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想象一下未来结婚登记办事大厅里接连不断响起婚礼誓词:“今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身的伴侣。”


此情此景就像你和对象逛商场,看到有人求婚一样: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当事人。甚至你不仅不尴尬,你还会起哄、会憧憬,期待自己走到画面中心。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01

加强婚姻登记流程的仪式感,是为了给愿意结婚的人更多祝福


9月9日颁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到了探索开展婚前辅导、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等举措。


大约是“颁证仪式感”这件事的讨论门槛最低,刺激点又最强,所以首当其冲地登顶微博热搜。


其实我们应该将这份指导意见的举措,放到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整体探索的大背景中去看。


新华网评论:


加强“领证仪式感”意在通过仪式的庄重感,让当事人感悟铭记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担当。


它和登记大厅将发生的各类变化一起,打造一个更能满足新人仪式需求的地方。


毕竟,谁愿意起了个大早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甚至斥巨资去天X蓝、海X体拍照,到了现场只是盖个戳就完事儿了?


问题来了:


仪式感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花时间、花钱去追求?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狐狸说:“你最好每天同一个时间来……你下午四点来,我从三点开始就会感到幸福,时间越迫近我的幸福感就越加强烈……见面就成为我们之间的仪式。”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这个在情爱鸡汤里被传烂了的故事,却是“仪式感”最经典的注解。


它解释了仪式感是人为创造的、能让某一时刻区别于其他时刻的一种行为结果,以及这种虚幻而又略显做作的结果的意义:


如果未来可预见的生活里多数是平淡,我想有一瞬值得回忆的片段;如果这种片段丰厚起来,那我就能拥有抖落世俗烦恼的力量了。


《蒂芙尼的早餐》里的赫本无论身处何处都要在Tiffany店前穿着小黑裙吃早餐。拆开盲盒前一瞬间你的紧张与不安,每逢各式情人节价钱就翻倍的玫瑰,花更多钱去国内专柜只为看SA亲手给我的礼盒系上丝带……


当结婚市场持续低迷,求婚策划工作室却蓬勃生长。如果有人愿意花钱在豪华游轮或者蜡烛圈里听一句“嫁给我吧”,那在领证这个更加神圣的时刻宣读誓言、接收祝福,不也是锦上添花吗?还不用额外付费。


利用前置化的仪式感降低“婚礼”承担的重量,也是在强调“领证”这个动作带来的合法化价值,用更官方的姿态给愿意结婚的人们更多祝福:

这一刻起,你们结为正式夫妻;这一刻起,你们的各项关系受到民法典、婚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全面保护;这一刻起,你们的价值牢牢绑定,成为难以用一句“分手”就散伙的社会单元。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关于仪式感的作用,超爱的一份回答(酸了,我也想这样被求婚)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02

为什么有固定伴侣,却不愿意结婚?


今年8月,受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中心主任谢宇教授通过在线分享的形式,介绍了他和同事们对于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研究。


演讲指出了一个愈发严峻的问题:在2.4亿的单身贵族之外,越来越多有固定伴侣的中国人,不愿意结婚。


第二次人口转变时期

低结婚率、低出生率、高结婚年龄、高离婚率


现代文明发展至今,经历了两次人口转变的过程:


第一次人口转变是每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经过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生育率、高死亡率慢慢走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这种转变一般是死亡率先降低,生育率再降低,因此首先会出现人口膨胀。


第二次人口转变则是第一次人口转变完成之后,在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且中国已经进入到这个阶段,并带来了如下统计学结果:结婚年龄推迟、婚前性行为更为普遍、离婚率上升。


根据国家民政局数据表明:


从2003年起,中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6年上涨。截至2019年底,全国结婚登记人数947.1万对,离婚415.4万对。


60后谈离婚色变、70后吵死不离、80后整天纠结离还是不离、90后一言不合就离已经成为一种无可争议的社会现状。


谢宇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个社会现象——从普遍婚姻慢慢过渡到基于社会经济地位而建立的婚姻。这一转变也加剧了社会折叠,提高了阶级流动的难度。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两低两高”的出现

不止是因为压力,更是自我价值的觉醒


今年我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备婚期。


从看房、自己设计装修方案开始,到在脑袋里给自己画一座婚姻的坟墓结束,我只用了俩礼拜。


结婚,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场拉锯战。


繁文缛节率先上场,房价车位紧随其后,我们四平八稳了四年的感情第一次出现“扇耳光式”的动摇。这种动摇几乎把我撕裂了,让我小小年纪就体会到爱情的消逝。


更重要的是我立志成为新时代独立女性,而「已婚未孕」这个tag一旦贴在我身上,我就得重回就业市场的底层。


那时候我不再是身强体壮、手捧星巴克开英文会议的精神小妹,给老板和HR的印象只剩下:这人什么时候休婚假产假啊?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2019年九部门印发“招聘不得限定性别、不得询问女性婚育状况”的通知后,相关热评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个人更倾向于追求自由,就必然与家庭产生矛盾。


传统家庭文化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相当于宗教,比如祖先崇拜,与宗教的功能是相近的。


家庭文化是人的规范、道德等民事问题处理的主要机制,比如婚姻、分财产、赡养父母等等,都是靠家规来处理的。


所以,家庭被组织者视为最小的社会单元。只有绝大多数个体组建了稳定的家庭关系,并且被这份关系带来的情感和利益制约,那么整个社会才有机会处于内部稳定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需求服从家庭需求的思维模式或者说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家庭会决定或影响你的婚姻、教育、职业等等重大选择。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但现在更多人开始抽离出家庭带来的安全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与追求更强烈、更有信心了。这种认知的建构是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双向提升带来的,这份信心是更有活力的就业市场带来的。


职业需要,我蹲点过上海某民政局,记录下许多拿着离婚证自信离场的人们。当结婚真正成为一种选择,而非到了年龄必须套上的枷锁,我们才拥有建设自洽的生活、等待爱的勇气;当越来越多的人敢于不再“为了孩子”坚守,婚姻与家庭才是储存爱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讲,我很愿意看到离婚率走高,并期待它稳定在一个真正合理的值上。


没人指望领证登记仪式感的强化,能拉高或降低什么比例。但如果屏幕前的你也享受着爱与被爱、憧憬着婚姻的话,那我希望全世界最好的祝福都落到你头上。


丹慧|仪式感过后,婚姻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伦敦地铁站的一块板子,我人生的终极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民政局   仪式   生育率   婚姻   拉锯战   离婚率   死亡率   婚姻家庭   中国   伴侣   结婚登记   尴尬   人口   年龄   美食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