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那些先驱们(52)(张申府)

今天介绍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张申府。

张申府,原名崧年,字申甫,河北献县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曾是《新青年》杂志的撰稿人、编委,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介绍了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退党后仍关心党的发展。后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经常利用讲坛宣传爱国主义,并投身于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52)(张申府)

1893年6月15日,张申府出生在河北献县小垛庄村一个耕读世家,其父为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民国众议员等职。张申府从小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具备扎实的国文功底。14岁,随叔叔去北京接受新式教育。19岁那年,受到辛亥革命的鼓舞,决心投身于民族革命。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经北大同乡郭仁林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并在其引领下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1917年,张申府肄业留校任教。他深受民主自由思潮的影响,与许多先进分子一样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等刊物上,他以“赤”“赤子”“张崧年”“张赤”等为笔名,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介绍西方进步人士,宣传新观点新思想,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也由此迅速成为瞩目一时的风云人物。1917年,张申府在李大钊主编的《甲寅日记》上发表文章讨论“青年问题”。1919年他在《晨报》上发表《新学校》,提倡新教育,以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1920年,他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上发表的《就来的三自由》文章中,大胆提出教育自由、工作自由和男女关系自由,为打破传统束缚、解放思想和促进民主自由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张申府追逐革命浪潮,不但撰写大量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还积极参加进步团体,呼吁社会革命。他先后成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北京工读互助团等组织的成员。1919年7月,他加入李大钊组建的少年中国学会,并主持《少年中国》刊物的编辑工作。1920年9月,张申府在给少年中国学会的一封公开信中大声疾呼:“对于社会主义自然要绝对的信奉。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精华,对于共产主义自然要更绝对的信奉。”这说明张申府实现了思想上的蜕变,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冬,张申府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讨共同创办了颇具影响的进步刊物《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在这个刊物上,张申府发表了10多篇文章,宣传革新与自由思想,唤醒国人灵魂。《每周评论》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旅欧时,张申府还创办了类似于党刊的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共产主义理论,报道世界工人、青年运动,还同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做斗争。

在建党过程中,除了“南陈北李”外,张申府也参与了早期筹备工作。1920年初,张申府在北大同李大钊与上海的陈独秀通信商量组织共产党。4月,俄共(布)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维经斯基与李大钊、张申府多次了解中国情况后,认为中国已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希望早日建党。随后,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到上海见陈独秀,以便筹划建党事宜。期间,张申府在“南陈北李”之间起到了沟通协调作用。8月,张申府收到陈独秀的来信,信中提到“建党的事在北京只有李大钊和你两个人可以谈”。陈独秀还在来信中就党的名称与张申府等人商议,“是叫共产党还是叫社会党,没有定,后来维经斯基说还是叫共产党。我们同意了。”9月中旬,张申府去上海迎接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趁机与陈独秀就党的筹建问题交换了意见。下旬回北京后,得到李大钊赞同,开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组建工作。经过一番努力,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是该小组的最早成员。张申府对建党做了许多建设性工作,由此成为中共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11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不久,张申府赴法任教。此行他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受陈独秀和李大钊之托,在国外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1921年春,他到法国后即先后介绍刘清扬、周恩来入党,随后张申府与周恩来、刘清扬及后来赴法的赵世炎、陈公培等5人在巴黎建立了旅法中共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这个组织的负责人。在张申府等人的领导下,发起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了重要刊物《少年》,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此外,旅法中共早期组织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运动,开展旅欧华人反帝反封建斗争,培养了大量优秀革命干部,为支持国内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申府与周恩来相识于建党前夕。1920年底,周恩来、刘清扬等觉悟社主要代表也先后赴法,在刘清扬的介绍下,张申府更熟知了周恩来,周恩来给张申府留下深刻的印象。1921年3月,23岁的周恩来在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张申府一起创立中国共产党旅法早期组织。回国后,张申府推荐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任职,使其卓越才干得以充分发挥。张申府还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启发,朱德深刻认识到原来的军事斗争办法行不通,于是考虑寻找新的救国出路。1922年朱德远赴欧洲寻求真理,在德国柏林找到了张申府、周恩来等人。朱德出国前曾向陈独秀提出入党要求,但因过去是旧军官而遭到拒绝。张申府对朱德多加考察,就他的入党问题多次与之谈话,并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申府身上始终有着浓重的文人气质。1925年张申府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时,因反对与国民党结盟而同蔡和森等发生激烈的争执,一怒之下愤然退场。周恩来劝他不可一时冲动,必须遵守党纪,重返会场继续讨论,以求大同而存小异。但张申府还是退了出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30年里,张申府基本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一度被打成右派,直到1978年之后张申府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并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6年6月20日,刚刚过完93岁生日不久的张申府安然谢世。《人民日报》刊登的讣告中写道:“张申府同志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张申府同志在一生奋斗中,也是有过曲折的,然而他能不断地追求真理,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为人谦和,生活朴素,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一位令人怀念的老同志。”

百年前那些先驱们(52)(张申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献县   黄埔军校   周恩来   俄国   中国共产党   先驱   马克思主义   北京   刊物   中国   共产党   中共   少年   组织   美食   自由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