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曾几何时,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县名,被许多人读成“于台县”,而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和美谈,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谈资和传说。盱眙县地处苏北地区,虽然就全国而言并不是个太起眼的地方,但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尤其是城北的“第一山”,更是小有名气。天下“第一山”何其多,据说全国有20多座“第一山”哩。那么,为何江苏盱眙的第一山名气较大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盱眙的“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盱眙城区的北部,俗称“老北头”,因米芾所题“第一山”而得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一山景色秀美,既有山、水、林、泉之自然风光,又有殿、亭、楼、宇之建筑玲珑,还融儒、佛、道三教于一体,是一座真正颇具历史文化艺术的名山。早在汉朝,孔子的后裔就在此创立了“崇圣书院”,并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极为推崇。宋元以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来过,并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大家名家之作。为此,第一山题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盱眙第一山背倚群峰面临淮河,公园对面就是风景迷人的沿淮风光带。第一山原名南山,因盛产都梁香草,故又名都梁山,都梁也就成了古县盱眙的别称。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著名书画家米芾赴涟水就任,由汴京沿汴水一路南下,进入淮河路过盱眙时,忽见奇秀的南山,于是诗兴大发:“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当即挥毫,写下了“第一山”三个大字,从此南山便易名为“第一山”了。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盱眙第一山还与《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六十六回中如此写道:“行者纵起筋斗云,躲离怪处,直奔盱眙山。不一日,早到。细观,真好去处:南近江津,北临淮水。东通海峤,西接封符。山顶上有楼观 峥嵘,山凹里有涧泉浩涌。嵯峨怪石,磐秀乔松。百般果品应时新,千样花枝迎日放。人如蚁阵往来多,船似雁行归去广。上边有瑞岩观、东岳宫、五星祠、龟山寺等,钟韵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瑞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蠙城。白云横不度,幽鸟倦还鸣。说甚泰嵩衡华秀,此间仙景若蓬瀛。”……把盱眙第一山比作神山仙境蓬莱和瀛洲,足见有多么美妙了。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盱眙第一山园内现存建筑也比较多,有大成殿、淮山堂、翠屏堂、春昼亭、玻璃泉亭、明伦堂、摩崖石刻保护廊等等。尤其是园内的“第一山题刻”,更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第一山题刻记录了宋、元、明、清、民国五代名家、政要的手迹,其正、草、隶、篆、行五体书法的石刻艺术,堪称艺术珍品,国之瑰宝。题刻中既有文学家、书画家的手迹,如宋代的苏轼、米芾、蔡元长、刘焘、杨万里,元代的赵孟頫、余阕,明代的李东、吴伯朋、李先芳,清代的张鹏翮、陶澍等等,还有许多翰林、大学士、总督、尚书等高官的遗墨痕迹。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由此可见,山不在高,有名则名,有仙更名。海拔仅146米的盱眙第一山,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正是有了米芾的题字,《西游记》的记载,还有众多非常珍贵的石刻题记,才名气大增的吧。大家以为如何呢?

天下“第一山”何其多,为什么苏北盱眙的第一山很有名气呢?

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盱眙   米芾   仙台   盱眙县   涟水   淮河   苏北   西游记   手迹   书画家   政要   翰林   石刻   自然风光   园内   名气   南山   时尚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