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两种心理学,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前言

道德是每个人做人的根本,如果没有了根本,即使你有再高的学识和本领,也没什么用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很喜欢对别人道德绑架,还觉得伤害别人是理所应当,道德绑架的理直气壮,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别人,但是自己却还不知,还指责别人开不起玩笑。

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两种心理学,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

我有一位同事小明,她身材偏肥胖,不符合现在人的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因为身材的原因导致他受到很多同事的冷嘲热讽,但是大家一般不在明面上讲,一般都是茶余饭后的闲聊时,看到小明不在就载人备受指指点点,

可是另外有一名同事小李却在生活中经常当面嘲笑小明,譬如午饭时间大家为了节省工作时间,大多数会在公司里集体订餐,在公司里解决午餐,而小李总是喜欢拿小明打趣,嘲笑小明饭量怎么样怎么样大,说出一些冷嘲热讽的话,听了之后让人很不舒服,小明听了之后满脸的尴尬和不悦,但是由于自卑和彼此之间是同事的关系,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小李却不以为然,还反过来怪明明开不起玩笑!


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两种心理学,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

暂且不谈小明的工作能力与否,他这样为人处事之道,的确很不受人待见,以别人的缺点为乐常常取笑别人,这样的人的朋友肯定是少之又少。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良好的道德观,人生价值观,那么职位再高,学习再好只会让人厌恶,让人远离她,那么职位再高又有什么用呢?有人就说了,领导只是不会说话,谈不到道德观吧?试问一个高情商,高品质的人说话能这么没水准?没礼貌?以别人的短处为乐,经常取笑他人吗?

那么孩子道德观念缺失的原因?

一.家长的道德感缺失,教育理念落后

“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人从刚一出生都像是一张白纸,都是善良的,都是因为后期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做人待事的方式方法都会不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家长自身素质低下,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复制模仿家长的一切不良行为,比如抽烟、喝酒、口吐脏字、赌博,暴力相向等恶习经常在幼小的孩子面前展现,孩子小的时候自然就会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就会想要去模仿大人这些陋习。还有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品行和良好习性的培养,那么孩子学得再好,没有一个好的品行又有什么用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两种心理学,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

二.学校的素质培养,重智轻德

当今的社会家长和老师来衡量学生好坏大部分是只看分数,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更是少之又少,教学模式僵化导致孩子考前死记硬背 ,考完忘得一干二净,只追求分数,然而思想品德和成绩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

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两种心理学,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

我有个同事的女儿学习很优秀,长得也很乖巧,但是平时生活中同事并不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慢慢长大之后女儿就变得很自私,得理不饶人,没有公德心和爱心。缺失这一德行的女儿如果不及时纠正,对他以后的生活,工作,处人处事都会有很大的关系。

三,社会的不良风气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上的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各种软件上盛行,让正是青春懵懂期的孩子难以抵抗,很容易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沦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两种心理学,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

怎么样提升孩子的道德观念?

一.抓住孩子黄金培养期,称赞孩子的良好行为

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养成很多生活习惯,有些时候孩子会有一些小的坏习惯,这个时候家长可不要不在意,以免小习惯铸成大错。而对于孩子的一些良好的习惯,我们要适当地鼓励和夸奖,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别人对他的赞许是会让他骄傲和开心的,抓住好品行改掉恶陋习。

二.抓住现实生活中道德选择的机会

3.4岁的孩子正处于道德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这个时候是父母帮孩子建立好的道德观的最佳时期,家长朋友可以多利用幼儿园或者生活中一些真实事例告诉孩子怎么样才是对的,怎么样才是错的。切记不要利用一些名人名言,他们听不懂,而且太死板,孩子不想或者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好的道德观,人生观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命运,而人优良品德的好坏是从小就建立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两种心理学,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素质教育

著名作家狄德罗说过:“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朋友,你要当作家吗?请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注重孩子德行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一代接一代更优秀,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

道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人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首先要清楚道德对人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把思想道德和品质传播给后代们,我们要知道成人比成功更加重要!

对于道德观你们有什么好的看法呢?一起探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道德观   家长   孩子   陋习   冷嘲热讽   品行   少之又少   德行   素质教育   缺失   心理学   同事   道德   女儿   习惯   少年   社会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