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上的“杠社”人员,他们只是帮忙,却在白事上地位最高

  小时候,村西头有一排大柳树,很多人都会坐在柳树下乘凉聊天,这些人中,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孩子。

  老人慢慢变少,中年人慢慢变老,孩子慢慢长大。

  老人去世后,由这些中年人抬进地里埋掉,中年人也会老去,抬他们的任务则落在了这些长大的孩子肩头。

  这是北方农村的轮回,一代人由下一代人送走,这些送走别人的人,叫“杠社”,也就是抬灵人。村里每个男人都有过抬灵的经历,最终也会被别人抬自己的灵。

  由此形成了村里一种奇怪但却牢不可破的规矩,有人去世,当别人来找自己抬灵时,你就算有塌天的事也得放下,斯人已去,抬灵事大。

  小时候对此很是不解,为什么这件事这么隆重?为什么一定要去帮忙?这件事从过去到现在,又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化?

  黑嫂自小在农村长大,除了中间有十来年在外面流浪,剩下的时候一直在村里,村里红事白事帮过不少忙,虽然大多时候在择菜和接亲戚,可我本人对民间习俗有着强烈兴趣,所以会刻意去了解这方面的东西。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民间抬灵人。

农村白事上的“杠社”人员,他们只是帮忙,却在白事上地位最高

  Ⅰ:杠社是什么?

  我们初听这个名字,可能会有些不解,“杠社”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其实,它是抬杠而不是抬杠。

  什么叫是抬杠而不是抬杠?不是抬杠,说的是这帮人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专门嘴上跟别人抬杠的人员,我们民间在说两人吵架时常常说成是抬杠,容易跟这个混淆。

  而是抬杠又是什么意思呢?是抬杠说的是,这帮人确实是抬杠的人,但这里的这个杠,是真正的杠子,是棍子。在北方,有不少地方称粗大的棍子为“杠子”。

  当有人出殡时,这帮人需要用粗大的棍子来抬动棺木,棍子又是杠子,所以被叫成了“抬杠”,这些人也被称为“杠社”。

  综上,我们能看出来,我们平时理解的抬杠是动嘴,白事上的抬杠是动手。

  在过去,一般都是十六和二十四抬。

  也就是谁家有白事了,会找十六个人或者二十四个人来抬杠。

  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呢?这跟过去的习俗有关。在过去,人去世后发丧出殡时,需要把棺木放在一个大棺罩内,这个棺罩大多都是塑料的,也有木头的,但木头也是桐木,要不然光是这个东西就重量惊人,它的体积太大,我们可以试想想,它中间是要放一口棺木,而且里面四边还要留地方。所以,这个棺罩通常是一间屋子大小。

  如此巨大的一个东西,里面还放着一具盛放去世人的棺木,它的重量可想而知。

  故,需要抬的人特别多。

  比如说二十四抬,也并不是二十四个人全部要抬,事实上,正常抬的人就十六个。

  四个角,每个角下面有一根出棺罩头的杠子,上面系上绳子,绳子向上到人的胸口那么高打扣,中间再穿上杠子,前后各有一人抬。这样的一个角太重,两个人是无法抬起来的,所以每个角就是四个人。

  十六个人一起抬动向前走,从抬起来那一刻起,一直到墓坑边,棺罩就再不能落地,落地就会惹出亲戚的满,甚至是大打出手。

  故,这个对于力气和体格是有要求的,但也并不是抬起就一直在肩膀上,后面抬着的人手里会拿一根上面带叉的杠子,专门用来顶他们抬着的杠子。

  比如中间要休息了,把这根杠子顶住横杠,实现人肩膀上不压物的目的来休息,真正挨着地的是这根顶杠。

  十六个人抬,还有八个人干嘛呢?他们是替补。因为这是个很累人的活,有些人是撑不住的,但又不能给人正抬时扔下,所以当有人撑不住时,马上会有人替补上去。

  这就形成了过去农村那种,一出殡就那么多人的场面。

  这么多人,是需要有人调度的,要不然力不向一起使,劲不向一块出,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闹出摔倒的事,调度人非常重要,通常有一个完全通晓农村白事规矩的人来担当,而且还要嗓门极高,因为全程需要他喊着来调度,这个人叫“喊灵人”。

  他们会指挥着杠社的人来一起行动,比如喊“搭肩离板凳,越高越稳定”这种话,就是说开始让人把杠子放在肩膀上,尽量高抬,使所有人都直起腰,越是弯腰就越重。

  到了现在,农村生活发生巨变,人们多在外面打工,村里没有那么多人来充当杠社人员,加上机械化进入生活,出现了专门干这种生意的灵车,那杠社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现在一般都是十三个人,十二个人抬,一个人管指挥。

  他们抬的路程是把棺木从家里抬到灵车上,到了地里后,再把棺木放置到墓坑里。

  比过去来说,省事了太多。

  他们在白事上,吃得最好,比如别人吃八个菜,他们可以是十二个,他们有专门的人服侍,比如有人给端水,有人给递毛巾。而且重要的亲戚来了,还要给他们烟。

  我们会好奇,为什么这些人只是来帮忙,但却会享受如此待遇?

农村白事上的“杠社”人员,他们只是帮忙,却在白事上地位最高

  Ⅱ:他们在白事上的地位为什么高

  首先,他们是抬杠的,但绝不是单纯抬杠的,他们要做的工作其实是从早上天不亮就开始,他们需要挖墓坑。

  这些人早上去地里挖墓坑,多大,什么朝向,主家会派人定好,告诉这些人的指挥后,由这个人开始带领这些人挖。

  早上,他们挖不完,家里不开饭,他们不回去坐好,家里不开饭,他们回来后,洗完坐下,给他们端上,他们开始吃了,家里别的人才能开始吃饭。

  中午,当出殡结束,人埋进地里后,别人吃酒席时东西不能乱要,上什么你吃什么就行了。他们可以,他们甚至可以让厨师再单独炒菜,当然了,一般没有人这样做,都是主家事先多准备出来的。

  别人是十二个菜,他们可能是十六个,而别人也没有意见。

  为什么?

  因为这帮人非常重要。

  农村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规矩,特别是在白事上,更多规矩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从去世人闭眼那一刻起,无数看不见摸不着的规矩就开始发挥其作用。

  而在白事上,去世人儿子是需要全程陪灵的,也就是说,他不能指挥任何事,所有事都需要帮忙的人来完成,他要在棺木前一直守着。

  在如此繁琐的规矩下,人们会特别重视这件事,事实上,这也的确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这些人不仅是抬,还挖坑,还负责最后的埋。

  招待不好,他们出点坏怎么办?比如里面的棺木位置动了等等。

  当然了,不会有人这样干,因为这不是一个人在干,是十几个人,谁能干这种事?

  可在主家这里,认为既然人家这么辛苦,吃点好的,喝点好的是应该的。而从亲戚角度来说,还会特别送上一些烟酒之类的来酬谢,意思是他们辛苦了。既然把事情圆满完成,吃好喝好是应该的。

  而从这些人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去做这件事,那就一定要给人家做好,不会说故意来使坏,那样就不是缺德了,这是会惹出大事的,人家相信才找来干这件事,自己去使了坏,这会成为世仇的。

  再说了,并不是单纯自己给人家帮忙,因为谁家都会有这种事,谁家都会用到别人来抬灵。别人家有人去世时,自己去了,等到自己家有人去世,人家也来了,这是个互相帮忙的事。

  自己在人家事上使坏,就不怕人家暗中给自己使坏吗?

  故,杠社的人在村里白事上地位高,是因为他们出了力,也把事情给办圆满了,主家感激,所以让吃好喝好,加倍对待,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后面自己家还会有事让人家来办呢。

  之所以会说有什么事也要放下去帮忙,就是因为这是个相互的事,别人家有事时找了自己,但自己没去,等到自己家父亲或者亲人去世了,人家都不来,自己是孝子要守灵,什么地方也不能去,这事情怎么办?

  这不仅仅是规矩,还关系到面子,当某家有事时没人来帮忙,那是很丢人的,你在村里就混成这样吗?

农村白事上的“杠社”人员,他们只是帮忙,却在白事上地位最高

  Ⅲ:杠社并不是某个地方的特产,可能有些地方叫的名字不一样,但在北方很多地方的白事上,这些人必不可少,比如晋、冀、鲁、豫这些地方都有。

  而就杠社这个名字来说,天津那边在民国的时候就叫这个名字,后来形成了专门的产生,类似于治丧一样的生意,人家自带这些抬杠的人。这是说的在城市中,在农村,一直没有形成产业,也无法形成产业和变成生意,都是大家互相帮忙。

  直到现在,仍然还是这样,至少在某些地方的农村还是这样,比如我们这边。但这件事究竟是糟粕还是传统,则需要大家见仁见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白事   农村   杠子   灵车   都会   棺木   棍子   这个名字   中年人   村里   规矩   世人   家里   地位   东西   人员   美食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