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的40天来了!长夏漫漫,你需要一份“热养指南”

不进入三伏天,你都不知道夏天到底有多热,真的是和烤肉之间就差撒点孜然了,不得不说一句,我们的命都是威利斯·开利给的,感谢他发明了空调。那么,关于三伏天,你了解多少呢?在这最热的40天里,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安全度过)呢?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也好心里有个准备: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接下来和大家说说,为什么三伏天会这么热?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地表接受的热量急剧上升,而散发出去的热量却很少,与此同时夏季又有雨水多的特点,地表湿度提高后,散发的热量更少了,就这样一天一天积累下来,变成了热量最高的40天。

古时候,进入三伏天会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伏”的读音和福气的“福”读音是一样的,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所以人们觉得吃饺子能把福气、财气都吃进身体里。随后到了中伏,就要开始吃面条,因为面条“条条顺顺”,加点蔬菜爽口败火,还能喝汤解渴。

末伏温度开始下降,此时可以吃鸡蛋饼,为又度过了一年三伏天画上圆满句号。三伏天虽然很热,但它却是养生防病的好时候,因为这个季节我们不用担心阳气消散,可以尽情利用阳气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和湿寒。

最热的40天来了!长夏漫漫,你需要一份“热养指南”


三伏天防护不到位,小心疾病扎堆

中暑:据上海松江警方发布,自从7号发布高温预警以来,已有多名老人中暑晕倒,提醒中老年人,减少外出活动时间,除非必要,可以在晚上气温降低后到室外走动,应带好急救药或水杯。

中风:很多人知道中风容易在冬季发作,其实,还有一种热中风,容易在夏季三伏天发作,当温度超过32度,患者身体会大量流汗,从而导致血液浓度升高增加中风风险,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流汗很多,要及时补水,防止脱水。

心脏病:到了夏天,我们经常会感觉胸闷、喘不过气,这时要小心三件事,高温、缺水和刺激,如果你的心脏不太好,一定要格外注意,避免冲凉、吹空调、脱水出现心脏病。

急性肠胃炎:饮食要注意,高温下食物很快就会变质,像牛奶、西瓜、饭菜等食物,可能用不了半天就变味了,要是不注意吃下去了,就容易引起腹泻腹痛。饭菜一定要及时放进冰箱,吃多少买多少,不要囤货。

最热的40天来了!长夏漫漫,你需要一份“热养指南”


长夏漫漫,你需要一份“热养生指南”

1、以热制热

①多喝热水、热茶,但不要超过65度

②洗热水澡,禁止冲凉

③睡前泡脚,可加入生姜片、花椒

④煮点姜茶温阳散寒

⑤用艾灸治疗关节炎、肩周炎、肠胃炎

⑥多运动淌淌汗

最热的40天来了!长夏漫漫,你需要一份“热养指南”


2、消暑纳凉

夏天虽然热,却容易受寒,多是因为人们被“外热”的假象迷惑,忽略了“内寒”,经常因为空调温度太低或贪吃冷饮导致手脚冰凉、浑身无汗、腹泻腹痛等,埋下疾病的“病根”,所以,消暑纳凉一定要选对方法,不是温度越低越好。

①多喝温水,不要等渴了才喝,如果以一杯350毫升的水为准,应该分5-6次饮用,再渴都不能一口气喝光,补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希望大家牢记。

②夏天天亮得早,五点多天就亮了,适合晚睡早起,当然,这个晚睡不是让你超过12点才睡,还是应该保持在11点前入睡,以免醒得过早,睡眠时间不足。同时还要适当午休,每天中午睡上半个小时比较好,找一个凉快的地方吹吹风,打个盹儿,能够缓解心中的烦躁,预防中暑。

③适当吃凉拌菜有一定解暑的作用,比如说黑木耳、凉粉、黄瓜、萝卜等,但是要注意,凉拌菜吃多少就做多少,吃不完要及时倒掉。没有经过高温爆炒,很容易滋生细菌,不要一次性做太多,同时可以在凉拌菜里加入适量生蒜和醋,有一定杀菌效果。

3、绝不贪凉

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饮食上一天不能吃太多冰棍,不要超过3支;空调不要开太低,不宜低于24度;洗澡不用冷水,不打赤膊;不宜睡在地上。绿豆粥、苦瓜、西瓜虽然消暑,但是它们也有寒性,脾胃不好的人不要贪吃。

三伏天太热了,需要我们学会正确的方法去应对,以免用错了方法给身体留下病根,40天说长也不长,很快就能过去,万一胸闷头晕感觉自己中暑了,不要慌张,赶紧找阴凉通风的地方坐下休息一会,适当补充淡盐水,平时可以在包里准备一些防中暑的药品,以便紧急状况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长夏   伏天   肠胃炎   病根   阳气   读音   中老年人   胸闷   地表   贪吃   热量   高温   温度   夏天   身体   空调   指南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