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最近,一位女性的犀利发言火了,她劝「基层女性」慎重结婚,获得70万人点赞。


在视频中,她用「合伙开公司」通俗易懂地比喻「两性在婚姻中的合作关系」。


在王慧玲看来:


大多数基层婚姻,男性在外找业务养活小公司,女性无论是否在外工作,都要以一己之力承包公司所有的后勤工作。


这部分工作属于劳务,不被支付任何工资。


由于底层男性往往看不起女性在家带娃创造的劳务价值,基层全职主妇的工作,相当于一份只包吃住、无工资、无尊严的工作。


底层女性生育隐藏的巨大成本无人买单,她们在婚姻中支付的劳务和生育价值,实际上没有任何经济上的保障。


根据相关数据,近年来74%的离婚案件由女方提出


还有很多女性进入婚姻后想要回头,却困于经济压力、孩子养育、离婚困难等原因,无法挣脱泥沼。


本就处于弱势的基层女性,在经济和精神无法独立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婚姻,如同一场赌博,随时可能掀翻自己的人生。


王慧玲的观点逻辑清晰,一针见血,让许多女孩醒悟「婚姻不是人生的解决方案,不迫于压力进入婚姻,才是对自己的真正负责。」


她凭借深刻洞察和独到见地圈粉无数,本职私营企业主,副业插画师,还是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日语一级,英语流利,热爱户外运动和旅行。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王慧玲和丈夫


很多人以为她是出身优裕的海归博士,但她从大山中走来,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没上过高中和大学,怀揣260元钱义无反顾来到上海,一步步打拼下如今的一切。


她真正诠释了即使出生在底层泥潭,女孩们也可以努力从污泥中摘出星星,活出自己想要的璀璨人生。


0 1

从底层挣扎而出


王慧玲出生在安徽大别山的农村,是家里的大姐,她有两个弟弟。


父母没有感情基础,为了结婚而结婚,母亲迫于传宗接代的义务,生下三个孩子。


王慧玲说:她的人生里没有不生育的选项。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家庭责任的唯一认知是「挣点钱回家」。


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承包所有农活,童年的王慧玲,从母亲通宵打稻的佝偻背影里,第一次对人生苦难有了模糊的理解。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王慧玲插画作品


1996年,她绕过家门口的大山,走漫长的路到镇子上,再坐公共汽车到县城,最后辗转长途大巴到合肥念中专。


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高耸入云的立交桥,她想不通「为什么会平地起桥」。


毕业后,母亲不允许她去上海打工,给她安排相亲,用无法想象的下流话咒骂她。


她不顾一切逃离,投奔同学的上海亲戚,帮人家洗衣做饭,才不至于露宿街头。


没有文凭,她从上街推销袜子做起,再到饭店洗碗、端盘子,后来去了一家日料店做服务员。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十年打工光阴,她应要求把挣的钱通通寄回家,支付弟弟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一开始,她拼命想向父母证明自己比弟弟们强,值得她们更多的爱,但她慢慢发现,「不管我做的再多,他们都当做理所当然。」


父母只对她有经济上的索取,却可以给弟弟几十万买房,只因为她是女孩。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那些在底层挣扎的日子里,她拼命向上,从饭店的服务员迅速做到领班,在日料店工作发现会讲日语会有巨大优势,她努力自学,花两年时间考下一级证书,如今能流利地为日剧配音。


王慧玲说:当时的我没有规划,也没有什么视野,目力所及都是迷茫困顿,但我能做的是,像黑暗中的蚯蚓一样,一节一节往前拱,去开拓自己的疆域。


0 2

基层女性的婚姻悲剧


二十岁出头,王慧玲谈过一个男朋友,男方完全把她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也不承担任何家务。


那时她还不知何为平等和尊重,两人一度谈婚论嫁。


一次争吵过程中,那个男人将王慧玲用力推倒在地,她连夜收拾东西头也不回地离开。


当时即使懵懂无知,也记得一句模糊的话,永远不要跟一个跟你动手的男人在一起,肢体暴力有第一次就有无数次。


2007年,王慧玲在日企做行政工作,Peter在上海做外教,他在skype上加了她,两个人都喜欢日语和骑车,他们相约骑行,只能用半吊子的日语交流,竟然一直没分手……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那时候,Perter已经33岁了,在上海工资只有五六千,很穷,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但王慧玲觉得他和以前交往过的男朋友都不一样。


他会特别耐心地倾听我说话,询问我的意见,鼓励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他的尊重激发了我内心成长的渴望。


这个一无所有唯独懂得尊重的男人,和她共同创业,鼓励她学习画画,让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他们在上海拥有了一席之地。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但在奋斗过程中,王慧玲目睹的更多是基层女性早早步入婚姻的悲剧。


她们大多在城市里工作几年,突然消失,回老家嫁人。


有的在婆婆催生的压力下生了几个孩子,离了婚带着一身病和孩子净身出户;有的只能依附丈夫的金钱和感情前行,卑微无力又充满怨气。


好一点的,生娃被迫成为家庭主妇,男人甩下几千块钱后对家里甩手不管,钱供房租、水电、孩子读书后,一分可支配的盈余都没有,她们错过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期,艰难从头学习、考证、工作,慢慢找回失去已久的光彩。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在女性生育代价不被承认和保障,育儿责任几乎全包的社会文化下,身为女人,在婚姻中本就属于弱势的一方。


底层女性刚刚工作几年,还没来得及磨练出过硬生存技能的情况下,就迫于压力仓促进入一段婚姻,悲剧几乎是注定的。


当社会在告诉女孩,人生的终点和圆满是「把自己嫁出去」,通过「剩女」威胁把她们推入婚姻时,她试图教会女孩,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很多女孩子都意识不到,20多岁的这几年,如果心无旁骛提升自己,重新教育自己,会带来怎样的帮助。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那些从小被灌输「结婚了就好」的女孩,本有机会走上不同的道路,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获得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


就像那个17岁时,不肯顺从母亲相亲嫁人,不顾一切从山村逃到上海的王慧玲一样。


她希望女孩们不要等误入歧途,才幡然醒悟:


人生的圆满,从来不是嫁人生子,而是嫁给自己;不是要男人对自己负责,而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与其把幸福决定权拱手相让,不如紧紧握在自己手上。


当一个女人经济独立、精神自足,她才能在一段婚姻关系中真正占据主动权。


0 3

为母则刚,是一句谎言


王慧玲鼓励基层女性不要草率结婚,更不要迫于社会压力仓促生娃,在她看来:这应该是了解风险、慎重考虑后的主动选择。


她和Peter 是丁克一族,起初他们有生孩子的愿望,最终还是决定先创业。


为了筹措资金,他们从电梯房搬进42平的老破小,把茶几当桌子,坐在地上吃了五年饭。


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买一束束百合花装点自己的生活。


多年的辛苦打拼,他们终于搬进了更大的房子,一起健身、滑板、去世界各地旅行……



就在事业平稳、经济宽裕之时,他们却觉得当下就是自己喜欢的人生。


王慧玲问Perter:我可以不生孩子吗?


Perter说:我跟你结婚是想跟你在一起,并不是为了生孩子。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当生孩子变成人生的必选项,它就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性目的。


很多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养儿防老,为了传宗接代,为了能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强加给他,为了用另一个生命满足自己人生的完整……


王慧玲说:「生孩子只有一个目的,你有足够的能力责任和爱想去奉献,愿意牺牲一部分自我去成全另一条生命,去陪伴感受一条生命成长的喜悦。」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她也深知在基层,生育不自由的婚姻是非常普遍的。


当今的大多数女性,仍然和她母亲一样,人生中没有不生育的选项,有勇气做出这样决定的女性,需要背负巨大的压力。


就连生育的真相,都被长辈隐瞒得很好,女人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入另一种人生。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她们可能无法料想到,生育给身体带来的创痛,也预料不到,照顾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需要7×24小时全天候的精力投入,更不会想到,自己的痛苦不被体谅,90%的中国丈夫不能承担起应尽的育儿义务。


她们中的很多人,因此被迫牺牲掉自己的事业、社交以及全部的自我,来成全孩子的成长和丈夫的自由。


而这种「牺牲」被周遭认为是理所应当,给她们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与创伤。


微博上有一条「讨厌自己孩子」的微博引发33万人关注点赞,所有的倾诉者都是母亲。


在这些故事里,因他人欲望被带到世上的孩子是无辜的,在道德绑架和失去自我中痛苦挣扎的母亲们,又何尝不是受害者?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而父亲这一角色,在所有故事里消失得干干净净。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话,也是一种变相的绑架,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是超人不配为母,而父亲可以逍遥事外。


每一个被神化的角色背后,都藏着不可言说的晦暗;每一场高歌赞扬的背后,隐藏着女人的血泪。


生育是无比艰巨的任务,是困难重重的人生闯关,它关乎几十年的生命捆绑,「没有资金、装备、靠谱队友,就不要轻易开启炼狱级的副本。」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当一个女人可以掌握生育的自主权,不是迫于压力生孩子,而是经过自己的慎重决定,了解清楚背后代价与风险,准备充分之后,自愿开始孕育一个崭新的生命,才是对自己和孩子人生的双重负责。


孩子不是大人满足欲望的工具,当它被不图回报地带到这个世界上,才是生命最好的礼物。


0 4

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王慧玲曾经挣扎在社会最底层,束缚她的不只是赤裸裸的贫穷,还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她没有良好的受教育基础,只有初中学历,但从没停止过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


她从32岁开始学画画,从幼儿园水平到如今一幅画可以卖上千块。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她35岁学滑板,36岁开始健身,对于她而言,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17岁逃婚,38岁扎根上海:我为什么劝1亿基层女性慎重结婚


她坚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坚定地和原生家庭划定界限,拒绝被绑架的人生。


她敢于发出声音:「我的母亲不伟大」。


我的母亲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我爱我的母亲。


但当人们把「伟大」这个帽子看似毕恭毕敬送给我母亲,不觉得有吃人血馒头似的那么一丝残忍吗?


伟大是作出的伟大选择,但我母亲的人生从来没有过选择。


我已经有力量推开那双当初摆弄她的无形双手,可以选择我想要的生活,可以尽情挖掘我除生育之外的其它人生价值。


她创业、旅行、画画、健身,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热气腾腾;


她挣脱命运的泥沼,用自己一路艰难前行的经历,给许许多多挣扎在底层女孩子以力量。


女性经济独立已经一百多年,我们完全可以抛掉陈旧的思维枷锁,重新建立对婚姻与生育的认知,重新看待作为一个女人的人生和婚育问题。


嫁人生子当然是一种选择,但不是人生追求和目标;


生育是一项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


女性也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幸福与成功,活出无限精彩的人生!(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上海   基层   女性   日语   在外   底层   慎重   母亲   婚姻   压力   生命   孩子   女孩   人生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