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在云南,有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中医,医术精湛的他不但医病救人,还培养了出了上千名乡村医生。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他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是来自1.2万公里外的非洲马里,他也是首个获得中医博士后学位的外国人,在中国学中医、行中医已超过20年。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20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四处行医,经常参与公益活动。曾先后40次深入云南边远山区,开展麻风病救治活动,为2400多名病人进行义诊。


后来,他又开始招收学徒,10年间为中国培养了超过3000名乡村医生,极大地解决了乡村医生紧缺的问题。


身为名医,他和蔼可亲,低调谦逊,深得当地村民的喜欢,这位来自非洲的“中医”,就是被称为“黑求恩”的迪亚拉。


1.初来中国


1984年冬,在北京机场,一位穿着单薄的黑人男孩瑟瑟发抖地站在机场大厅,他环视四周,面对陌生的人群和国度,感到很恐惧。


这个男孩,就是迪亚拉。


迪亚拉出身于医学世家,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小时候的迪亚拉就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他就可以在药房内帮忙。识别药物,分发药品,干得有模有样。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聪明的小孩也很容易骄傲,迪亚拉也不例外。


有一次,担任医院院长的父亲回到家中时发现,家门口堵了许多人。原来,迪亚拉正在表演背诵。


父亲看他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瞬间火冒三丈,随后就将这个颇为“自满”


儿子毒打了一顿。


父亲义正言辞地说:“有才干,若是不能谦虚上进,那么你的一生也注定会平平无奇。”


迪亚拉深记父亲的教诲,从此后再也不吹嘘和张扬了。


为了培养迪亚拉,父亲花费了很多心血,经常带着他一起去看诊。长此以往,迪亚拉渐渐爱上了医学。


为了探索医学奥秘,他经常去翻阅医学书籍,然后将医学要点默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擦掉,重复默写,加强记忆。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完成基础教育后,迪亚拉顺利地进入了当地的医学职业高中学习,在校期间,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79年,15岁的迪亚拉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并以全国第二的成绩,考入马里大学。


大学5年,迪亚拉通过刻苦钻研,掌握了很多的核心知识。


1984年,迪亚拉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随后在父亲的医院里做全科医生,日子过得平淡无味。


当时非洲有不少医学生通过援助项目去到美国、西欧或者苏联、中国继续深造,迪亚拉得到的第一个机会是去苏联学习。但在临行前夕,他决定放弃苏联选择中国。


于是,迪亚拉和另外11个同学踏上了中国这片土地。因为语言不通,又是第一次离开家,当天晚上,几个人竟然难过得哭了。


第二天,迪亚拉和同学们擦干眼泪,开始了在中国的学医之旅。


2.弃“西”从“中”


起初,迪亚拉被分配到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学习,继续学习西医。


但其实,来到中国的第一年,迪亚拉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中文和适应生活上。


随着语言能力的逐渐提升,他才开始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学习。中国医学院对他们的教育都是从最基础的人体解剖开始的,这对于医学基础很好的迪亚拉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但有一次,他却见识到了中医的神奇和伟大。


当时,有名同学踢足球扭伤了脚,抬到医务室的时候,只见医生用几根细细的银针扎了几下,很快那名同学就能走路了。


这一幕让迪亚拉震惊不已,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他感到非常神奇和不可思议,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迪亚拉决定弃“西”从“中”,学中国最特色的医学技术。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迪亚拉跑到教育部和大使馆申请,条件提得很坚决:“要么让我学中医,要么我就退学。”


中国官员被他真诚感动了,爽快地同意了他的申请。


随后,迪亚拉转学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继续学习。


学习过程并没有迪亚拉想得那么容易。中医和西医隶属两个系统,很多中医学的书都是古文,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这对于没有古文基础的迪亚拉而言,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第一学期,本来在西医方面是学霸的迪亚拉,就遇到了滑铁卢,只考了40多分。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为了迅速提升自己,迪亚拉不厌其烦地向老师同学请教,课余时间看古装剧、听古戏、逛博物馆,看到不认识的字就去翻新华字典,医学古汉语字典也被他翻得破破烂烂。


为了搞清楚经络和穴位,迪亚拉每天一下课就去实验室,用人体标本练习解剖。为了练习扎针,他手上总是拿着一块毛巾,走到哪儿就扎到哪儿……


就这样,迪亚拉终于赶上了同班中国同学们的步伐,并用8年时间,拿到了中医硕士文凭。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1994年,马里政府邀请迪亚拉回国效力,并给他开出了丰厚的待遇条件。


可迪亚拉觉得,自己的中医知识还有所欠缺。于是,在回国和继续深造中,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之后,迪亚拉又报考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师从著名中医教授杨介宾。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杨教授出身中医名门世家,以一手家传的针法名扬千里。


在杨教授门下,迪亚拉学习更加认真,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出师。1997年,迪亚拉获得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针灸方向的博士学位,成为首个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人。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学业有成的迪亚拉并没有忘恩,他选择继续留在中国,用中医造福中国。


3.乡村医生


在中国,迪亚拉不仅完成了学业,他还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毕业之后,迪亚拉就和成都姑娘杨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迪亚拉在成都的一家中医院坐诊,但一切都没有想象中容易。


前三天,没有一个人找他看病,迪亚拉心里有些着急,但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中国老百姓的认可。


到了第四天,终于有一位患者主动推开了门,可在看到黑皮肤的迪亚拉后,竟然转身离去,嘴里抱怨道:我是来看中医的,怎么是老外呢!


迪亚拉不甘心,他追出去对患者说:我给你扎针,如果没有效果,我不收你一分钱。


就是靠这样的方式,迪亚拉争取到了第一个病人。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后来,这位病人又介绍了身边的朋友,口口相传,迪亚拉终于站稳了脚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


从业没多久,迪亚拉就遭遇了“道德”上的考验。


在同期的医生中,迪亚拉每天的病人算是多的,但收入却很低,甚至比别人少了四五十倍。


从副院长的口中,迪亚拉知晓了原因,医生的工资跟开出的药物直接挂钩,开的药越多,奖金也会跟着变多。


但医生的医德和自己的教育背景以及信仰告诉迪亚拉,他不能为了钱而给病人开过量或者不需要的药。


他的行医准则是,如果便宜的药能解决患者问题,那他一定不会要求用贵的。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年轻气盛的迪亚拉,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选择辞职。


就在迪亚拉辞职后,媳妇却告诉他,自己怀孕了。


面对生活的压力,迪亚拉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迪亚拉遇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比尔,当时他是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成员,正在四处寻找协助麻风病和大骨节病项目的医疗官,迪亚拉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了解之后,迪亚拉提交了申请,成为“无国界医生组织”的项目负责人。


当时在当时的云南偏远地区,出现了艾滋病、麻风病等重大疾病患者,而这些,都是迪亚拉的专长。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当地的赤脚医生连一些常识性问题都答不出来,更别说治病了,这里比城市更加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迪亚拉开始投身到培养乡村医生的事业中去,他和当地政府申请,让乡村医生来免费学习,他包揽他们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


毕业之后还送他们三大件(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工作服、药品和书籍。


20多年的时间里,迪亚拉频繁往返于云南昆明和红河州,长年致力于培养乡村医生。至今已培养出3000多名村医。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然而,四处行医的迪亚拉,却没能救回自己的孩子。


2003年8月,迪亚拉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后不久,就因病夭折了。


失去爱子的伤痛,永远烙刻在他的心中。


为了让自己的悲剧不在其他家庭里发生,迪亚拉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乡村义诊中。


光是在云南,迪亚拉就曾先后救治了麻风病患者2400余人。


现在,迪亚拉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迪医生”“迪大夫”,村民亲切地称他为“黑求恩”。 


4.坚持公益


虽然已经是中医学博士,但迪亚拉依然没有忘了提升自己,并于2016年,从事博士后研究。


后来的迪亚拉,成为了新都区中医医院的特聘教授。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公益,总是利用空闲时间到乡村义诊。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除了提供医疗帮助,他还竭尽所能为大山里的村民提供帮助,修路、饮水、通电等等。


如果遇到家庭特别困难,没有能力看病的病人,迪亚拉都会先给他们看病,然后再帮助他们寻求公益基金的帮助。


1984年至今,整整37年的时间,迪亚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中医,帮无数患者恢复了健康。


如今,迪亚拉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掌握了粤语、四川话、云南等地的方言,已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去年2月初,新冠疫情暴发时,迪亚拉也不顾危险,投身于抗疫工作中。


不仅如此,他还向马里政府介绍中医,希望他们可以采用中医抗疫,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2020年,迪亚拉成为中非“鲁班工坊”的推广大使,致力于为马里青年提供中医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中医技术与当地医疗结合,共同服务当地百姓。


他说自己一身的本领都来自中医,因此自己的使命,就是把中华博大精深的医术,推广到全世界。


他是首位外籍中医博士,扎根中国农村20多年,培养上千名乡村医生


80年前有白求恩,80年后来了一个“黑求恩”。


他们肤色不同,却志向相同,希望通过自己的医术救助那些患病的人,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


如今的迪亚拉门诊,病患络绎不绝,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而在迪亚拉身上,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爱无国界”!文/小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马里   乡村   中医   苏联   医生   麻风病   非洲   云南   首位   中国   外籍   中国农村   病人   患者   父亲   多年   博士   同学   医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