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福州市河南商会积极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政府提出的“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为引导和鼓励广大会员企业积极投身于老区发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通过结对共建、优势互补,帮助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当地培育特色产业、释放市场潜力,激发老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确保持续增收致富,让更多的农民受惠于这一工程。

2020年5月15日早上8时,福州市河南商会终身荣誉会长李靖、会长张震、监事长张峰、常务副会长孙军建、翟金旷、副会长王永全、丁晓威、秘书长徐志贤一行八人在罗源县民政局副局长卓祖健、中房镇人大主席郑晓孟、中房镇纪委书记 叶侦、林家村村委会书记林应杨的陪同下前往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进行调研,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在中房镇林家村进行调研时了解到:林家村位于罗源县西北部,罗源县中房镇与宁德市的交界处。这个藏在山坳间的村子不仅以出产绿茶闻名,更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林家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家旗杆碣,这是目前福建省内保存最完整,旗杆碣数量组多的旗杆林。“贤良立身卒,忠信节义先”是对林家旗杆林最贴切的表达。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据林家村书记林应杨介绍:中房镇林家村位于罗源县西北部河洋溪畔,东连宁德金涵乡,西接古田大甲乡,地处宁、古、罗三县交界,海拔495米,群山环抱,为山区小平原,属省定老区基点村,全村共有785户,3143人,分4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800-1000人)。林家村有水田1484亩,园地1126亩,林地12000亩(其中生态林6600亩),茶园1200亩,主要以生产水稻、干菇、茶叶为支柱产业,并兼食用菌、竹编和劳务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098万元。林家村现有党员40名,村两委9名,现役军人7名,退伍军人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9人(2016年脱贫4人、2017年脱贫2人),曾被省、市、县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文明村落等光荣称号。 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核心,共同打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成标准农村卫生所60平方米、村便民服务站60平方米;投入20万元种植200亩油茶;保护修缮省级文物旗杆林等,不断完善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0年我村为改善村民交通环境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投入560万元开通院林公路7公里,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成立村级合作社种植南瓜、蔬菜等经济作物,预计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在调研时结束后一致认为:林家村现有茶园、农用地、林用地,以及文旅资源、古村落等基础设施完善,应扩大宣传,以林家村省级文保单位旗杆碣为契机,结合中房镇国家级文保单位陈太尉宫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农家乐项目,要利用各自资源实现商会与林家村帮扶优势互补,在帮扶合作中发展壮大,形成紧密的长效联结机制,持续巩固林家村脱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调研林家村结束后与罗源县民政局、中房镇政府、林家村委会在中房镇政府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福州市河南商会会长张震充满深情的说道:“在这桂馥兰馨的季节,我们积极响应福建省民政厅、福州市民政局“阳光1+1牵手”行动,来到中国传统古村落——中房镇林家村,结缘在青山绿水之间,品味淡雅茶香,感受浓浓的文风古韵。福州市河南商会以企互鉴、互助。目前拥有会员企业300余家,投资领域涵盖环保绿化、建筑建材、教育培训、智能科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制鞋等,据了解,在福州投资创业工作的豫籍人士逾30余万人,他们凭着勤劳苦干、顽强拼搏、诚信经营,在福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成立迄今,“经济兴会、政治立会、文化强会、慈善扬会”四位一体兴会方针一以贯之,坚持深化“两个战略、两个平台”,即:豫商品牌提升战略、项目兴会战略,项目合作发展平台和金融融资服务平台,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立足创新服务,提升服务功能,拓宽合作领域,承担起“经济大使”的使命,不断谋求资本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信息合作、政企合作、政社合作、企业合作以及招商引资等全方位的合作,促进区域间、流域间、城际间、商会间、企业间要素的对接和利用。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我们应该都是来自丰亨大美的中原,都是同根同梦的中原人,也正应了一句古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往事缥缈越千年,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结缘,也是对河洛衣钵、中原文化的赓续与继传,作为福州市河南会的会长,同时也代表在榕豫商,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我们一定努力在实施帮扶项目、提供人才支持、协助科学决策、拓宽资源链接等方面主动作为,力之所逮,必竭其诚。

阳光牵手结永亲,明月镜天鉴寸心,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携手联袂,努力用实际行动来缔结这一千载古缘。”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终身名誉会长李靖在座谈中说到:这次来中房镇林家村是来认亲来了,唐光启二年(公元885年),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率领河南“光州固始”籍99姓(今河南潢川县、固始县)近万名将士挥师南下,拜剑开疆,一统八闽。用中原河洛文化、农耕文明和“修齐治平”的仁风德政与经世方略,改写了福建这一乱世蛮荒、盗匪蜂起、饥民遍野、流民塞道的历史,开创了八闽大地的历史新纪元。而在福建迈向文明之邦的历史大转折中,闽国的创始人王审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而中房镇林家村人均是比干后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千多年后,在福州的河南籍商人又与河南人后裔林家村人认上了亲,希望通过政府今天的牵线搭桥,发挥福州市河南商会资源优势,主动担责,满怀深情,自觉把参与精准扶贫作为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主动为打赢林家村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大振兴贡献力量,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用奉献凸显爱民情怀、用爱心谱写扶贫华章。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秘书长徐志贤在座谈会上谈到:福州市河南商会积极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政府提出的“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希望通过今天的调研结束后,认真研究帮扶计划,因地制宜,与林家村资源、环境和劳动力、古村落等优势深度融合,助力林家村脱贫致富。最后徐志贤秘书长当场赋诗一首:

云端独卧望幽然,终岁不闻车马喧。

宫阙民居钟灵秀,旗林碣石隽遗篇。

守朴守拙传万世,曰读曰耕著箴言。

泼茶识香寻古韵,始知世外有桃源。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在随后的举行的座谈会上,罗源县民政局长卓祖健、中房镇人大主席郑晓孟对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在榕豫籍企业家来中房镇林家村调研结对帮扶表示感谢。同时对福州市河南商会关心乡村发展、助力林家村振兴的一系列建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

福州市河南商会副会长王永全、丁晓威也分别在座谈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调研完林家村后,参观了国家级文保单位陈太尉宫,陈太尉宫位于福州城北75千米的罗源县中房镇(旧名曹峰)乾溪村。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原是陈氏家祠,系陈苏所建。,单开间,进深2间,高9米,建筑面积54.9平方米。陈苏(831-915),字高行,是河南光州固始县华岳村灵潭境贡士,唐乾符三年(876年)随王审知入闽,唐末至罗源新丰里曹峰(今乾溪村曹塆)定居。他教民众种稻种菜,植桑养蚕,还办学校,对百姓进行文化和文明教育,贞明元年(915年),陈苏卒,年85岁,乡人感念他的恩德,把他作为神,供奉在陈氏家祠,称“高行先生祠”。宋嘉定二年(1209年)敕封为“英惠侯王”,嘉熙三年(1239年)加封“显佑嘉应侯王”,即建造宫殿于祠前,称大宫。同年,陈苏十五世孙陈庆抗金有功,18岁战死沙场,被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于宫,并予以扩建,改名“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坐西向东,偏南十度,由宋代建的正殿、明万历年间建的北配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的南配殿和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的戏台、门楼组成,是江南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风格的一座木结构古建筑, 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 其中宫外建筑物有大道、门亭、旗碣、宫埕等五地1800平方米,宫内建筑占地1155.07平方米。由正偏殿、戏台、宫门组成,支承构件为拱斗叠接,是江南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风格的一座木结构古建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罗源县中房镇林家村的旗杆林已被列为省级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在罗源中房镇,不论是中房的太史第、乾溪的陈氏宗祠、还是岭兜的黄氏祖厅、福湖村的雷家大院,不少地方都可以见到旗杆碣的存在,尤以林家村的林家祖厅旗杆林最为出名。这个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旗杆碣数量最多的旗杆林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会长张震、福州市河南商会终身名誉会长李靖向中房镇政府赠送书法作品《不忘初心》,中房镇人大主席郑晓孟、中房镇纪委书记 叶侦代表中房镇政府接受的书法作品。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会长张震、福州市河南商会终身名誉会长李靖向罗源县民政局赠送书法作品《勤政为民》,罗源县民政局副局长卓祖健代表县民政局接受了书法作品。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会长张震、福州市河南商会终身名誉会长李靖向林家村赠送书法作品《千年月又圆》林家村书记林应杨代表林家村接受了书法作品。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充满文化内涵的林家村。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林家村古村落。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林家村林氏宗祠。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林家村古村落。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林家村旗杆碣。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林家村林氏祖墓墓道碑。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陈太尉宫座落于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始建于宋代,木结构,单开间,占地面积一千一百一十五平方米,由正殿、配殿、戏台三个部分组成。正殿建筑面积近四百平方米,有二十八根立柱,为鼓圆形状,整个建筑未用一根钉子,为“江南瑰宝”。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陈苏,河南固始人,唐乾符三年(876年)随王审知入闽,至罗源新丰里曹峰(今曹塆)居住,教民农桑。年85岁去世,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陈苏十五世孙庆封“都流伏魔太尉”改名陈太尉宫。陈太尉宫坐西向东偏南10度。从大门入,依次为宫门、戏台、庑殿、正殿。总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调研林家村花絮。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调研林家村花絮。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调研林家村花絮。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调研林家村花絮。

助力古镇拓梦 旌援乡村振兴:福州市河南商会“阳光1+1”公益行

福州市河南商会一行调研林家村花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福州市   罗源县   河南   商会   民政局   正殿   太尉   戏台   旗杆   镇政府   书法作品   老区   福州   福建   助力   古镇   会长   乡村   阳光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