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首永恒的诗


  科普文坛上一面光耀的旗帜消逝了。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他身体是热的……”趴在白床单上哀哀恸哭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高士其59岁的妻子金爱娣。

  头发凌乱,形容枯槁,穿着一件后背有些开线的黑毛衣;噙着泪水,说话哽咽,朴实得像一个老保姆一样的金爱娣显得清瘦、孤单。

  “他去了,我也差不多了……”一缕白发耷拉下来,她也不用手拢一拢。她,已是癌症在身。

  二

  那是1961年。30岁出头的金爱娣被董老的夫人何莲芝请去吃饭。何大姐说:“你看到高士其这样的病人不要害怕。看一个人不要看外表,要看心灵的美……高士其同志是品质高尚的科学家,对党和国家有很大贡献,我们都关心他,希望你能与他组织个小家庭……照顾好高士其同志,就是干好革命工作……”

  当她被初次带到高士其面前时,羞涩地喊了一声“代表”(高是一至六届人大代表)。高士其激动得手和脚颤抖得更厉害了:“一路上辛苦了!”高士其用恰当的语言和多情的眼神表达出对眼前这位温柔善良,美丽动人的女性的钟情。只听见秘书在一旁不断提醒高士其:“镇静一点,镇静一点。”

  “我一看他,就觉得他像个圣僧,很圣洁,很善良,像个修行者似的……”金爱娣珍藏着当时的回忆。

  金爱娣是在上海长大的姑娘。酷爱声乐,曾在名家门下学习过正统的意大利发声法,她最擅长的是用英语演唱《蓝色的多瑙河》。与高士其结合后,日夜操劳中常有歌声伴随。高士其原意和她一起唱《快乐的家庭》、《一路平安》等三十年代的美国流行歌曲。

  生性幽默、乐观、活泼、好动的高士其自己身体不能动,但内心的动意无穷。每次吃饭前必说一阵笑话。平时看电视,一听到好词句,就用他那弯曲变形的手指着电视机,让爱娣"“快抄!快抄!”

  作为活生生的人,高士其有着各种各样的要求。他渴了,饿了,对脖颈僵直失去咀嚼功能的他来说,一日三餐,全靠爱娣一勺一勺喂到嘴里。他要工作,一会儿要查资料,一会要翻英文辞典,有时半夜想出来一句什么话,也让爱娣帮他记下来。他有感情上的要求,今天想去看望这个友人,明天想去探视那个朋友,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科普会议。他的轮椅车轨迹,印遍了祖国大地:钢都鞍山,锡都个旧,大庆油田,三门峡水电站,五指山苗寨,科尔沁草原,西双版纳丛林……一个娇小的身影,总是陪伴在他的左右。

  1968年,金爱娣积劳成疾,肚子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她一个人流着泪一步一步挪到公共汽车站。医生诊断是“肠坏死”。在切除1米2长的烂肠子时,心脏停跳,血压降到0。医生不得不马上缝合。后伤口化脓,一年之内,肚子上的刀口就有三条。

  高士其到医院去看望爱娣。他让司机把他背上楼。坐在爱娣身旁,他流着眼泪说:“我病了她照顾我,她病了我照顾不了她……”

  三

  数十年如一日,在全身僵化、生活无法自理、唯有心脏和思维还能运动的恶劣条件下,高士其忍受着酷刑般的折磨。金爱娣深深体会到他蓬勃的生命意识和坚强的毅力,体会到他那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怎样点燃了人们的智慧之灯……

  用僵直的手指夹着笔,哆哆嗦嗦地写,他每分钟只能写四五个字,每天都要完成一千多字的著述。晚年,他又为自己立下了新的目标,撰写《高士其回忆录》。一张张稿纸,写下了他的《童年回忆录》,《美国回忆录》,《清华回忆录》,《上海回忆录》,《广东回忆录》……又是几十万字!

  1984年12月21日,住院已半年的高士其从医院请假出来,在连续参加了中国科协和作协联合举办的《高士其从事科普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暨80诞辰庆祝活动》座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后,他回到家里。他躺在自己的活动床上,像孩子似的嚷嚷起来:“我不住院了,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他,有一个温馨可爱的家!

  医院来电话寻找病人,他又被送进了医院。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四

  1985年元月初,高士其正在撰写回忆录,突然附近楼房定向爆破的一声巨响,大量尘埃通过门窗涌入房间,呛入他的气管和肺部,使他猛烈地咳嗽,几乎喘不过气来。接着,是连续3个月40度的高烧和昏迷。

  昼夜不停的吸痰,翻身和护理。每天坚持洗脸擦身。焦虑、压抑、操劳的情绪,一直随着高老的病情折磨着爱娣的心。她3个月没顾上洗澡。直到高士其烧退清醒之后,她才放心地去擦擦身子。她摸着像针扎一样疼痛的胸口惊呆了,右乳竟长出了疙疙瘩瘩的小硬块。她的一位搞医务工作的朋友拿着化验单心疼地责怪她说:“爱娣呀,真有你的,到这地步了,你怎么不知道哇!”

  乳癌手术后,爱娣的淋巴腺上还留下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癌块尚未完成治疗,她又去照顾高士其。

  癌症病人的化疗,使金爱娣头晕、恶心,全身瘫软。为了照顾高士其,她多次停掉化疗。按规程2年中应完成8次化疗,而她只做了4次。

  五

  右乳切除。癌细胞转移。已呈晚期骨癌扩散。办完高老的丧事,金爱娣又从医院挪到家里,从满床满架的诗书卷帙中整理着高士其的遗稿。

  几页纸,那是高士其随手写给她的手迹:

  “爱娣妻:你老是拿心脏病吓唬我(金爱娣1978年查出冠心病),自己又不肯去找医生。光说没有空,没有时间,舍不得抛开这一个烂摊子,真是要做一辈子奴隶,一辈子牛马,这还了得?”

  爱娣妻:“照顾我23年如一日,食不成顿,夜不成寐,似春蚕到死丝不尽。”

  “爱娣老伴:风雨同舟,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形影不离。”

  每一个字条下面都有颤抖的签名。

  一个是弘扬科学精神的堪称为中华知识精英的科普作家和传奇式的残疾人社会活动家高士其。

  一个是坚韧、勤劳、贤慧、平凡的女性金爱娣。

  一个是以钢铁般的意志,将一颗赤诚的心和全部知识奉献给人民,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的高士其。

  一个是支撑高士其生命之树的被高士其称为自己伟大母亲、妻子和姐妹的金爱娣。

  “今生成永诀,来世再结缘”。高士其的灵堂前摆放着金爱娣自己题写的挽联。

  她无愧无悔。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中国科协   中国作家协会   个旧   多字   科尔沁   西双版纳   僵直   操劳   美国   回忆录   上海   医生   生命   医院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