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古代李白斗酒之后仍能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武松连喝十八碗就还能上山打虎一战成名。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都中的古人似乎都是海量。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古人喝酒动辄以升、斗、甚至石计,今人喝酒都用小酒盅,难道今人在酒精耐受能力上变弱了吗?其实不然,玄机就在于我们和古人喝的酒还是有所不同的。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古人最早喝的酒是用五谷或者果子发酵而成的酒,因为过滤技术不成熟,酿出来的酒还有很多细碎的谷物杂质,所以呈现出下浑浊的状态,也难怪古人都喜欢说“浊酒”了。


那时的酿酒也没有无菌技术,表面常常有悬浮物,而且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古人通常煮后饮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仅仅是“诗仙”的一种浪漫,更是为了杀菌消毒,使酒变得更加可口舒适。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唐代的酒,更像是现代的醪糟,酒精度也就是1度多。而经过过滤和窖藏之后的好酒的酒精的度数也就是个三度到五度。所以李白喝的酒的度数不会超过5度,和今天的啤酒差不多。李白喝一斗酒,相当于喝了4瓶啤酒。


这酒量,在山东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到了宋代,也就是武松生活的年代,酿酒工艺有所提升,人们采用了“连渣拌饭法”,酒精度数终于突破了10度。武松连喝18碗酒,一海碗差不多可以装4两酒,18碗就是6斤酒,换算成今天50多度的白酒,大概是1斤多。这个酒量在今天来看算是厉害了。


但是在山东,这个酒量的汉子并不少见。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到了元朝,酿酒工艺有了划时代的革新——高度蒸馏酒出现了!这种革新主要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就像是战斗民族喜欢喝伏特加一样,生活在寒冷地带的游牧民族也喜欢喝高度酒取暖。


元朝前后,古人将蒸馏技术与传统的酿酒工艺结合,就酿造出了高度粮食酒。等到乾隆年间,酒精的度数甚至可以到达70度。

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所以这么看来,古人海量并不是因为他们酒量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度数低。要是李白到了现代,估计也不敢夸口“会须一饮三百杯”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伏特加   古人   游牧民族   元朝   度数   今人   山东   酒量   李白   海量   酒精   高度   工艺   美食   喜欢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