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技术!改善马铃薯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时间

马铃薯智能气调恒温库主要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自动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可有效改善马铃薯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时间,提高马铃薯出库时产品品质。

一、马铃薯贮藏生理特征

(一)后熟期

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需要30-60天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成为后熟期。这一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有强逐渐变弱,表皮也木栓化,块茎内的含水量也在这一期间下降迅速(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光环境下的较高温度中通风处理15天左右,使收获和运输中导致的块茎的各种伤口能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并过度到后熟阶段。

(二)休眠期

后熟阶段完成后,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块茎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极微弱,有利于贮藏 。2℃可显著延长贮藏期。

(三)萌发期

马铃薯通过休眠期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幼芽开始萌动生长,块茎重量明显减轻。作为食用和加工的块茎要采取措施防止发芽,如喷抑芽剂等。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前后期要注意防热,中期要注意防冻。

二、马铃薯贮藏管理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是不大的,伤热、受冻、腐烂所造成的损失是主要的。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马铃薯贮藏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

仓储设施要能进行清理、消毒和通风换气,使库内湿气排除、温度下降。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温度调节最为关键,因为贮藏温度是块茎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之 一。环境温度过低,块茎会受冻;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薯堆伤热,导致烂薯。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在-1至-3℃时,9小时块茎就能冻硬;-5℃时,2小时块茎就受冻。长期在0℃左右环境中贮藏块茎,芽的生长和萌发受到抑制,生命力减弱。高温下贮藏,块茎打破休眠期的时间较短,也易引起马铃薯腐烂。

马铃薯贮藏技术!改善马铃薯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时间

环境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又一重要因素。保持贮藏环境内的适宜湿度,有利于减少块茎失水损耗;但是库内过于潮湿,块茎少会凝结小水滴,也叫“出汗”现象。一方面会促使块茎在贮藏中后期发芽并长出根须,另一方面由于湿度大,还会为一些病原菌和腐生菌的侵染创造条件,导致发病和腐烂。相反,由于贮藏环境过于干燥,虽可减少腐烂,但极易导致薯块失水皱缩同样降低块茎的商品性和种用性。马铃薯无论商品薯还是种薯,最适宜的贮藏湿度应为空气相对湿度的85%---90%。商品薯贮藏应避免见光,光可使薯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品质。种薯在贮藏期间利用可见散射光,可抑制幼芽的生长,防止发芽。此外,种薯变绿后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避免烂薯。另外,贮藏期间要注意适量更换新鲜空气,保证块茎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同时排出多余二氧化碳。

气调库智能系统能实现马铃薯仓储期间内的控温、通风循环、换气、加湿、维持高温度和抑芽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贮藏损耗,提高贮藏品质。

马铃薯入库前首先采用20%-30%的漂白粉对每个库体的地面、墙体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在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按2:1的比例配比。先放高锰酸钾,在放甲醛,每立方米加甲醛80ml,高锰酸钾40g 进行熏蒸消毒。马铃薯成熟后,作种薯时适当晚收,严格精选,分类包装,整齐堆放。入库时,严格把好质量关,病薯、冻薯、坏薯一律不入库。

三、马铃薯贮藏技术

(一)干燥阶段

在将马钤薯存入储藏库前后要将马铃薯尽快干燥,以防止病菌扩散。如果薯块在1周之内干燥,那么病菌将不会传播。这对于马铃薯的播种和表皮木栓化尤为重要。如果有二次生长薯块、母薯和烂薯存在,快速干燥也非常重要,它可以防止相邻的薯块受到感染。当地在入库后外界气温较低,较冷的空气适合于干燥。干燥设定温度值在10—15度,当入库马铃薯比较潮湿时,可勾选持续通风选项,使该库区保持长期通风。持续通风是指:当不符合条件,不进行外循环通风时,该库区会自动进入内循环通风运行。如入库期间外界温度持续较低时,设定10—15度不满足干燥通风量时,可设置为8—15度。上限温度是控制库温不至于过高,影响后期降温处理。

1、空气自然干燥

即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时,气温低于薯块温度时也具有干燥效果。当冷空气在温度相对较高的薯块间流动时,空气温度会上升,相对湿度会下降,因为空气会吸收水分。在马铃薯快速干燥的过程中,温度不能下降到8℃以下。因为这会增加利用外界冷空气将其进行干燥的机会。高温有利于干燥过程,因为温暖气流能带走更多的水分。如果薯块温度过低,冷空气会使其温度上升几度。另一种提高薯块温度的方法就是在储藏设施中加热空气,但是同时要保持内部通风。

(1)马铃薯是否干燥

在薯堆顶部挖一个约40cm的坑,并且确定马铃薯和薯块表面的土壤是否已完全干燥,如果已经完全干燥了,那么就可以停止干燥工作。利用温暖气流进行通风期间,如果薯堆顶部的温度上升,那么这也表明薯块已经完全干燥了。

(2)通风量是否足够

检查风机的输出功率,特别是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马铃薯正在储藏期,那么可以找专家来确认通风量是否足够。清理风机可以自己处理。风机当中通常有重污垢。特别是在使用抑芽剂之后,风机当中的污垢量会增加。

2.结露温度

如果空气温度高于薯块温度,只有当结露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才能干燥种薯。为了实现理想的干燥速度,结露温度必须低于薯块温度约2℃。

(二)愈合阶段

伤口愈合期必须在干燥后立刻进行,这可以防止薯块病害感染和薯块失水造成重量损失。在伤口愈合期,块茎的真皮部分和伤口处会形成木栓层,这可以防止病原体进入块茎并抑制水分的流失。在薯块干燥后,伤口愈合就必须开始。在温度约20℃、相对湿度85%~95%时,伤口愈合速度最快。为了达到较高的相对湿度,在伤口愈合期必须将通风限制为最小值。可以一天几次鼓入充足的新鲜空气,推荐使用变频通风,既可以控制风量,又可以大幅度节能。对于在温度超过25℃收获的未成熟块茎,每4小时应短暂通风,以提供氧气,并清除二氧化碳。

(三)降温阶段

薯块伤口愈合后,温度下降,进入储藏期。薯块降温的快慢取决于其最终用途。一般日降温量在0.3℃较为适合,最大不超过0.5℃。降温时确保薯块温度不低于室外平均最低温度即可。

马铃薯贮藏技术!改善马铃薯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时间

1、最佳储藏温度

薯条加工原料薯的最佳储藏温度为6~8℃,而薯片加工原料薯为7~9℃。薯块储藏期越长,储藏温度越低,但不能降至极限值以下,以控制薯块发芽,防止薯块衰老糖化。储藏温度过高则会导致薯块生理老化,并诱导糖化作用。对于易生理老化诱导糖化作用的薯条加工品种,最佳储藏温度为6℃,而薯片加工品种最佳储藏温度为7℃。

此外,易低温糖化的品种储藏温度要相对较高,其最佳储藏温度为8℃,而用作薯片加工原料薯块时最佳储藏温度为9℃。当储藏温度较高时,要特别注意抑芽剂的使用。通常,储藏温度较高时,出库时间也更早。贮藏目的和储藏时间决定了薯块的最佳储藏温度。对于大多数种薯品种,最佳储藏温度为2~3℃,鲜食薯块最佳储藏温度为4~5℃,薯条加工原料薯最佳储藏温度6~8℃,薯片加工原料薯最佳储藏温度7~9℃,有些企业为了保证产品油炸色泽,储藏温度比以上温度都要高一些。

2、恒温保持储藏

一旦薯堆温度达到储藏要求,要保持薯堆恒温储藏。由于薯块呼吸作用会产生热量,薯堆温度每天会升高0.25℃。此外,一些其它的外部热量 也会使得薯堆温度上升,特别是在秋季收获后和春季出库前。因此,要每天通风降温。通风时外部进入空气温度和储藏库内温度之温差不要超过2℃,避免产生冷凝作用,造成薯块银屑病和黑斑病的滋生。对于薯条和薯皮加工原料薯,通风降温时温度过低,会造成薯块内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的累积,影响油炸品质。

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室外空气直接进入储藏室降温的话,温度太低。此时有必要安装一个空气混合系统,在冷空气进入储藏库时储藏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混合。

(四)升温阶段

种薯和商品薯在出库前,温度需要缓慢提升,气温和薯块温度相差不能超过2℃,如储藏加工用马铃薯时温度低于6℃,则在出库时需将马铃薯升温至8℃左右,使马铃薯还原糖含量降低,以保障油炸色泽美观且加工出的产品营养。部分种薯在出库后直接播种,为保证种薯活性,出库前需做升温处理,温度为10~13℃。以使马铃薯种薯在播种后尽快发芽生长。商品薯在出库前也可选择升温处理,升温至6℃即可,升温后降低了还原糖的含量,使马铃薯食用更健康营养。出库升温对储藏质量无影响,只是对出库后去向不同,要求不同做出的处理。所以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使用升温。如在春季出库,外界温度已经很高,在出库后运输、加工或播种前的各项处理时间中,马铃薯会自然升温,可不在库内进行升温处理。

综上所诉,马铃薯贮藏需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征、生理延续时间合理做出马铃薯贮藏过程中技术辅助指标,并对所储库体及设备做好检修、消毒等准备工作。以达到马铃薯高质量,高保鲜的贮藏效果。

END

来源:民丰种业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马铃薯   块茎   幼芽   时间   库内   风量   相对湿度   薯条   干燥   生理   温度   空气   阶段   加工   质量   环境   美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