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新年消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我们的时髦平均值比以前高了不少,走在街上,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里,女生的妆容、穿搭、风格都进步了很多。



在这个穿搭进步的过程中,我们的审美也会不断提升。但在买什么衣服鞋包的问题上,你是不是也碰到过“小众消费”的问题?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因为大家的穿搭水平都上来了,那么似乎更小众的单品,才能凸显你的品味,显得你不流俗。这几年甚至成了一种非此不可的消费趋势,有很多人纯粹为了小众而小众。

为小众买单的人不在小数,我自己也是。那今天丁丁就想来聊聊我在小众消费上的教训和经验,如果你也正好开始“沉迷”于小众,那说不定这篇心得可以帮大家少走弯路。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我在消费小众上吃过的亏


▍ 贵,有特点但不实用


有一些小众设计师的品牌,风格真的很独特,一拿出手就是与众不同的样子。

比如 shrimps 的 Antonia 珍珠包包: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基本上每一个价格都在600美元左右,也就是4000多人民币。

我自己也买过,第一次背 Antonia 的珍珠包包出国玩的时候,海关的检查小姐姐还特别感兴趣,感慨这只包包好特别。

——如果是为了吸引眼球,它确实很有特点,但说实话并不实用,材质是仿珍珠,装东西也怕丢。比较适合的是街拍凹造型,而且普通人还真的很难驾驭。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再比如纽约设计师 Susan Alexandra 同名品牌的串珠包: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材质都是塑料珠,包包却要300美元。

最左边的这只 Susan Alexandra 樱桃包,之前和妈妈拍照的时候,我也借给妈妈用过,真的只能拍个照,日常几乎无法装东西,看起来很脆弱。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很像我们小时候小商品市场卖的手工包。

之前我还背过 VANINA 的这只贝壳包,真的很漂亮,但拎手是空心塑料珠,包身是贝壳薄片,容易磨损断裂,圈出来的位置已经磕掉了好几处,圆片也开裂了。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真的美,但也不经用,400美元。

这些小众单品最大的优势是设计。

——但这句话其实也有一句潜台词:质量很可能不如设计。

我热爱有设计感的物品,但也希望至少在质量上能稍微经用一些。小众消费的第一个教训,就是不要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忽略了实用价值。


▍ 利用率低,损耗大


另一个问题就是,消费之后,小众单品的利用率是怎样的?

小众包包的问题就在于,某些新潮的设计很容易过时。 shrimps 的 Antonia 珍珠包包最近风头明显弱了许多,Paco Rabanne 也经常打6折。

而如果你买来背了一段时间腻味了,想要出售,这种类型的包包是折损价格最大的。

这个 loeffler randall 的包包设计就属于容易过时的一类。买来后我只用过一次,超级新,放大看才会看到底部多边形珠子的涂层磨损,结果平台直接鉴定了9新。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295美元,买来背一次转卖,到手300块。还不如一件zara的衣服。

如果是穿在脚上的鞋子,磨损会更明显。小众品牌的鞋子是极难转手的。一旦自己下决心消费了,那基本上这双鞋一辈子都会在你的鞋柜里。

如果鞋子质量好又百搭,即便价格贵也值。但如果鞋子设计有问题,只能看不经穿,那相当于钱都打了水漂。

同样是小众鞋子,左边这双 Laurence Dacade,4500,我穿过很多次依然只有鞋底磨损。而右边这双 menodemosso 的这双靴子,1800,设计有些bug,脚尖太长,皮质太软,走了几步鞋头的折痕就非常深。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靴子已经处理掉了,右图是商品图。即便你很有钱,1800买来只穿半小时,也会觉得很不值得。

累积下来,这种损耗大的小众消费,也会成为我们钱包里一个隐藏的窟窿。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这些小众,

可能只是虚假跟风


▍ 热门单品,到底是谁在买单?


即便你对小众品牌一无所知,我相信你一定会很眼熟这些单品: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这些单品,是席卷ins博主、国内网红、博主的热门款式,甚至被穿成了大众款。

国外的时尚报告里评价 by far 的这只瑞秋包,和90年代的瑞秋发型一样火。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但理个发并不贵,买这个包可要3500。

这些小众单品,一拿出手就知道是时髦尖货。所以一开始大部分购买的人群全都是博主。

Paco Rabanne 的亮片包,你应该只见博主背过,这几个都在1000美元左右。这个价位,普通女孩可能会选替代品: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而且小众品牌的皮质和做工也并非独一无二,复制它们比复制LV香奈儿成本低很多,所以淘宝上也是大量的仿制品,价格不到十分之一。

翻看了一下淘宝,发现甚至只要几十块钱就能买到 by far 同款包,销量还超6000+。日常中看似热门的包款,实际上有多少比例是正品呢?


▍ 小众的穿搭,巨大的消费压力


买小众鞋包已经很费钱了,如果还买设计师品牌的服装,开销就更大了。

有时候即便看似基本款的日常单品,也可能是小众的设计师品牌。以ins博主@beatrice.gutu为例,从左往右,毛衣、半裙、毛衣分别是LAUREN MANOOGIAN、CASASOLA 、TOTEME: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价格分别在3500、8500、4500左右。

之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几万粉的小博主,也在一个 look 里穿了一条小众但价格4000多的裙子。

除了穿搭,配饰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投入。戒指、耳环、项链单件可能不会太贵,但数量会很多,每一件几百上千,叠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很多人觉得博主好挣钱,但实际上很多品牌对中小博主都只是送产品而不付费,而穿搭是一个巨大的投入,尤其是保持小众单品的 ootd 更新。

看似繁荣的穿搭背后,都是靠实打实的金钱付出换来的。

对博主而言,购买小众更像是一种工作需求,需要一些很“in”的单品来跟上潮流或强调品味。而对于没有相应诉求的普通姑娘来说,盲目跟风就不是好的选择了。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现在买小众,

我一定会考虑这几点


但话说回来,小众里面也有很多值得入手的单品。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我也开始从普通消费者而不是博主的角度去考量购物行为,总结了几个小众消费的经验。


▍ 品类上,损耗越大的越要少花钱


光就穿搭来说,损耗速度:鞋子>配饰>包。如果你的预算越有限,就越不值得在单双鞋子上花太多钱。

如果不追求小众,价格1000左右就可以买到既好看质量又好的鞋子,可以多买几双轮换穿降低损耗。

配饰如果不是金银,磨损掉色也是难免的。我很喜欢买的shashi,价格基本在300-500,但用几个月也会掉色。日常戴,买H&M的就足够了。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至于包包,选对款式,真的是可以一直背下去的。


▍ 设计上,选相对“正常”的款式


我们选包的时候,太特立独行就注定不合群了。如果想更好搭一点,就还是别买太奇特的单品,比如上文出现过的贝壳包、串珠包。

更合适的可以是设计更“正常”更好搭的单品,比如 Manu Atelier 的瓢虫包、little liffner 的 baby boss,Elleme的 baozi: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这种有一点小设计感,但又不夸张的小众单品,可以让无聊的衣橱多很多乐趣,又是实打实的高利用率。

我之前买的这只浅绿色圆筒包,就是这个类型的,它的风格和颜色和我衣橱里的很多衣服都很搭: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小众消费也是消费,凡是消费就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尽可能多利用才能物有所值。


▍ 价位上,选本来就在预算内的


我们买小众单品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思维模式。

比如买小众包之前,先问问自己,如果买的是大众包,那现在的自己处于哪个层级的消费阶段?

比如自己会去买 Coach、Kate Spade 价位的预算2000左右,还是Gucci、Burberry 的预算6000左右。

那我们选小众包的时候就直接对标自己的价位品牌,不要为了追求设计感或追求小众而提高自己的预算。超前或跟风消费,都会影响你的理智判断。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上边这只小众的sharkchaser ,价格和下边的这款chloe差不多。

总的来说,结合自己的购物需求和预算,同时更注意选款,小众消费就会理性很多。

克制的消费可能无法在当下满足你的欲望,但我认为有计划有管理的消费习惯所带来的主宰和成就感,更能让我们有幸福感。

为小众买单这几年,说说我的教训和经验

想写这个话题,是因为这几年小众设计师单品越来越成为“时髦”的标签,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感觉这股风确实刮得有点过头了。

其实,小众消费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在“小众消费”身上附加了太多虚无的价值。

钟爱小众包的姑娘,可能是“比起有钱就能买到的大牌包,小众包更有品味”的心态——这建立在本身就有钱的基础上。而攒钱买小众包的姑娘可能会觉得2个小众包都可以买一个经典大牌包了,那么消费后可能会感到“后悔”、“不值”。

正确理智的消费观是,不论买什么商品,都会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不被小众绑架,说到底也是一种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小众   拿出手   可能会   利用率   磨损   买单   包包   鞋子   预算   教训   设计师   日常   风格   需求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