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火锅,用墨汁自毁锅底,良心商家涮出了“国潮”的火锅文化

火锅是国人非常喜爱的美食,无论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是远隔万里重洋,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火锅。

火锅种类繁多,如果按照“江湖规矩”,火锅的品类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门派”。即北方的涮羊肉火锅;南方的粤式潮汕牛肉火锅以及西南的川渝火锅。

中国人吃火锅历史久远,如果将火锅简单理解为“用开水涮食物吃”的话,其实,中国的火锅早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

先秦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用上了火锅了,不过,当时的火锅可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一口“火鼎”,即先在鼎下面架柴烧火,再把食物扔进鼎中沸腾的开水里煮熟,做法简单粗暴,与当今的炖肉有点类似。

到了汉代,火鼎内部出现了分格子的样式,模样就有点像今天的九宫格火锅,但,此时的火锅不是像当今这样即涮即吃,而是要用沸水长久烹煮,其做法与今天东北的大锅炖几乎无异。

吃完火锅,用墨汁自毁锅底,良心商家涮出了“国潮”的火锅文化

到了宋代,火锅涮肉开始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了,但涮的不是牛羊肉,而是兔肉。宋朝诗人林洪就曾盛赞兔肉火锅曰:“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宋人附庸风雅,因此还给涮兔肉火锅取了个文艺范儿十足的名字叫“拔霞供”,光听这名字,不光文艺感丰盈,就连色香味俱全也都囊括了进来。

尽管宋人让吃火锅卖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真正若论涮火锅奠基者的还当属蒙古族人。

蒙古族人好吃羊肉,常年在外行军打仗,炖羊肉既费时又费精力,而且整坨的羊肉吃起来牙口受累,于是,蒙古人就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水里稍稍一涮,吃起来润滑入口、简单粗暴,省去了耗时的烹饪工艺。

而当蒙古人征服中原后,涮羊肉火锅便开始传入了内地,热气腾腾的涮羊肉火锅,以其简单美味的特点和自带取暖的功能深受北方人的喜爱。

吃完火锅,用墨汁自毁锅底,良心商家涮出了“国潮”的火锅文化

尽管蒙古人给火锅文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此时的火锅餐饮文化并没有飞入寻常百姓之家,真正让火锅普及的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清朝年间,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为了自表功绩,闹腾出了几次“千叟宴”,“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请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吃大餐。

可是北京的冬天太冷,加上乾隆皇帝本人又喜欢吃火锅,于是火锅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宴席的主角。

在上行下效的风气带动之下,吃火锅的风俗文化逐渐流行了起来,火锅慢慢也变成了寻常之家的烹饪饮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火锅文化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演变史,但作为火锅文化代表性的“川渝火锅”,其兴起和发展不过才仅有百余年的时间。

川渝火锅确切的诞生年代和地点已不可考,但大致应该是晚清与民国交际时,而它的诞生地点有重庆说和泸州说,现今流传交广的说法是:川渝火锅诞生于重庆的朝天门码头一带。

吃完火锅,用墨汁自毁锅底,良心商家涮出了“国潮”的火锅文化

当时的朝天门码头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后将内脏丢弃,穷苦的码头纤夫和船夫们便将其捡回洗净,然后再加入花椒、辣椒、姜、蒜、盐等辛辣作料,烹煮食用,便形成了当今名动天下的“川渝火锅”。

现如今,“川渝口味”的火锅,以其麻而不辣、辛而味美的特点享誉全国,川渝底料更是成为很多人的至爱。

不过,很多人吃完火锅后,由于配菜尚未食用完,便将多余的食材全部倒入锅底中,以防个别黑心商家继续用残存的食材来“祸害”其他的顾客。

可以说,这种做法是对传统“国潮”火锅文化的维护,试想一下,如果真有不良商家把其它食客没下锅的食材再二次利用,受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伤害的更是传统的火锅文化,届时,火锅一旦成为“垃圾食品”的代名词,火锅文化被良莠不齐的商家毁掉,谁又敢放心吃火锅呢?

吃完火锅,用墨汁自毁锅底,良心商家涮出了“国潮”的火锅文化

但在吃完火锅后,把没吃完的食材倒入火锅内,就真的能防住个别黑心商家的“二次利用”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良商家如果真的动起了歪心思,难道他们就不能把倒进火锅的食材捞出来“二次使用”?

这个原理其实就跟地沟油差不多。

对于食客们担忧的问题,事实上,很多良心商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拿放出了自己的大招。

就比如,在北京的某火锅店,该店为了解决食客的忧虑,想出了一招堪称令人叫绝的办法。

具体做法就是在每张餐桌上放置一瓶墨汁,瓶身上写着:“如用餐完毕后不打包,可将墨汁倒入锅中。”

吃完火锅,用墨汁自毁锅底,良心商家涮出了“国潮”的火锅文化

除此以外,该店还鼓励客人将火锅底料和剩下的菜品统统打包带走。

这样说来,食客不仅可以将剩余的食材打包带走,而且还能顺手带走火锅底料,在家里吃上几顿火锅,更难得的是,如果客人都不愿意打包,吃完火锅,直接用墨汁自毁锅底即可,这样纵使商家再有歪心思,也不得不就此作罢了。

可以说,像这样的良心商家在火锅行业并不多,很多火锅店要么就肆无忌惮使用地沟油,要么就回收利用其他食客残留下的食材以次充好,如此看来,这样的火锅店堪称业界内的良心商家。

吃完火锅,用墨汁自毁锅底,良心商家涮出了“国潮”的火锅文化

虽然这个良心商家的举动细微,但也就是从这个细微之处却足以窥视出,良心商家在用心做火锅,在病态百出的火锅行业,它不仅涮出了一股清流,更涮出了的“国潮”火锅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锅底   良心   火锅   商家   蒙古   兔肉   文化   涮羊肉   蒙古人   火锅店   食客   羊肉   中国   码头   简单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