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你可能无法想象,明明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玩具娃娃,怎么会有人对它感到害怕呢?

而实际上,这种情况人还真是不少。

此外,对玩具娃娃的恐惧在医学上被叫做“人型恐惧症”(automatonophobia)。

即他们会不由自主、本能地对看到玩具娃娃感到毛骨悚然、恶心、浑身不自在。

而读完这篇文章,你将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01 娃娃的历史


玩具娃娃成为人类游戏的一部分的历史很悠久。

2004年,在地中海潘泰莱里亚岛的一次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一个有4000年历史的石娃娃。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拥有4000年历史的石头娃娃

此外,大英博物馆至今还收藏着用亚麻制成的古埃及娃娃。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古埃及亚麻娃娃

几千年来,玩具娃娃是用棍棒,破布,瓷器和乙烯基制成的。

它们出现在各大洲的各个社会阶层,并在世界各地的儿童手中被发现。

娃娃是人的缩影,人们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在制作的娃娃上:他们可以制作出任何可能的娃娃。

可是,古时候,人们并没有娃娃作为儿童的专属玩具这个概念。

因为那时的人们,并不认为孩子与成年人有多大区别。

换句话说,孩子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只不过是未成熟的成年人。

所以,即便孩子尚未发育成熟,也被认为属于成人范畴。

而成年人是不需要特别呵护的,也不需要专属玩具。

直到19世纪末,人类的生产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渐渐许多父母,不再将自己的孩子视为未成年的成年人,而是将童年视为应当受到保护的纯真时代。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玩具娃娃的脸是天使般的脸庞,它是纯真无邪的,所以理应它和孩童为伴。

此外,在当时,玩具娃娃也有指导作用。

比如,它可以加强规范和社会行为:

通过打扮娃娃可以使小女孩有机会学习缝制或编织;

女孩们还可以通过与娃娃进行社交互动,涵盖日常经典的茶话会,甚至还包括葬礼等更复杂的社交仪式。

而到了20世纪初期,妇女们越来越多地离开家加入工作大军中。

经济渐渐自主独立的女性们,渐渐开始打造自己特有的流行元素。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于是,婴儿娃娃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

其实,它象征着女性开始了对母性的家庭崇拜。

在20世纪下半叶,以芭比娃娃为代表的玩具娃娃如井喷一样,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到今天。

所以,玩具娃娃对人们意义重大。

可是,如此受欢迎的玩具娃娃,对某些人来讲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对象。


02 毛骨悚然的机制


为什么人们会对玩具娃娃感到无比恐惧。

1877年,在纽约时报对此给出了很吊当时人胃口的解释——与鬼有关。

而这显然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此的解释。

目前,最新的研究出自2013年伊利诺斯州诺克斯学院的心理学家Frank McAndrew和研究生Sara Koehnke的研究。

蠕变心理机制

他们发表一篇关于“蠕变”的心理机制。

具体说来,人一般接收到的信息是复合信息。

如果某件事物令人恐惧,我们可能会尖叫,然后逃跑,远离威胁。

即便逃跑或尖叫似乎不雅观,但是,至少你不会迟疑做出行动,

但是,如果存在某些事物…可能很威胁,但是你又不确定是否威胁…你存在着矛盾情绪。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这就好比,有个陌生人眼睛死死地盯住你,但是,你又不知道ta想做什么。

然后,你就会产生一股毛骨悚然感。

而这就是“蠕变”心理机制的大致内容。

蠕变心理机制归结于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蠕变反应是由双重力量形成的,这种双重力量被调和为潜在的威胁。

因此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行为,并且对摇摆社交船保持警惕。

“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拥有此机制的人往往可以生存的更好。因为那些可能没有忽略危险事物的人,更容易被残酷的大自然机制所淘汰”

而像玩具娃娃就存在于这个不确定的区域中。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像人类,但我们知道它们不是。

我们的大脑旨在读取玩具娃娃的面部信息,以获取有关意图,情感和潜在威胁的重要信息。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可是,即便我们知道娃娃不是潜在威胁,但是,当我们看到它那像人的面孔时,就会激发起我们社交功能紊乱——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和它打交道。

“他们看起来像人,但不是人,所以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就像我们不知道是否存在危险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在自然进化历史中,没有玩具娃娃这类东西。”

非语言信息输入机制异常

一些研究人员还认为,一定程度的非言语的信息(比如肢体语言)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顺畅至关重要。

如果正确的非语言信息输入异常(太多或太少),我们也会变得无所适从。

比如,在2012年发表于《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中,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合适的非言语信息输入,对正在爬行的受试者可以产生身体反应:他们感到自己毛骨悚然。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而玩具娃娃虽然长着人的脸,但是它却没有与人相匹配的行为信息的输入能力(尽管它们确实具有眼神交流的能力),于是我们的大脑对“这是否是人类”产生一些本能上的迟疑。

这种迟疑又在脑海中被理智所否定,但是,控制理性思维的额叶在处理信息速度上,往往要晚于控制恐惧的海马区域。

于是,即便你知道那不是人,你还是会莫名其妙地产生某种恐惧感。

而且,这种恐惧感,只有在玩具娃娃做得极其逼真时,才会尤为明显。

这也是为何人们对那些模仿逼真人脸的娃娃会感到害怕,而那些写意的玩具娃娃似乎不会有这种感觉。

鉴于这种现象存在,有科学家就提出,在未来建造机器人时,人类可能就要面对来自这种恐惧机制的挑战。

尤其是,当机器人的语言动作变得极其不自然时,往往会让人对它们会感到害怕。

当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科普:洋娃娃为何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毛骨悚然   恐惧感   年历   洋娃娃   社交   成年人   恐惧   事物   娃娃   机制   人类   玩具   语言   感觉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