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产业链装上数字化引擎,智能生产指引发展新方向

近年,我国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不断拓展,肉制品产销保持强劲发展,肉制品产量占肉类产量比例稳定上升。而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深入发展与应用的大背景下,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也开始将数字技术应用在养殖、生产、流通等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指引行业转型升级新方向。

肉制品产业链装上数字化引擎,智能生产指引发展新方向


近些年,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上时常受到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消费者转而寻求替代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肉干、肉脯等在内的肉制品因其食用方便、快捷,风味多样等特点,市场需求增长很快。肉制品种类也日趋丰富,在国内仅名、特、优肉制品就有500多种,而且新产品还在不断涌现。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国内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19003亿元左右,2020年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大约2万亿元。就全球范围来说,我国肉制品消费量占比仍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量,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已经超过了70%,而国内肉制品消费比例13%左右。就此来看,国内肉制品消费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伴随着肉制品等食品安全的问题愈来愈受重视,居民对肉制品消费质量偏好不断增强。这也催促着加工企业聚焦产品品质升级,而依赖品牌、规模、资金以及稳定的供应链等优势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品质升级、盈利能力和市值提升空间大。例如在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上,上游肉类加工原料供应不足,品质难以保证,势必会影响中游加工企业品质出货量和销量。

为了顺应市场对高品质肉制品的需求,也为了避免上游畜禽养殖等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条因受到肉类市场需求变化而产生的加工原料供应不足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加工行业开始转变思维,牢牢抓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各行业不断深入应用的当下,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数字技术应用在养殖、加工、流通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

在上游养殖环节,多年来由于长期面临管理粗放、成本偏高、产能不高、对环保不够重视、养殖过程数据采集难、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数字化养殖正成为行业新风口。生猪养殖头部企业、互联网头部平台已布局智能化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也紧跟其上。例如通过自主研发的“猪e管”物联网平台,配套自动供料、自动喂养等智慧养殖信息系统,形成更科学、更高效的养殖管理模式,确保原料肉的高品质。

对于中游加工环节,某肉制品加工企业筹建“智能工厂”,自动化肉制品加工生产线与装箱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缠绕机器人无缝配合,大大提高了肉制品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人工过多干预,肉制品安全性和品质得到保证。而在下游流通环节,利用冷链物流数控平台,能实现全程温度监控,确保产品运输中的质量控制。

在各行各业都在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数字转型或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指引食品工业变革新方向。就此,对于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来说,要紧跟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加速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平台,指引养殖、加工、物流模式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增量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肉制品   产业链   消费量   人工智能   肉类   下游   机器人   环节   比例   原料   方向   品质   加工   引擎   数字   智能   美食   行业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