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自序:

是的,我又提笔了,在这个无眠的夜里。舍友的呼吸声是那么的清晰,一切是那么的宁静祥和,可我知道我的内心是澎湃的,辗转反侧,终还是拿起枕边的手机,打开了写作软件,来回忆、反思、记录一下这无处安放的思绪。

也不知从何忆起,可思的事太多。之前的文章里我就表示过,其实我想写想记录的东西和故事有很多,但之前由于生活的忙碌而没有付诸实践。或许这是我给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吧,毕竟时间嘛,挤挤总会有的。

算了,也不纠结于从何而起了,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每一首民谣都有一个故事!

有人说,唱民谣的都是有故事的人,喜欢民谣的,也是有故事的人。

之前对民谣的态度平平淡淡,没觉得有何“过人之处”,也谈不上认真地去聆听,哪怕是在丽江的古城里徘徊了多少个来回,哪怕是到了“大冰的小屋”,哪怕是听过了几曲火遍大江南北的民谣。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算起来,应该是我的“人生导师”让我开始真正地想要去聆听民谣。忘了那天是在从剑川去丽江还是从鹤庆去祥云的路上,邓师(一个给我们开车的师傅)的车载音乐放了一曲《蓝莲花》,这首歌一放,我就说,这歌有点年代了。我初中时候,就很纳闷为何我姐的QQ昵称要叫蓝莲花,直到后来知道有这首歌才明白。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这样的老歌一放,再加上我们集体讨论,这样的氛围,触动了王老师,也勾起了他的回忆。他默默地连上了蓝牙,先放了一曲《去大理》,而且还小声地哼唱着。

要不是小尹师兄在大家的聊天声中突然来了一句:原来是王老师在唱歌啊,我们王老师还会唱《去大理》,好厉害的嘛! 这一句话使躺在狭小空间(标本、包、箱子什么的都放最后一排)后座里的我一激灵,也顾不得耳鸣不耳鸣的问题了,立马竖起耳朵听着,毕竟我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王老师唱歌啊,而且是从来没有见过王老师唱歌的样子。内心充满了“王老师会唱歌?”“王老师居然会唱歌?”“王老师竟然唱歌了?”,不过后来想想,确实,那么有情怀的一个人,不会唱歌才怪咧!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不过车里师兄师姐和世刚兄弟的聊天声有点大,我在最后面不怎么能听到王老师的歌声,就立马提示他们,别聊天了,难得听到王老师的唱歌啊,我们就不要聊天了,静静地听王老师唱歌吧,我还没有听过呢。王老师也是在和我们聊天时,偶尔哼上几句,我就闭着眼,看着车窗外的洱海,在他们的聊天声中去聆听王老师那偶尔的几句哼唱。这样的老师实在是太可爱了!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原以为《去大理》结束后,王老师就不会再唱了,没想到他之后又放了《山丘》和《天空之城》,《山丘》这歌在我回来后本想尝试着学一下,结果却发现李宗盛大哥的歌太难唱,至少我是唱不出来的。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一路上我忘了王老师放过哪些歌了,路途遥远,师姐渐渐地入睡了,然而可能是王老师那天深深地震撼了我,刷新了我对他的认知,我并没有感到困和疲累,也就和王老师及邓师傅聊起了他们年轻时候(他们现在也年轻,这里主要是指他们上学那些年,青少年时期)都在听谁的歌。他们说了一大堆,可惜我没记住几个,唯独有印象的就是那几首我也听过的《大约在冬季》《再回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民谣感兴趣了吧!


再后来,王老师问我和两个研一师姐,周五出差要不要一起去的时候,我因为周六要体测所以不能去,其实我多希望不要体测了,和大家一起出去多好啊,一刻都不想待在学校里。

郁闷之极,就打开了网易云,想到王老师那天唱的《山丘》,就点开了搜索而后收藏,也是从那时候起我觉得李宗盛大哥的歌越听越有味道。

听着听着《山丘》有点感觉,我就把《去大理》也找来再听了一遍,发现民谣确实是有点故事在里面的。而后就开始搜索了大批的民谣歌曲,听着觉得不错的就收藏了下来。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在听到《一个人的北京》的时候,没有多大感触,不过我想明年的这个时候,也许我就感触颇深了吧。毕竟初始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终人。我已经预见到明年的自己一个人在北京会是多么的孤独,肯定比现在的自己还要孤独无助上好几倍。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一首民谣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喜欢的歌词绝对有着自己的故事,听到那些唱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歌真是感触良多。

过往的人生,流淌的城市,走着、坐着、躺着听着自己喜欢的歌,回忆自己的过去,那些美好的正在发生。


《理想三旬》,第一次听这首歌时,是几年前在掌阅的一个书友群里,一位书友在群里分享了这首歌,我就点开听了,带着耳机,闭着双眼,就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就听着这首歌,静静地听着这歌,感受着时间流逝的无奈,就像词中所言,“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Jam的歌最值得品味的大概就是歌词了吧,她说她希望每年踏入炎热的七月份,大家都会唱起《七月上》作为七月的前奏。她的声音有点独特的醇厚,似乎散发着淡淡的酒香。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成都》应该是我知晓那么一点点的歌,很多人关心这首歌里的“她”是怎样一个姑娘,赵雷说很多人觉得这首歌是写给一个人的情歌,其实是写给一座城市的情歌。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说起今年夏天听到的最多的一首歌应该可以算《往后余生》了吧,即使是走在丽江、大理的青石板路上,依旧能够听到路两旁的小酒馆里传来有人弹着吉他唱《往后余生》。

《往后余生》这首歌大火,马良用简单明了的歌词,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一双恋人从清晨到傍晚,从青丝到白发携手相伴的画面。抒发的是 '往后余生,我只要你'的心意。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虽说“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但是又有多少恋人能给予“往后的余生,我只要你”的承诺。

看到一位网友说,也许只有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过一个人才能懂得“余生,我只要你”这句话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一句承诺,更多的是期望。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或许那么多人爱民谣,喜欢的不止旋律,而是当你开始听时,它就成了你的故事。

200首民谣太多,先听他个100首。听听里面的故事,听听那岁月,不过听民谣容易悲伤是真的,听着听着,听出了太多人所历经的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岁月及往事。

民谣不宜久听,还是小提琴抒写的激昂乐章,萨克斯的幽远和大提琴低沉的悲伤不那么容易让人感到生之绝望。


一首民谣,一段故事

此文写于2018年10月11日,于简书上发布,现再次翻阅,回顾曾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洱海   民谣   祥云   大理   丽江   故事   山丘   余生   师姐   北京   感触   路上   孤独   喜欢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