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两者相权取其轻。曾任国家副主席和总理的华国锋同志,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没有参加她的葬礼。“我忙”二字道出了华国锋心中的无奈和“舍生取义”。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华国锋

一、华国锋是苏铸 加入战斗

华国锋没能参加母亲的葬礼,这还得从他加入革命斗争说起。1921年2月16日,在山西交城永宁南路的一处古旧老宅里,华国锋诞生了。其实,华国锋本最初不叫华国锋,而是苏铸。苏铸6岁时,父亲便去世了。

他跟随着母亲在哥哥嫂子的出租房里住,家境并不富裕。华国锋的夫人韩芝俊曾经跟人提起过:华国锋是标准的无产阶级,我嫁给他时,他没房没地,直到今天,我们住的都是国家派的房子。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在苏铸读书的时候,县里有位教师,叫李彬,他与苏铸很是要好,经常与苏铸谈论局势和进步思想。李彬后来回忆苏铸参加游击队的情况时,说道: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交城县被日本军队占领,当时学校停课了、店铺也关了,整座城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日本兵强迫中国老百姓给她们当苦力,修建炮楼,百姓们进出城门还得向他们敬礼,我和苏铸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一系列暴行,怒不可遏,心中充满了恨意,一起商量着要加入抗日游击队伍,于是,苏铸瞒着家里人,参加游击队,当时我正准备出门与苏铸会合,结果被母亲发现,没有加入队伍。”

后来,苏铸便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游击队伍里。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苏铸的侄女苏凤仙在接受采访时,曾告诉记者:

“我常听我奶奶说起,叔叔当时告诉奶奶,他要上山打枣,奶奶没多想,就让叔叔去了,结果一去不复返,奶奶在家中等得望眼欲穿,几个月后才收到叔叔托别人捎来的口信,说是叔叔改了名字,不叫苏铸,而是华国锋,还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伍。”

那一年是1938年,苏铸为革命需要,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华国锋,隐含“保卫中华、捍卫国家的先锋”之意。此举在党组织里受到表扬,甚至党组织号召其他同志改掉名字,保护自己和家人,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革命斗争。  

同年,华国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山西交城抗日游击队,在队伍里,华国锋担任小组长,负责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每天的工作是到村里的每家每户去宣传抗日主张,号召村民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拯救我们的祖国。

同时,带领村民组成正义队伍,与阎锡山顽固势力进行顽强斗争。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1939年,18岁的华国锋担任陕西汾阳县的特派员,负责在该地区开展游击战斗,守护这方领土。后来,华国锋担任交城县抗日救国联合会的主任,在县里号召群众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斗争而奋斗。

而后,华国锋被调往阳曲县任县委书记,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华政委”,因为华国锋平易近人,找他办事很快就搞定,效率很高。

“不久后,就有日本人来家里查户口,询问有没有华国锋这个人,他们边问还边用刺刀捅了家里的所有东西,家中一片狼藉,奶奶不怕,拿出户口本,他们见户口本上没有华国锋三个字,便走了。

后来,邻居劝奶奶将叔叔的户口撤掉,奶奶坚决不同意,她宁愿忍受日本鬼子的恐吓,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失去儿子,因为奶奶相信,叔叔会平安回来的。”苏凤仙继续说道。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有记者询问华国锋,母亲去世时,为什么没有去参加老人家的葬礼,华国锋听完沉默了片刻,随后,他只说了两个字:“我忙。”

抗日战争胜利后,时隔八九年,华国锋与母亲第一次见面。苏凤仙告诉记者:

“当时我爸见奶奶如此,也没有办法,于是,我们一家逃到了太原。在我九岁的时候,也就是1947年,老家交城县解放了,而叔叔在县里做书记,叔叔派人捎信告诉我们,奶奶高兴得连夜坐着马车回到老家,在路上耗了几天,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儿子,他们差不多有十年没有见了。”

许久未见的母子,恍如隔世,两人都成了泪人,这一次,华国锋在家中呆了近半年,是参加革命后回老家最久的一次。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在解放战争期间,华国锋积极对抗国民党军队,尽管负过伤、流过血,但华国锋无怨无悔,还从中得到快速成长,由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成为一名优秀的的基层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到湖南省工作,在此地就干了将近20年。1956年,华国锋任湖南省的副省长,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在这里,华国锋非常支持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项目。

可以说,中国人民吃得饱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离不开袁隆平团队,更离不开华国锋当时的鼎力支持,对民有益之事便是对的事。除了振兴农业,华国锋还重视当地的交通设施等工业建设,还亲自主持了枝柳铁路等重大项目,大幅度提升了湖南省的工业水平。

因为其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政绩,在1971年,华国锋被调往中央,担任国务院业务组的副组长,负责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比如稳固物价,以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并积极筹备和实施国民经济规划。

在1973年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华国锋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负责协助周恩来总理开展农业农村方面的工作。也正是这一年,在华国锋的心底永远长着一颗拔除不掉的刺。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二、忠孝难以两全 华国锋选择前者

在那多事之秋的70年代,华国锋得知了母亲逝世的消息。在归心似箭、悲痛之余,华国锋想着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会议、看着面前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亟待处理的文件,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如此重大。

华国锋狠下心来,没有回老家看母亲最后一眼,而是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写了一封信,交代秘书代替他回去送母亲一程,然后继续埋头处理工作。

侄女苏凤仙说,“奶奶在临终前,跟守在床边的我说,‘你叔叔只能为国家尽忠,而不能尽孝了,我死了,他也不能回来’其实,我知道奶奶是希望叔叔回来的,但奶奶理解和支持叔叔为国家做事,理解叔叔的苦衷和不得已。

1973年,奶奶去世了,叔叔果然和奶奶说的一样,没有回来。叔叔让秘书带着他写的信回到老家,信中只是说奶奶的丧事一切从简,不要铺张浪费。那位秘书抵达的当天,从巷口一路跪行到停放灵柩的屋里,我知道,他是在代替叔叔送奶奶一程。”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有记者询问华国锋,母亲去世时,为什么没有去参加老人家的葬礼,华国锋听完沉默了片刻,随后,他只说了两个字:“我忙。”

这简简单单的两字,多少读者与之产生共鸣,这两个字,道尽的是为人子的无奈,道不尽的是华国锋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付出的心血,道不尽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当年的华国锋,受毛主席的托付,担负着祖国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他不能也无法撒手,所以,华国锋只能舍弃自己小家庭的事情,一心扑向为国为民的伟大事业当中。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无论选择哪一方都会在心中留下遗憾。但身为共产党员的华国锋,他知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在个人的情感面前是多么微不足道,他知道,他是母亲的儿子,更是全国人民的儿子。因此,华国锋在母亲去世那年没有参加老人家的葬礼。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华国锋一心扑在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兢兢业业。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三、正式走马上任 临危受命

1976年4月,经毛主席提议和中央政治局的通过,华国锋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共中央副主席。

华国锋从一名小小的解放军战士,逐步坐到此位置,这其中,仅有努力刻苦是不足够的,更重要的是华国锋心中装满了祖国和人民,深入基层,为百姓办实事,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华国锋的政绩,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那特殊的70年代期间,华国锋“临危受命”,在稳定全国政治和经济个大局势的同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号召。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动山摇,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刚上任的华国锋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刻不容缓制定相关措施进行人员救治和灾区重建。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8月4日,华国锋亲自前往灾区慰问灾区群众,并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以此转达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给灾区群众以信心和勇气:灾难面前,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那就打不垮我们。看着我们面前的废墟,你们觉得,还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吗?

群众听了这番话,有了“重头再来”的勇气,不久后,唐山便重新恢复秩序和安宁。

叶剑英在华国锋担任副主席和总理前,对其并不了解,但他在看了华国锋能够将无序的政治和经济扶起来,处理事情也是从容镇定,最后能将事情办得无法挑剔,叶元帅不止一次向身边的人夸赞华国锋,“毛主席真是巨眼识英才啊!”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60岁的华国锋开始渐渐放权,提拔人才接替自己的位置。1980年9月,华国锋辞去了国务院总理职务;在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辞去主席职务。随后,华国锋开始他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四、晚年的华国锋 思乡心切

没能参加母亲的葬礼,一直是华老心底挥不去的遗憾。直到苏妈妈去世18年后,即1991年,华老回到家乡,带着子孙在母亲的坟头前含泪跪拜祭奠。这迟来的看望,一点也不迟,因为华老是苏妈妈的骄傲,苏妈妈也知道儿子在面对大局和小家两难抉择时,作出了正确而坚定的决定。

除了1991年回了次老家,还有1995年的一次,华老就再也没回去过。因为华老每次一出门,华老的车子总被百姓们前呼后拥地止步不前,就差把车子抬起来了,华老说,“不给别人添麻烦了”。

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华老对家乡的思念志强,乡愁反而是更加浓烈了。因此,在每次家乡人来见华老时,华老总把规定好的15至20分钟的会客时间,延长至一整天。夫人韩芝俊和秘书催促了几次,华老都会说,“再聊一会儿,老家人来一趟省城不容易。”

因为华老与老家人聊天会感到无形的亲切感,并且,华老心里一直关心老家的经济建设和百姓的生活,所以他想借此了解到实际情况,若是聊天中产生或老家人带来什么好的点子,华老就更高兴了。

华国锋当年为何没参加母亲的葬礼?

此外,在老家交城县,各处教育文化店铺或机构都挂着华老的题字,一个个遒劲有力的象形字,融进了华老对于家乡的希冀和热爱。

华老一到山西,就会和当任的负责人或局长部长讲农业发展,还专门讲引用黄河水和水利来发展农业。

因为华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作风民主,所以,周围的人敢于向华老开口说真话、提建议,在2011年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山西省原政协主席郭裕怀曾说,“华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那些不敢说真话的人有很强的针对性。”

最后,华老叶落归根。“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交城县的一草一木无声地诠释了华老的思乡情怀。

华国锋,一世清贫朴实,一颗赤子之心向党旗。自参加革命斗争以来,无论是何身、任何职位,总是全倾献出、不遗余力。

期间,错过母亲的葬礼实属无奈。从古至今,为国为民而牺牲个人情感甚至生命的,千千万,试问他们心中可有过有悔二字。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是华国锋当初选择的的最好印证。

参考资料:

[1] 胡树民.缅怀华国锋同志[J].大江南北,2016(12):48.

[2] 李海文.华国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轫[J].党史博览,2018(08):4-12.

[3] 孙贝贝.历史转折中的华国锋[J].文史天地,2018(09):16-21.

[4] 王沪宁. 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2-21(002).

[5] 赵树凯.农村改革第一次政策突破[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02):1-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交城县   交城   葬礼   中国共产党   母亲   湖南省   灾区   老家   叔叔   奶奶   当年   队伍   群众   儿子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