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衣冠文化

在中国服饰历史上,有身份者才能戴冠,平民只将发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称为“衣冠”,而平民则称为“布衣”。那时候的诸侯聚会,美其名曰是“衣裳之会”——穿着要合乎礼节,否则失礼,而颜色和图文,则是划分高低等级的标志之一。在儒家看来,衣冠代表着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孔子曾说:“君子正衣冠。”衣冠是“君子”的标识,衣冠比生命更重要。

中国的衣冠文化

我们通过书籍或是电影电视剧中可以了解到,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首先一定是服饰的更换。自古国君为政之道,创制衣冠制度视为重大国事,衣冠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分。尊卑等级按衣冠服饰做出区别之后,大家有秩序地拜祖先、祭天地、各守本分,不得僭越,从而实现天下大治,故而中国的政治被称为“衣冠之治”。比如中山装,就是近代的一次重大的革命标志,“天下为公,衣以载道”,正是因为如此,服装也成为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工具。中山装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衣冠文化


中国的衣冠文化

我们人类是唯一主动穿衣的动物。作为人始终在精神与身体两个维度中塑造着自己。服饰的作用不仅是暖身遮体,更具社会功能。几乎从服饰起源始,人类就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意识、宗教观念和色彩爱好等融入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内涵。中国人把日常生活归结为“衣食住行”,其中“衣”居首位。衣冠为礼仪之初,无衣冠无以谈文明。服饰也成为了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件“衣服”,承载了中国男人最沉重的政治理想与发展抱负。

中国的衣冠文化


中国的衣冠文化

从历代对服饰的注重,足以证明,中国服饰文化已经超越美的概念,而是上升到政治、尊严、文化、精神以及身份标志等精神层面。

而现代男士穿衣,更应该表达的是其文化修为及彰显个人品牌形象。

中国的衣冠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衣冠   国君   中国   儒家   天下大治   中山装   服饰文化   平民   君子   秩序   标志   身份   政治   精神   服饰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