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羽绒导致的洗涤事故

染色羽绒来源于天然鹅鸭羽毛,主要颜色有白色、淡黄色、淡灰色、深灰色和褐色,这些颜色偏向中性色,缺乏彩度。要想羽绒呈现红黄蓝等鲜艳的彩色,只有一个办法,对羽绒进行染色。

羽绒属于天然蛋白质,表面含有一层不溶于水的淄醇和三磷酸酯的双分子层细胞膜,这层细胞膜具有较强的拒水作用,也会阻碍染料向蛋白质纤维内部渗透,是羽绒染色的拦路虎。

2016年山西科技大学发表过一篇名为《羽绒染色工艺技术研究》的论文,探讨了羽绒的染色工艺。先用去油的表面活性剂去除羽绒表面的油脂,然后在高温和强酸性条件下,加染料和固色剂,让染料被对羽绒细胞膜里层的蛋白质吸收,最后呈现彩色的效果。

染色羽绒导致的洗涤事故

羽绒的染色问题解决了,但染色对羽绒的影响却鲜有人研究。《羽绒生活》署名曹宗华的作者曾结合羽绒染色工艺,历数染色羽绒的缺点。

防水性差

染色绒工艺无论是采用表面活性剂还是漂白剂,都会导致羽绒表面油脂大幅降低。缺乏油脂保护的羽绒,在水中震荡润湿的时间仅为正常羽绒的一半,也就是说,染色绒更容易被水润湿,而羽绒的天敌之一就是潮湿,潮湿会加速羽绒的发酵和变质,并产生难闻的气味。

保暖性低

脱脂后的羽绒,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或洗涤,羽绒弹性显著下降并容易结团,蓬松度下降,进而保暖性下降。

寿命短

普通羽绒在正常养护的情况下,使用寿命可超过10年,其保暖性并不会出现显著降低。染色羽绒的保暖性随蓬松度降低后,其使用寿命变短也是很正常的事。

色牢度低

羽绒服产品必须满足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按GB 18401标准要求,羽绒也必须满足耐水、耐汗、耐摩色牢度的要求,羽绒作为非匀质的蛋白质纤维,要保证所有纤维均能有效吸色难度极高,至今没看到哪个研究机构公布染色绒的色牢度级别,其背后的原因无他,色牢度低于GB 18401要求,这也是造成染色羽绒服洗涤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

静电多

羽绒行业的实践已证明,一定的油脂含量可以有效降低羽绒静电现象。油脂含量低的染色绒和以化纤为主的羽绒服面里胆面料接触后,必然会加剧静电问题,穿染色绒的羽绒服,要做好不怕“来电”的心理准备。

难回收利用

纺织品回收利用在全球大行其道,羽绒回收也不例外。羽绒染色后,其品质已大幅度下降,其回收的成本超过了回收的价值。染色羽绒成为一次性用品,浪费极大!

染色羽绒,虽浓妆艳抹,如果不规范质量标准,实在难说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耐水   羽绒   牢度   细胞膜   表面活性剂   羽绒服   染料   蛋白质   油脂   使用寿命   潮湿   静电   纤维   事故   表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