、当归组成。

阿胶、山茱萸、山药补肝肾精血;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敛阴;炙甘草调和药性;巴戟天补肾。

50岁以前女人都离不开月经;记住老中医说痛经的5个点


这就是中医对“痛经”的一些认识,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关注,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月经   败酱草   汤加   乌药   巴戟天   赤芍   白芍   川芎   湿热   当归   甘草   气血   小腹   疼痛   中医   女人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