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上市仅一个月,“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就被曝光门店存在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而且曝光的还是央媒新华社。


8月2日晚,新华社报道,记者以应聘方式“卧底”奈雪的茶西单大悦城店和长安商场店,发现这家网红奶茶店后厨管理存在诸多疏漏和食品安全隐患。据了解,奈雪的茶迄今未开放加盟,被曝光的两家店都是直营店。


截至商业那点事儿小编发稿时,#新华社记者卧底奈雪的茶打工#阅读量已达3.9亿,冲上了热搜榜。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8月3日上午,涉事门店之一西单大悦城奈雪的茶门店已停业,入口已被拦住,店内仅有部分工作人员。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最贵的茶卫生堪忧



曝光问题一——

蟑螂“不用管”


在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记者发现面包展柜底部有蟑螂,并且爬向面包制作间。在将该情况报告同组值班店员后,却被告知“没事,不用管它”。记者表示,“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在许多店员看来是十分“正常”的事。一些店员表示,虽然店里要求很高,但“忙起来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曝光问题二——


食材腐烂污染后继续用


在奈雪的茶长安商场店,记者发现部分发黑的芒果被摆在后厨桌子上,但员工却被提醒“不要浪费,稍处理一下即可”,“黑色”部分被去掉后继续使用。当签纸等杂物掉进芒果泥里,也是杂物被挑拣出来后芒果泥继续使用。


曝光问题三——


产品标签随意换


在奈雪的茶长安商场店,按要求应在4小时内售完的“软欧包魔法棒”产品,会将未售完的产品及时更改时间标签再卖。


“霸气柠檬油柑”保质期只有一天,但在奈雪的茶西单大悦城店,生产标签为手工输入。因操作失误,出现过工作人员错将当天生产日期打成前一天的情况。直到晚上闭店时,店长才发现。工作人员在群中私下处理了此事,相关情况并未对消费者公示,也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4月21日生产的霸气柠檬油柑被贴上了4月20日生产的标签,但工作群信息显示,店内私下处理了此事。


曝光问题四——


手套不戴,抹布不洗


记者在工作中看到,员工存在用同一个手套同时处理不同食物的情况,且几乎从不更换。遇到客流高峰期,店长等其他工作人员会直接到后厨上手操作,很多时候不戴手套直接处理食材。


记者被安排“擦盘子”期间,多次询问店员一块抹布擦几十个盘子是否需清洗抹布,得到“完全不用”的答复。


然而,奶茶店要求擦拭桌面的毛巾4小时必须更换,每次更换后要打上时间标签。但记者两天内就遇到2次没有及时更换的情况。


曝光问题五——


平常卫生很随意,检查一来就重视


平时不少员工直接踩着清洗食材的桌面,从较高橱柜中取食材,且未做任何清洁处理。但每次上级来检查时,店员们就会临时整理地面卫生,对平日较为繁杂的后厨进行系统清理,紧急清洗各种机器。


除了上述问题,视频中,记者还曝出,店内管理组拿取客用杯,手指接触到杯子内壁,存在食材污染风险的问题。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工作群聊天记录曝光,常温储存时限4小时35分钟的鲜牛奶,被放在地垫上常温放置了近5个小时,无人问津。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废弃纸箱被随意堆放在过道和后厨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官方回应:涉事门店今起暂停营业


针对媒体曝光问题,8月3日凌晨,奈雪的茶发布《关于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情况说明》回应表示,公司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就该事件,奈雪的茶致歉,并表示两家门店8月3日起将暂停营业,公司会邀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上门检查,并第一时间通报检查结果。


在这份情况说明中,奈雪的茶针对虫害消杀、使用不新鲜原料、生产日期标签打错、后厨物料凌乱等媒体曝光问题作出了说明和整改承诺。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黑猫平台奈雪食品投诉相对集中


对于入口的东西,安全问题格外引人关注。小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奈雪的茶有关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投诉不在少数。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奈雪的茶共接到投诉380件。在已完成的240件中,粗略统计,食品质量和安全相关投诉约为31件,投诉问题多为茶饮或面包中发现虫子、毛发等异物、水果原料存在发霉现象,以及店员不拘小节、卫生措施不到位等。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黑猫平台消费者投诉部分截图

↓↓↓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消费者投诉,茶饮中有类似标签的异物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面包中吃出的虫子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面包使用的鲜草莓疑似发霉



股价暴跌,网友态度两极分化


作为刚登陆资本市场的新式茶饮,奈雪的茶自上市之日起就备受质疑。6月30日上市首日即破发,此后股价持续下行,上市未满一个月股价已腰斩。截至目前,总市值比起招股时的350亿港元,已缩水178亿港元。


此次门店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后,8月4日开盘,奈雪的茶股价就无悬念地出现低开,股价一度大跌超10%。#奈雪的茶港股股价大跌#也冲上微博热搜。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在资本市场作出反馈时,网友对此事的评价却意外出现两极分化。


部分网友感到很气愤,这么贵的茶还是这个样子,难以接受。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也有网友表示不会再光顾。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新浪微博上发起的调查显示,4.4万网友中,接近1/3的人表示“永不再喝”。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对于奈雪的茶作出的回应,部分网友感觉并无诚意,通篇都是在“洗白”自己。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不过,也有相反声音认为,奈雪的茶的问题只不过是万千网红奶茶店的缩影。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在奶茶店打过工,对这些早已见怪不怪。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甚至还有网友表示奈雪的茶还算做的好的,没有超出想象。


后厨乱象曝光、奈雪致歉,网友却称“很正常”,谁拉低了消费者的食安容忍底线?



谁在拉低消费者的容忍底线


食品安全无小事。和以往茶饮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舆论一面倒的情况不同,这次部分消费者对表奈雪的茶表现出了更高的宽容。


“很多奶茶店都这样”

“几乎所有的店都有蟑螂”

“只要不拉肚子,就是好茶”


这样的“力挺”评论甚至不在少数。让人不禁想问,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容忍底线已经如此低了吗?


今年以来,尤其是近段时间,茶饮、火锅、快餐食品安全黑幕一再被曝光。


仅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今年上半年对1点点、茶百道、7分甜、都可(coco)、熊姬等多个品牌奶茶店的突击检查就发现,食品标签不明确、冰箱内食物不加盖、操作区卫生不达标、物品与食品混放等现象普遍存在。


辣斗辣火锅、和府捞面、华莱士、杨国福等知名餐饮品牌最新也相继被曝出汤菜中有苍蝇、店内惊现死老鼠等食品安全事件。和这些更恶劣的事件相比,奈雪的茶似乎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有声音认为,食品安全事先和事中监管存在难度,即便资质合法合规的大企业,生产过程中依然有可能因把控不严或者主观投机,针对这种特性,应提高事后惩罚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威慑力,倒逼企业从严把关。


今年6月,最高检、最高法等七部门印发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座谈会会议纪要》,其中就提到,要充分发挥民事公益诉讼的追责功能,加大侵权人的违法成本;探索把惩罚性赔偿金纳入专门公益基金账户统一管理,用于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 END -


孔瑶瑶/编辑

张天元/摄影

部分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新华社视频截图、奈雪的茶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消费者   网友   新华社   长安   黑猫   蟑螂   店员   食品安全   奶茶   股价   底线   记者   情况   标签   卫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