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的三个误区,洗衣人一定要解释给自己的顾客

消费者与洗衣店在洗衣质量上总有或多或少的纠纷,这其中不乏存在真正的洗衣质量事故,但很多时候,由于衣服本身的一些原因,致使双方产生诸多的误区——消费者认为是洗衣质量问题,而洗衣店又认为是衣服本身的原因,往往双方争执不下,产生了无法解决的洗衣纠纷。那么哪些常规的洗衣误区会让消费者不能理解的呢?

误区一:认为衣服洗后明显旧了。

脏衣在进入洗涤体系(机械力、温度、时间、洗涤助剂、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通过体系中五要素的增溶、乳化、分解、溶解、氧化还原等作用,不断使污渍与面料剥离开而进入洗涤溶剂中。然而通过微观观察,分散在洗涤溶剂中的污渍颗粒又不断地返回吸附在服装面料上,进入纤维空隙中。污渍不断地从服装面料上分离开而进入洗涤溶剂中,又不断地从溶剂中回附到服装面料上,这永远是一个可逆过程。所以说,无论哪种洗涤方法都不可能把服装面料上的污渍完全彻底地洗净去掉完,每次洗涤完后总要残留一部分污渍在服装面料上,只不过不明显罢了。但随着穿洗次数的增加,每次污渍残留的叠加增多后和新衣服相比就明显旧了,这也是穿用后的脏衣服无论怎样洗,都不可能同新衣服一样新的原因。

洗衣的三个误区,洗衣人一定要解释给自己的顾客


误区二:认为服装洗涤后颜色越来越浅,即掉色。

任何染料都是先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在通过一定的温度、机械力、助剂、压力等的作用下,使染料分子与纺织纤维结合。染料在发展过程中人们要求染料具有很高的坚牢度。但时至今日,还没哪一种染料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可以百分百地不溶解脱落。因此,还没有完全彻底不掉色的面料,纺织品的颜色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溶解和脱落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不同染料、不同面料的染色牢度有较大的区别罢了。所以,衣服随着穿着时间的增长、洗涤次数的增多,其颜色会越来越浅、越来越淡——即褪色、掉色,这是完全正常的。特别是衣物的易损部位(领口、袖口、裤脚口、门襟、下摆、肘部、臀部等)、污渍沾附掩盖部位、日光常照的部位(肩、背、膝等),随着服装穿着时间的增长,这些部位的染色牢度首先受损下降了,洗涤时染料也就更易溶解脱落,洗后常会看这些部位颜色变浅发白明显。

误区三:认为衣物洗涤后起毛、破损、开口。

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由于服装面料不断受到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带酸性、碱性、盐性及混合性污渍的沾附侵蚀、磨擦:存放中的虫蛀、搭色等因素,是造成服装洗涤养护后出现断线、破洞、起毛、开口、虫眼出现或增多扩大的主要原因。紫外线常照射在服装的肩、袖、袋口、裤脚口、肘部、裆部、臀部、门襟、下摆等部位。这些部位服装面料的纺织牢度、染色牢度等各项功能性指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衣物在洗涤后,这些受损部位就会出现起毛、破损、开口等问题。

正确、规范、标准的洗涤工艺流程是减小衣物损伤、减少洗涤事故、提高洗涤质量的必要条件。制定正确的洗涤工艺流程,首先要了解组成服装面料纤维及配饰物的特性、再结合服装面料上污渍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洗涤剂、机械力、洗涤温度、浓度、时间,这些要素都有一个规范标准的量。现各种新型面料层出不穷、各种纺织工艺日新月异,这对洗涤机械、洗涤剂特别是从事这一行业的洗涤工作者的职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前台收衣打票、衣物分类、洗前去渍、干洗、机械水洗、手工水洗、洗后去渍、服装整烫、上架存放、验票发衣以及服装织补、染色、皮革护理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中的各道工序环节,洗衣从业者不仅要认真仔细,更要有专业娴熟的技术,不然,洗涤质量上不去、返洗衣物增多甚至发生洗涤事故。一旦发生洗涤纠纷,要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原因,要讲职业操守,做好专业的解释与沟通,以理服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误区   牢度   污渍   工艺流程   溶剂   染料   衣物   面料   部位   服装面料   有机溶剂   顾客   衣服   颜色   服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