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缝式实验证明:反物质既是粒子又是波

双缝式实验证明:反物质既是粒子又是波

双缝干涉试验原理


据英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研究人员首次使用电子的反物质——正电子,进行了著名的双缝式实验,结果表明其符合量子理论:既是粒子又是波。


双缝式实验证明了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点状粒子也是波。该实验的标准版本如下:粒子穿过固体屏障中的一对狭缝,在另一侧的屏幕上,会出现典型的波的干涉图案。从每个狭缝出现的波峰和波谷在重叠时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由此会在屏幕上出现高粒子密度和低粒子密度的交替带。


这些实验已经揭示了光子、电子、原子甚至大分子的波粒二象性。但用反物质进行实验,很难产生强大、均匀的反粒子束。不过,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借助一种新的双缝式实验,证实了电子的反物质——正电子也具有类似波的特性。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装置,其中,钠的同位素钠-22的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正电子穿过两排连续的垂直杆(垂直杆的厚度不足1微米)。杆之间的间隙约为几百纳米,扮演的是传统双缝实验中狭缝的角色。正电子波朝着核乳胶探测器传播,在探测器那里,反粒子改变了溴化银晶体的化学结构。


研究合作者、意大利米兰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马可·贾玛池说,果不其然,他们发现了正电子的干涉图案,是正电子高低密度交替的条纹。


贾玛池及其同事希望未来利用他们的新技术探测其他反物质聚集体——电子偶素的性质,电子偶素是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的类原子系统。


什么是反物质?


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也就是反物质。电子和反电子的质量相同,但有相反的电荷。质子与反质子也是这样。粒子与反粒子不仅电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质也都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反物质   粒子   溴化银   反质子   狭缝   正电子   质子   电荷   量子   探测器   研究人员   原子   密度   物质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