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自古帝王兴衰无常,朝代更迭更是频繁无常,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权力的繁衰决定着一切,动辄天,或是地。

我们都知道溥仪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处境卑微,却不知道中国还有最后一位恭亲王,他的待遇比卑微还不及。

本是出身显贵的他一生却飘摇无定,屈膝于溥仪之下,做了20年的奴才,还差点被溥仪枪毙,命运多舛的他却长命百岁,直到2016年才去世。

他就是爱新觉罗·毓嶦——一生曲折心酸的末代恭亲王。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出生末代,身不由己

众所周知,溥仪出生的年代是清代的最后一个年代,是一个人们正在打破封建旧时代,迎接新思想新思潮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皇帝以及相关的皇亲国戚无疑是卑微且无奈的,时代的发展渐渐已经容不下封建腐朽的旧朝代,封建君主专制已成为过往。

出生在这样的朝代并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但是封建王朝留给他们的最后的“结果”却要他们来承担,这是属于他们的责任。

但并不是所有的皇室都得跟随着皇帝,其实溥仪年代的很多清朝皇室贵族都选择了离开皇宫,只有较少数人选择继续跟随着溥仪皇帝。

爱新觉罗·毓嶦的父亲得恭亲王爵位,所以自然而然他就继承爵位成为了清代的最后一位恭亲王。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爱新觉罗·毓嶦

其实原本这个位置是轮不到他的,因为他的父亲溥伟是奕䜣次子载滢的儿子,并不是嫡长子,无缘继承爵位。

后来由于奕䜣的长子载澄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还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因此溥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嫡长子”。

据说当时慈禧太后曾有过立溥伟为皇帝的想法,一度将他当作继任帝位的继承人,但由于溥仪年纪小更好操纵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慈禧

毓嶦出生于1923年,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亡了,辛亥革命早已推翻了封建王朝,留下的只是一个有名无权的“清朝幌子”,但其中的种种制度仍然保留着。

1936年他的父亲溥伟去世,按照清朝王室的规定,毓嶦得带着三件传家宝去追随皇帝,并继承恭亲王的爵位。

而且,当时由于清朝的败落,爱新觉罗家族基本上是空洞的,如果不去追随皇帝,毓嶦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或许连生存都是个问题。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于是年仅13岁的他带着咸丰皇帝的密谕、大阅御用的紫宝石黄丝腰带以及一个白虹刀前往长春追随溥仪,年少的他并不知道迎接他的是二十年卑微的生活。

此时的溥仪已经是被日本扶持上去的傀儡政策的满洲国的皇帝,生活憋屈,情绪暴躁,压根就瞧不起身为恭亲王的毓嶦,甚至常常是拳打脚踢,拿他出气。

就这样毓嶦开始了他与溥仪共同相处的近二十年的身不由己的特殊经历。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伴君如伴虎

身为清朝的最后一位恭亲王,爱新觉罗·毓嶦的一生可谓是曲折跌宕了,看似出生高贵的他过的却是如同奴才一般的生活。

首先他并没有实权,恭亲王只是一个头衔,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权力和待遇,别说是恭亲王的待遇了,就连普通皇室贵族的待遇他也鲜有享受到。

自从他13岁跟着溥仪以来,就一直都是处于逆来顺受的环境当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更像是溥仪的一个奴才,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自由。

溥仪似乎从来都没有把他当过自己的侄子看待,即使他们之间确实有着叔侄的关系,在溥仪的眼中,毓嶦的存在也就是自己的臣子、奴仆。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但好在跟随着溥仪的这段日子,他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之后也将家里的亲人也接到了长春,每个月还有一定的生活费。

他深受溥仪的指挥驱使,14岁之时便被送到了私塾去学习。

这个私塾是溥仪建立的,目的是通过私塾学习来培养自己的心腹,试图实现自己复兴大清王朝的梦想,因此他对私塾学生的学习十分上心。

平日里毓嶦一行人除了学习汉语课、历史课之外,还要学习一些数理化课程,溥仪确实是想将他们培养成全面的人才,第二年还专门开设了英语课。

但后来怕日本人说他们“亲美”,溥仪就不让他们接着学英语了。

偶尔,溥仪还会给他们上课。

他十分崇拜雍正皇帝,因此他的课上专门讲的就是雍正的上谕,用的还是封建时期的那一套教育方式,试图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封建权威。

他上的最多的课就是给他们讲雍正皇帝的《朋党论》,以此来反对他们私下里结党营私,互相勾结,甚至还要求他们之间彼此互相监督。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雍正皇帝

溥仪要求他们对同学之间的一言一行都要向自己汇报,做到真正的坦白,不能有任何的隐瞒和欺骗,一经发现便少不了一顿惩罚。

因此毓嶦和他的几个同学之间虽然是同族宗亲,但是彼此之间却无比陌生,平时能够谈论的事情就只有一些公事,私事一律不谈,生怕被打小报告传到了溥仪耳中。

他们之间冷漠相待,更不会有交情之类的,似陌生人般我行我素,这正好达到了溥仪的目的,对他们十分满意。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此外溥仪还要求他们对他绝对忠诚,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对他有任何的隐瞒,绝对不允许有人说假话,甚至结了婚亦是如此。

他们当中有的人结婚成了家,面对溥仪的问题依旧是如实回答,不敢有丝毫的欺骗。

据毓嶦描述,曾经有一次溥仪问他们当中已经结婚的人:“昨天回家你和你媳妇......”看似“八卦”的一句话其实更是在考验他的忠诚度。

那人自然是不敢有所隐瞒,将自己的私密之事一一禀告,不敢犯“欺君之罪”。

而毓嶦常年陪伴在溥仪身边,更是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谨慎,稍不留神惹得溥仪不爽,自己就会遭来一顿打骂。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亲王沦为奴才

在毓嶦的印象里,溥仪对他一向是非打即骂,称为“出气筒”也不为过。

其实不难想象,溥仪是从小就当上了皇帝,年幼时清朝还是有权的,他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养尊处优,天生就有着优越感。

在他固有的认知里,自己就是天下的主宰,清朝的所有人都应该听他的,不管是妻子还是臣子,都应该服从他的安排,他始终都应该是“九五至尊”的地位。

而毓嶦对此虽然有所不满,但都是忍耐下去,对于溥仪他还是十分尊敬的,父亲溥伟对他的教育使得他对大清王朝十分忠诚,甘心追随着溥仪。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哪怕在溥仪的身边自己只是一个奴才,毓嶦也从未想过要背叛他,离开他。

溥仪这个人疑心病重,常常怀疑谁会害他,对身边的人也都是抱着三分的信任,其实心底里并没有完全相信,因此他经常会陷入焦躁不安的情绪之中。

而当他烦躁时就常常会拿下属出气,尤其是对毓嶦,仿佛认定他的存在就必须是奴仆的角色,从未把他当作恭亲王看待过。

一次,他从侍卫那边听闻了很多消息,当时的日本心狠手辣,诡计多端,汪精卫在前往日本治病后就死在了那里,相传吴佩孚也是被日本的医生“救治无效”而死亡的。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吴佩孚

听到这些消息的溥仪寝食难安,焦躁不已,毕竟当时的他在满洲国也是深受日本的控制,他十分害怕哪天自己也被日本“害死”了。

于是在那段焦灼万分的日子,溥仪常常就拿毓嶦发火出气,动辄打骂,有时候更是以惩罚他或者其他奴才来派遣情绪。

记得有一次,溥仪得了痔疮,痛痒难忍,从外面拿了很多药吃,不管是什么偏方药方他都拿回来试试,那时年少的毓嶦并不懂得察言观色。

他看到这些瓶瓶罐罐的药,感到十分惊奇,不由得感叹了一句:“这些药看上去就枪弹一样!”殊不知祸从口出,年少的他并没有思考过说话的后果。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溥仪听到他这番话非常愤怒,本来由于痔疮的缘故,他常常脾气火爆,时不时就会上火,这下毓嶦的一番话无疑是“点爆”了他的愤怒点。

“你说这些药像枪弹,咒我吃枪弹,我先赏你枪弹吃!”

吼完就要让身边的侍卫拿枪处决了毓嶦,愤怒至极的溥仪决心要将毓嶦枪毙,这时候毓嶦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连忙哭着跪着求饶。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所幸后来并没有枪毙成功,日本人为了更好地控制溥仪,削弱他的帝王的权威,并不允许他杀人,他们只是将溥仪软禁起来,并没有赋予他杀人的权利。

但若是大清王朝并没有灭亡,溥仪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拥有着至高权力的皇帝,只怕这时的毓嶦早已被枪毙,人头落地而不自知。

最后毓嶦只挨了一顿毒打,挨完打之后还得连忙向溥仪磕头谢罪,感谢溥仪的不杀之恩,也忏悔自己的口出狂言,溥仪这才消了火。

可见这时的毓嶦就是溥仪的一个奴才,丝毫没有任何的尊严和地位可言。

后来的毓嶦提起此事也是手舞足蹈,激动地说:“幸好当时的日本国并没有给他生杀大权,不然我早就神归黄土咯!”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往事随风

1945年,毓嶦跟随溥仪等人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所俘虏,之后又被关进了收容所,在这被关的几年里,毓嶦也悟到了很多人生道理。

尤其是当溥仪在收容所里却一直向斯大林申请能够在苏联定居,他不敢回国,认为回国必然受到万人的唾弃,他敢当满洲国的皇帝,却始终不敢面对万千的中国人。

也正是因为这些表现,加上毓嶦在收容所里学到的那些马列主义新思想,他慢慢想开了,思想也跟着进步起来,不再一味地追随溥仪,也开始追求平等的待遇。

他说:“人终究都是要变的,在苏联收容所的这些日子,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语重心长的语气说完,他又托着下巴,陷入了自己的沉思当中。

过会儿他又接着说:“之前觉得我这一辈子都应该是溥仪的臣子,应该追随着他,但是到苏联之后,接触了那些先进的思想,我才觉得我之前的想法有多愚蠢。”

“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不是君臣,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待遇,我的思想慢慢进步了,大家的思想都进步了不少。”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之后毓嶦终于放弃追随溥仪,不再当他的“奴才”,而是开始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开始为自己而活。

“过去的时光,让我失去了荣华富贵以及显赫的地位,但我并不觉得可惜,它反而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大笔财富,我称之为“裕生”,是我重生的富裕。”

毓嶦是这样总结了他的过去,同时他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憧憬,充满了希望,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他。

说到溥仪的性格,毓嶦更是幽默地说:“他是一个胆小又怕死的皇帝,疑心重重,都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一直疑心的老虎呢?”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他说待在溥仪的身边得万分小心,十分谨慎,稍有不留意,惹了他的不快,自己就会遭到一顿责骂。

一次溥仪得了感冒,十分难受,吹不得一丝风,也命令属下们将所有的风扇都撤掉了,窗户也都关得严严实实的,防护得十分谨慎。

恰巧当时的毓嶦正在他身边看书,翻页带过来的风正好吹到了他,这点小风惹得他“龙颜大怒”,愤怒吼道:“你不知道我感冒了吗?还扇风给我,是不想我好起来了吗?”

他听闻连忙下跪请罪认错,但仍免不了挨一顿打。

说起这些往事的时候,毓嶦并没有多大的怨气和愤怒,相反的他十分平静,往事随风,追随溥仪的那二十年对他老说早已远去,只是一段经历。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后来回国的他还办起了画展,新生活的热情激励着他不断在往前看,同时他也在积极促进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说:

“日本是分派别的,右派在搞军事主义,其他派别并不,中国不应该搞分裂,而是应该促进中日的友好往来。”

而提及那些不断假冒出来的“爱新觉罗家族”后裔,他也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说自己曾经有过打击他们骗局的想法,但之后就改变了。

“转念一想,我才不要打什么假,他们不会给家族丢脸,说不定还会为家族争光呢,那倒也是件好事!”毓老打趣地说道。

最后一位恭亲王:做了20年奴才,差点被溥仪枪毙,直到2016年去世

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不仅限于此,从心态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都是十分积极向上的,往事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是激励他前行的动力。

带着这般乐观向上的心态,直到2016年他才与世长辞,走到生命的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奴才   爱新觉罗   苏联   雍正皇帝   满洲国   王朝   枪弹   爵位   私塾   日本   清朝   封建   皇帝   待遇   身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