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半坡——一处超过6000年遗址,这里诞生了西安第一条艺术街区。


相比不夜城的繁华、永兴坊的商业、坊上的市井,半坡靠着一群艺术创作者,成为西安青年人的向往,艺术追求者的乐土。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半坡艺术街区本有机会成为北京的798、上海的田子坊...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让这里商业艺术的交接,出了点问题。


过去一两年,甚至偶尔有听到“西安没有艺术园区”的论调。


西安第一家艺术园区,如今怎么了?我们找到最早一批来到半坡国际艺术街区的陶艺家李红兵老师,聊聊半坡、艺术和这座城市的关系。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半坡国际艺术区 以下简称“半坡”)

1

前身-纺织城艺术区


当年随着纺织城国企的搬出,留下了空荡荡的厂房与一地的垃圾。如果继续无人问津下去,如今半坡所依托的一印厂区,很有可能也走向和隔壁国棉三厂一样被拆除的命运。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国营西北第一印染厂布样----来源:时间903


彼时的李老师和他的朋友们,正在西安四处找地方,打算把工作室开在一起。


当时的半坡还叫做纺织城艺术区,5块钱一平米的租金+可以深度DIY的厂房吸引了这批艺术创作者。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上万平方米前苏联建筑风格的厂区,遗存着历史的独特沧桑风韵。远离喧嚣都市,环境宁静恬然。最最最重要的还是低廉的租金,最能让艺术创作者们安心。


当年入住这里DIY有多硬核呢?听李老师说,那时谁想租多少地、哪一片地,得自己去车间划地皮。圈好地后,光是清垃圾每个人都花了几万块。一下把装修的预算折进去大半,剩下的只能自己干。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从砌墙到架小二楼的钢梁,能自己上的都是亲力亲为。李老师这个工作室整整收拾了三年。


灯都是水管子做的。博物架是去建材市场买来方铁管自己焊的。刷墙靠的是从朋友店里借来的工人,价格还给打了八折。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毕竟都是搞艺术的,用铁管子焊制的博物架,几百块的成本做出了大几千块定制的感觉。曾经还因为圈里喜欢这架子的朋友太多,一度把建材市场的小管子买脱销了。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整个工作室上下所有的家具更是一分钱都没花,全仰仗朋友们退下来的旧货。


用如今的眼光来看,很多因为缺钱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正好和时下流行的工业风不谋而合。各种陈年家具和陶艺品,让工作室成为了小型的“时光博物馆”,别有一番味道。


曾经和不同的艺术家做邻居,从装修到创作,相互之间能迸发出不少灵感。使得这里的艺术氛围自在轻松,创作博采众长。


之后的几年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利用在圈子内的人脉,促成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展在纺织城艺术区落地,奠定了半坡在西安艺术圈的地位。


2

艺术与商业,相爱相杀


在废弃的工业建筑中发现并创造出别样的美,大家的努力让一些大佬看到了这里发展的潜力。


2012年这里迎来了1.5亿的投资,园区新建的绿化、景观、浮雕、雕塑...在厂区原址的基础上,把西安艺术家创作基地与普通人的生活链接起来。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也是在这个时候,曾经吸引艺术工作者们入驻的房租,渐渐地涨成了大家最大的压力。


这里最初是艺术家们自发组织的,其中几位并不愿意向市场妥协。靠作品赚钱养活自己还行,但在涨价后的房租面前,显得有些吃力。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东西方美术标准的彻底碰撞刚刚过去百年,从新文化运动之后,国内美院普遍以写实技法为考核标准。因此普通大众也就习惯用“画的像”来评定一幅画的好坏。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威廉·德·库宁 《交换》


而很多画家的艺术作品更像是创作者自我的消遣与发泄,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


正如姜文导演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无疑是《让子弹飞》,上映十年来热度不减,各种名场面成为“申遗”热梗。但姜文导演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太阳照常升起》,一部在我看来晦涩难懂、不知所云的作品。


在现实生活中,“站着还要把钱挣了”对于大多数艺术创作者来说都太难了。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3

搞艺术之前,要先搞定生活


最早一批来到半坡的艺术工作者们,如今可能就剩下李红兵老师一家了。之所以能坚持下来,用李老师的原话来说:搞艺术的都想要有尊严的活着,但得先要养活自己。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李老师的主业是烧制陶器,自成一派且个人风格强烈,在西安市场很有名气。不过陶艺在西安自始至终都是小众,保一个人衣食无忧很简单,想要养活整个工作室很难。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采用钟南山独有矿石烧制

这样的花纹、质感已经成了李老师的标志


为了生活只能发展副业。好在西安旅游发展不错,兵马俑、半坡、海洋馆等景点衍生出了庞大的文创工艺品需求,这些都成为了李老师的主要客户。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同时在半坡里面,李老师与他人联合创办了半坡博物馆产业园基地,从事少儿美育、艺术启蒙的工作,如今已经颇具规模,每天接待500多位小朋友。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为了让现在的孩子对各种艺术更感兴趣,这里的老师会把传统的木牛流马改装成“小猪佩奇”。让孩子体验搭建宋朝斗拱建筑结构的同时,也会为他们制作木质的AK47。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正因为解决了生活问题,李老师才能安心烧制着自己喜欢的器物。当初朋友选择离开时还有些感伤,如今已经习惯了周边时移世易。


如何在艺术商业上取得平衡,是当代艺术工作者们面临的困境,也是半坡需要权衡的问题。


4

半坡与艺术,何去何从?


半坡的起点很高,如今发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如果走艺术路线,园区门店的艺术水平和展览的数量、质量是关键。最好是能请到艺术行业内的大咖,并且在审批流程提供一些支持。


如果走亲民路线,要多与纺织城市民产生交流,把消费价格方面压下去。


半坡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左右摇摆,但两手都没抓住。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半坡在商业化之后,房租涨的过快,使得很多艺术创作者搬离了这里,连带着也丢掉了很多艺术展出的资源,使得半坡在艺术层面深度不及当年。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北京798公示栏的展出信息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西安798”半坡的公示栏


至于亲民路线自然是“靠山吃山”,半坡最能依靠的自然就是身边的纺织城,外加这里本来就是纺织城一印厂的旧址,情怀满满。


但半坡放不下高起点的“架子”,这里除了免费的拍照打卡外,随便干点啥跟艺术沾边的事儿都要三位数的花销,和周边的消费水平格格不入。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这也怪不得半坡,因为所谓艺术,是在人们有钱有闲后才会追求的东西。而全国任何艺术园区在商业化之后,都会逐渐退下曾经的光环。


就拿李老师的工作室来说,同样是烧一窑器物,在景德镇,不仅材料更便宜,而且还有公共的火窑,成本非常的低。


但要是想在店里烧瓷,不光要把材料背回西安,还要自己盖窑,成本一下就上去了。还不算在设计时掉的头发,再加上的房租、水电、人工...价格方面自然就涨上去了。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安的生活消费水平比不上北上广深,艺术市场的需求自然也跟不上。


一来一回,半坡仿佛就剩下靠网红门店+拍照打卡来吸引年轻人了。


这一届年轻人非常愿意为自己的爱好买单,但他们更不愿意将就。靠着噱头引得众人纷至沓来,只有艺术之名缺少艺术之实,只是饮鸩止渴而已。


///


和李老师聊天,有几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


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曲高和寡的,所以我成为不了艺术家。我就想像现在这样做一个快乐的手艺人。


当年我们这群人聚在这里就是为了开心,如今大家基本都搬走了,我也不知道能撑多久,但如今能留下这个艺术区,大伙就不算遗憾了。


搞艺术太贵,在西安玩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艺术   铁管   博物   创作者   西安   厂区   街区   房租   工作者   艺术家   当年   工作室   自然   美食   作品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