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翻滚吧动漫君#

01.我们的童年好多动物

回顾国漫的发展史你会发现,其实国漫有很多优秀的经典之作。

从上个世纪的《舒克与贝塔》、《黑猫警长》,到千禧年后的《蓝猫》、《虹猫》,再到10年后称霸少儿频道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这些作品制作年代不同、题材不一,有的寓意深刻,有的通俗易懂,但无论是哪一部,都在国漫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只是被这些动画里的角色和剧情所吸引,长大后方才发现,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角色,好像没多少个人类?

虽然这些角色有担任飞行员、警察这类在人类社会中真实存在的职务,也与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会将情绪表现在脸或行动上。然而这些,都无法让我们忽视它们有着非人类的五官或四肢---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那为什么国产动画会成为“动物园”呢?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评判的话,这是全球人类的普遍特征,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就曾提出过“幼体滞留”的理论,强调人类天然会对拥有可爱属性的事物予以追随,而动物形象较比真人更能唤起观众的喜爱之情---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但在另一方面,很多人看来,这些角色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低龄受众,才借助这些那些活泼可爱、有着艳丽色彩的动物作为形象。

因而逐渐的,也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以动物形象为角色的动画都是幼稚的子供向动画。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02.动物动画≠子供向动画,但正在沦为后者

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就以上述作品为例,虽然这些作品都是以动物作为角色的形象,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去揭示现实、黑暗、丑恶,更有部分剧情,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舒克与贝塔》的主角们虽一直都是勇敢、正义的形象;然而在郑渊洁的原作中,舒克和贝塔在成年后逐渐沦为跨种族繁衍、PUA女方的渣男形象;

在《黑猫警长》中,虽整体基调积极向上,但也不乏一些黑暗剧情,例如有母螳螂为繁衍而吃公螳螂、反派角色被正派角色打断耳朵等---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在《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动物皮囊下是一颗颗行侠仗义的武侠之心,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性的居心险恶,都注定让这部动画以非一般的地位留在观众印象和国漫的历史里。

然而这部堪称“儿童第一部武侠片”,却因为血X暴力而被家长举报,在互联网上引起过轰动,甚至有媒体专门报道,最后,这部动画也确实如这些人所愿,被紧急停播了---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虽在停播仅一个月后,《虹猫蓝兔七侠传》就进行复播且官方做出的解释是:正常的节目调整。

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为避家长举报而选择的停播。

差不多也是以这个时间为分界,从那时起,在电视上播放的国漫,大多都开始走向“剧情低龄化”的道路,且很多作品为了带动衍生玩具的销量,角色都是采用动物、机器人这种易于设计和生产的形象,以至于“动物形象为角色的动画都是些幼稚的子供向动画”的刻板印象也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深刻。

最具代表也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喜羊羊》和《熊出没》了---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这两部作品的命运上也算是“殊途同归”。剧情上都是讲述主角团为抵抗侵略者,与其斗智斗勇,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对方结下了亦敌亦友的关系;

剧中的打斗、受伤流血,都用夸张化的方式进行了简化,以至于剧中的角色被打飞、被开水煮、掉进激流也能毫发无损,为的就是尽可能降低暴力的元素。

于是乎,这两个故事也因简单、积极,作为王道的子供向动画深受少年儿童们欢迎---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但是,你们以为“迎合”了就能够安然无事吗?

虽剧情没有前文提到的作品那样的“黑深残”,但因为某些原因,这两部动画在某些家长眼中成了“少儿不宜”的存在。

家长对其印象的转折点就发生在2013年,某地的三位小孩在一次游玩的过程中,因模仿《喜羊羊》中“狼烤羊”的剧情,其中的两人被严重烧伤,家长获知后将《喜羊羊》的制作方原创动力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

该事件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家长对动画出现暴力镜头的担忧,随即该作品就被广电总局勒令整改---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无独有偶,就在前段时间,有女孩在家中与同伴玩耍时,因模仿《熊出没》中熊大、熊二在身上绑绳子往下跳的场景,企图用家中的绳子捆绑并进行攀岩游戏玩耍。不料在这过程中从窗户坠落,不幸身亡。

事后家长以“模仿《熊出没》危险情节”为由,将制作方华强数字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认定华强数字在动画标注的警示文字不足以真正对观众起到警示作用,故判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此外《喜羊羊》和《熊出没》还有一个共同点。在2013年10月12日,央视在一则报道中称“个别国产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现象,点名批评了这两部动画。

不久广电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暴力、低俗、危险情节和不文明用语等方面做出严格限制。

在看到这两部动画时,观众们发现灰太狼和光头强对喜羊羊和熊大他们的语气都非常温和,甚至让人萌生出别样的“暧昧”之情(臭狗熊变成了小熊熊)。

对立角色间的对立性减弱了,也就让这些本以对立为卖点的动画在立意上变得无比别扭起来---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至此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家长们总是对动画一刀切,即便是人畜无害的动物们也难逃被“驯化”的厄运。

03.阻碍国漫发展的是动物还是人类?

上面提到的动画,无一不是以动物形象作为角色,但也无一能与“幼稚子供向动画”完全画上等号。

那些老鼠和猫猫们,是因为出现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剧情,而不符合“幼稚”这一范畴;后面的羊和熊,则在某些家长眼中是教坏孩子的祸害,充满着暴力和粗鄙,不应该是“子供向动画”里出现的情节---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尽管它们都不是人,但也不是一句幼稚子供向动画可以概括的。而以将动物作为角色形象,也并不是国漫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关键还在于剧情能否有深度。

在ACG产业发达的日本,就有不少作品以动物作为形象,不是那种在头上画动物耳、身后长尾巴的动物娘,而是保留了大部分动物特征的角色。

这些作品,同样极具深度---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借动物皮囊讲述人生百态的治愈之作《白熊咖啡厅》;将动物世界的血肉残食和人类世界阴险丑恶协调组合的《BEASTARS》;故事错综复杂的冷硬派推理动画《奇巧计程车》---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这些作品之所以被创作和接受,在于创作者们对动物的形象、角色的内心、剧情的结构都进行了把控,本质上还是完整的讲好了一个故事,并诱发观众对作品、现实的思考---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而那些被抨击为低龄幼稚的国漫,恰恰没能很好地做到这点。

当然,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并非是因为国内没有动画人才,而是因为国漫发展的道路被带歪了。

为推动国漫的发展,早在2004年包括广电在内的多个部门就颁布了规定,用政策扶持国产动画,这个政策又细分到各个省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标准,但其中大部分地区都是根据产量给出补贴。

很多动画制作商为了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补贴,便创作出冗长且质差的动画,一些有商业头脑的制作商则会联合玩具公司,推出与动画配套的玩具(制作动画就是为了给玩具打广告),扩大营收范围。

至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剧情经不起高龄观众推敲的动画出现---

经典国漫的主角为何大多不是人类?但即便如此,还是经常被举报?

而这些低龄动画的出现,同样加深了“动画只有小孩子看”的印象,也因此每每有所谓的“暴力”、“血X”剧情出现的时候,家长们会借着“保护未成年人”的大义,去举报这些本就差强人意的动画。

所以说,不是国漫不想发展,而是现实没能让国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人类   对立   暴力   幼稚   观众   剧情   主角   印象   角色   家长   现实   形象   玩具   动物   动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