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同志”广告,国内女性支持者是宽容还是受耽美影响?

可口可乐最新“Love Is Love”同志广告遭到匈牙利保守派抵制,目前有2.5万人支持撤下该广告。

而随后可口可乐方面则强势回应:“我们一直支持LGBTQ社群,并相信不论同性还是异性,每个人都有爱他们想爱的人的权力,我们追求包容、多样和平等,更会一直坚守这个理念。”

可口可乐“同志”广告,国内女性支持者是宽容还是受耽美影响?

广告宣传图,图源网络

话题讨论很快延伸到国内,那么可口可乐同性宣传广告会影响到国内观众的感官吗?在舆论趋势下,国内可口可乐的布局会受到影响吗?

让我们探究下事件舆情的发展。

1、小众与大众

8月7日上午9点30分,博主@LoveMatters 首先将国外的这则新闻搬运回来,但鉴于博主自身影响力,这则新闻在网络上并没有掀起波浪。

下午17点35分,@梨视频 在微博上发文报道了此次新闻,并配上视频。两性问题,尤其是同性恋这样的话题,立刻引发了网友兴趣,舆情直线上涨。

8日,经过7日晚的发酵,新闻迅速在网络上拓展开来,网友纷纷表述自己意见,舆情热度虽然没有比得上7日晚,但总体还是持续、平稳的发酵。

可口可乐“同志”广告,国内女性支持者是宽容还是受耽美影响?

那么网友怎么看待呢?在国内文化越来越包容的今日,同性恋是否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识微商情数据分析发现,持负面情绪反馈的网友还是占大多数,比例达到48%,负面情绪网友认为同性恋不该受到抵制,却也不能大力宣传。他们不反对同性恋,但反对在大众之下公然宣传美化同性恋,认为这样对青少年的引导教育不好。

可口可乐“同志”广告,国内女性支持者是宽容还是受耽美影响?

而持正面情绪情绪的网友认为,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无论同性、异性都应该值得尊重。理解和包容才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温柔,love is love!

支持与反对两派的拥趸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讨论,甚至出现极端言论,产生人身攻击。近年来,同性恋文化渐渐在网络、现实中活跃,在相关话题下占据一定份量,但总体而言还是不为社会大众所知道。

但是当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品牌开始宣传同性文化时,沉默的社会大多数开始坐不住了。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小众不断在发声,沉默的社会大多数依旧是主流。但可喜的是,同性文化在社会慢慢被接受、认可,36%的正面支持率就是例子。

2、抢占与发声

社会舆论总是分散的,需要在一个点下集中起来。当其中一个声音树立起来后,另一个声音需要被大众所知道,就需要占领一个点。

从可口可乐同性宣传的网络情绪反馈而言,反对派是占主体的,这就需要支持者在一个点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抗衡。而支持者们也顺利的找到了这个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前文提到梨视频在7日下午发布博文后,两性问题尤其是同性恋问题引起了网友热议,而这一条微博在舆情发展中占据了绝大的影响力,该博文截止在8日晚,被传播9651次,影响人数到达1569.92万人,网友发声言论有近4万条。

可口可乐“同志”广告,国内女性支持者是宽容还是受耽美影响?

支持者攻占了这个点,在该博文下,正面支持者的观点占据绝大多数,而反对者的声音彻底被挤压。由于该博文的影响力,使得新入场网友在查看舆情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知道支持者们的声音。而反对派虽然在网络上占主体,但是声音却没能集中在一个点,在某种程度下,已落入下风。

然而有意思的是,识微商情调取了小样数据发现,赞同同性恋的网友大都是女性用户,反对者基本都是男性用户。

在对待同性恋问题上是女性用户更宽容还是男性用户更保守,还是在次元文化、腐文化、男男CP慢慢盛行的今日,女性用户受耽美的影响,处于小说、影视唯美主义视角而倾向支持同性文化呢,这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与反馈。

3、可口可乐同志广告后的品牌营销

可口可乐这一举动颇为大胆,在网友争论是否支持同性恋的时候,新闻媒体则在总结可口可乐同志广告背后的深意、品牌文化的营销。

界面新闻在文章《可口可乐同性主题广告遭保守派强烈抵制,价值观营销该怎么做? 》中写道,事实上广告往往能反映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经过大公司的背书,利用其积累的社会影响力而传播的价值观,或许可以在商业世界之外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品牌来说,更为关键的是考虑某个议题是否真的和品牌、观众有直接的联系,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市场进行价值观的宣导,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也和当地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

联商网则对可口可乐为何要做同志广告做了分析,在其文章《可口可乐同性广告联名遭抵制 品牌如何打好“基化”营销》分析道,LGBT群体更加热衷于享受型消费,护肤、整容整形、运动健身是LGBT群体的热点消费领域;数据显示同志群体通过海外代购获取护肤品的比例达15%,而海外代购的通常都是价格较贵或国内不易买到的中高端护肤品。据国外专业同志调研机构“CMI”的研究,LGBT群体的消费能力是异性恋的三倍之多。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些硬性数据支撑,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接受和吸收同性元素,品牌乃至整个行业已经从几十年前闪躲腾拿同性恋标签的态度转化成能够打“同志文化擦边球”,甚至主动贴上同性恋标签。借助同性恋的题材做广告,明确支持同性恋的态度。

回到起点,为什么在同性文化慢慢被接受的今天,可口可乐的“同性”品牌营销会遭到抵触呢?

小编了解到东欧是保守主义的大本营,超过百分之七十支持率的匈牙利执政党“青民盟-基督教民主党”,早在2011年推出了新宪法规定同性恋非法。在这样一个反同国家,发表同性恋广告,在错误的地点投放了错误社会价值观的广告,自然会得到社会大众的抵触。广告品牌营销不能只看大势与数据,更要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舆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可口可乐   支持者   舆情   同志   广告   大众   同性恋   价值观   宽容   情绪   声音   女性   网友   品牌   社会   国内   数据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