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笨鸟”引领我们探索世界

让“笨鸟”引领我们探索世界


一、感知《茶馆》当中的那点“意思”


在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馆》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对话:


……

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那点意思!

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那点意思得多少意思呢?

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


简短的对话中出现的几个“意思”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从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大师用精细的构思将北京白话雕琢成一件精美的语言工艺品,更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对语境的精准拿捏。有网友将这段对话戏称为“汉语8级”测试题——显然,对于外国朋友来说,脱离汉语的语境,他们很难准确地感知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也无法体会汉语的玄妙与乐趣。


二、语言是存在之家


语言不仅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工具,更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工具。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曾经说,人类之所以跟动物不一样,是因为人类能讲故事。当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熊熊篝火便将聚集地变成了营地,人们围着篝火交流。随着沟通的深入,简单的信号不足以传递思想,原始人类想表达太多的经历:当天采集野果的喜悦、捕猎的惊险或狩猎失败的遗憾,甚至包括各种闲聊与八卦,这使得人类发出的声音从音节、声调、音序等都变得越来越复杂,以承载更多的信息,讲述更精彩的故事。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基本经验都隐藏在语言当中,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世界的理解,声调的抑扬顿挫中包含着生命的情感。因此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


三、语言最初与上帝同在


语言成为人类传递信息通用的编码与解码器,它编织了所有人类的意义共识,共通的信息约定逐步形成一张网络。这张大网持续地生长与发酵,不断地给每一个个体赋能;网络越大,个体被赋予的能量就越多——这个过程恰恰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意义炼金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借助语言创造出璀璨的文明。


让“笨鸟”引领我们探索世界


《圣经》当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人类计划联合起来兴建一座能够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这项工程,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彼此之间不能沟通,通天塔计划因此失败,人类从此各散东西。这座未完工的塔被称为“巴别塔”,也就是“变乱之塔”。也许,从“上帝视角”来看,共通的语言是全人类合作的基石。破坏人类协作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直接摧毁目标,而是让编码与解码处于不同频道,人类便无法编织“意义共识之网”。至此,我们更能理解《约翰福音》中的这句话——语言最初与上帝同在。


四、语言背后的认知客观化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一书中海德格尔提到,语言最接近于人的本质。因为我们总是在说话,哪怕我们不吐一个字,只是在工作、阅读或者倾听,我们依然在说话;甚至只是悠然休憩,我们依然在说话。这不仅是为了“让别人听见我们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听见自己说什么”。当两个自我产生对话的时候,人类的认知便发生了革命——一个叫“言者”的自我提出观点,另一个叫“听者”的自我悄悄地思考,然后提出相应的反驳,此时“言者”再次做出适当的反应……就像两个棋逢对手的人在下棋,而语言就是这两个棋手之间的棋子,让二者在相互博弈中实现认知增量。


语言不仅能反应出我们的积极认知,更隐藏着“认知阑尾”。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养成自己的语言习惯,表达惯性会不自觉地带出“口头禅”——这是一种凌驾于理性设计之上被“自动化”的本能,其本质是一种认知冗余,是一种无意义但又很顽固的“认知阑尾”。如果你能够将自己在一天当中说的话录下来重听一遍,就会从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认知中的冗余和盲点。


五、教堂尖塔上的

笨鸟引领我们探索世界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边界即是世界的边界,世界之外不可说,不可知。语言在每一点上都与我们的思想相互渗透,因此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现实就是语言的范畴。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能够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世界因此被划定了界限。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的经验、感觉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让“笨鸟”引领我们探索世界


一位意大利诗人曾经说,语言像一只教堂尖塔上的笨鸟,它一直想站在尖塔顶上,但却总也站不上去。于是笨鸟就绕着这个尖塔飞呀......飞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经常看见这只“笨鸟”。例如,厨师在烹饪时所说“加盐少许”中的“少许”就是一种无法用量化的语言精准地表述出来的感觉,而这正是顶级厨师与菜鸟之间的界限之所在;《茶馆》中的那点“意思”也正是汉语语境当中的美——这也构成了人类与智能机器的界限。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道德经》所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玄妙意境。


语言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总结,也是认知世界的工具。通向语言的途中就是我们通向世界的认知之旅——让语言这只“笨鸟”不断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   老舍   茶馆   尖塔   汉语   阑尾   世界   冗余   语境   界限   认知   上帝   人类   语言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