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今天21时49分,我们将迎来节气——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

第一, 与农候相关。“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

第二,与降水相关。谚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满,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

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小满有三候

我国古代一些著作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是说小满节气后,苦菜已经枝叶繁茂;

之后,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

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

第三候原写的是小暑至,后来《金史志》改为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如《月令》中说:“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小满有哪些风俗?

祭车神

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

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

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祭蚕

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食野菜

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食野菜是小满的风俗。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

《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

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正值小满,该如何养生呢?

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增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气候意义上的夏季。气温升高的同时,雨水也逐渐增多,正如民谚所说:“小满小满,江满河满。”

雨后,气温又会急剧下降,因此要注意增减衣服,以防着凉感冒。小满时节高温多雨,在这种高温高湿、湿热交加的环境中,人体感觉湿热难耐,却又无法通过水分蒸发来保持热量的平衡。

这种体温调节上的保障,会导致机体出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雨天要及时避雨。如果涉水淋雨,回家后应及时换上干衣,并饮服姜糖水。要是感到头重、身热,就应服用藿香正气丸等药。

另外,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洗澡更衣,平时要注意保持衣服干燥。阴雨过后,一定要晾晒衣被,以驱潮防霉。总之,小满时节的湿气很重,要尽量避免身体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保证身体健康。

今日小满 | 愿你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小和大往往对应出现

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

有小暑有大暑

有小雪有大雪

有小寒有大寒

唯有小满而无大满

这或许

正体现了古人的处世哲学

不疾不徐

不求全求满

小满时节

雨水充足

丰收在望

小满

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在今天这个超甜的日子

愿你小得盈满

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小满   麦秋   小暑   执事   养蚕   水车   湿热   节气   野菜   时节   气温   雨水   夏季   成熟   衣服   今日   幸福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