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郭敬明就抄袭事件纷纷道歉,究竟是迫于压力还是真心悔改?

  时隔15年后,2020年的最后一天,郭敬明为剽窃向庄羽道歉。在道歉信中,他坦言后悔自己在法院裁定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后拒绝认错。现在他想对原创作者和原环境说声“对不起”。在郭敬明的道歉信发出后不久,于正也在微博上就6年前侵犯《宫锁连城》版权一事向道歉,还透露了同样的“心路历程”:“现在这个道歉来了,不是我不愿意承认错误,而是我缺乏足够的勇气。”

于正、郭敬明就抄袭事件纷纷道歉,究竟是迫于压力还是真心悔改?

  郭敬明表示将赔偿庄羽《梅花烙》出版后获得的全部利润。针对这一为时已晚的道歉,作家庄羽在微博上表示“接受”,并提议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所有版税和收益与《圈里圈外》的收益合并,成立一个反抄袭基金,帮助原作者维权。

于正、郭敬明就抄袭事件纷纷道歉,究竟是迫于压力还是真心悔改?

  两封迟到的道歉书和一个支持原创的新提案,结束了纠缠多年的侵权战。然而,虽然大家都在称赞反抄袭基金的成立,但他们似乎并不相信郭敬明和于正的“忏悔“,认为这只是迫于压力,或者只是新一轮的炒作。毕竟不久前,这两个人因为抄袭被数百名影视行业从业者联合抵制。其中一人参加综艺节目,因故停播,另一人据说面临平台和投资人的索赔。是悔悟还是计息?我们不能妄加评判,但毫无疑问,“一错再错”总比“一错到底”好。两位“名人”最后为抄袭道歉,这是捍卫原创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对所有原创作者的安慰。

于正、郭敬明就抄袭事件纷纷道歉,究竟是迫于压力还是真心悔改?

  抄袭在文学界不是个例,大部分原创作者都吃了很久的苦。为什么不正之风盛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侵权的成本和收益严重不平等。文艺作品抄袭不同于学术论文,往往是指“借鉴”人物、情节走向、重要桥梁之间的关系,大多被拆散、粉碎、转化为自己的作品。这种复杂而隐蔽的“犯罪手段”,使得文艺作品的抄袭难以界定。原著者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既费钱又费时。即使胜诉,几万元的赔偿也不会给维权者带来损失,但侵权者却没有痛苦。特别是目前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被流量绑架,平台资本的“盈利”二字领先,个别机构失去底线,侵权人败诉可能失去人气,失去“钱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扭曲的环境,需要“勇气”去维权,却没有“勇气”去道歉,真的很尴尬。

于正、郭敬明就抄袭事件纷纷道歉,究竟是迫于压力还是真心悔改?

  抄袭者大行其道,原创作者吃哑亏,“劣币驱逐良币”值得警惕。在这个可以用手指复制粘贴的时代,如果原创得不到保护,内容制作就会逐渐式微,愿意埋头创作的人越来越少。打击抄袭,不能只靠原创者的“勇气”或“维权”,还要靠抄袭者的“勇气”或“良心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惩罚的软弱状态。在许多国家,剽窃和其他非法行为受到严厉打击。一旦涉及侵权,赔偿往往是“天价”。最近,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也针对维权的痛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值得期待。在编织秘密法网保护原创性的同时,司法裁判要硬化,让抄袭者无法真正进出圈子。

  郭敬明和于正排队道歉,只是文学界反转抄袭的开始。不给劣迹斑斑的人提供粉墨登场的舞台,可以警告更多人写得干净利落,脚踏实地。

于正、郭敬明就抄袭事件纷纷道歉,究竟是迫于压力还是真心悔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连城   惩罚性   著者   个例   文学界   费钱   著作权法   不正之风   收益   文艺   真心   勇气   压力   事件   环境   基金   美食   作者   作品   郭敬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