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在大连,有很多胶东人,他们到大连的时间有早有晚。

有的是祖上好几代之前就已经来到金复海盖定居,有的是近代大连开埠建市之后才去了当地打拼,还有的则是建国后陆续迁居、工作于此。

由于年代较近的缘故,相对来说,建国后才去到大连的人们,对胶东老家的印象更深,情感也更强烈一些。此前在介绍胶东村庄时,常会遇到一些来自大连的读者留言说:这个村是自己老家,那个村是父亲生长的地方。

前段时间,笔者就遇到了一位老家在海阳市留格庄镇的大连王姓朋友。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虽然后来跟随父母到大连定居,但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老家读过,对这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思乡的情怀愈加强烈,然而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平时回来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他给我们留言说,希望在路过海阳市留格庄镇的时候,能帮忙拍几张故乡的图片。成人之美,圣人之训。我们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前段时间去海阳时,就简单拍了一组图片。

这位大连朋友列举了四个村庄,分别是埠落(祖籍地)、窑头(读过小学)、大辛家(也读过书)和小滩(当时去过多次)。其中的大辛家和小滩,我们以前曾介绍过,因此这次的图片就以埠落村和窑头村为主。

埠落和窑头相距不远,前者位于留格庄镇驻地以西,后者位于驻地以南。留格庄镇通往海阳市区的公路,从前者村口路过;而后者则是在留格庄镇驻地到原大辛家镇(现合并至留格庄镇)驻地的中途。下面首先从埠落村看起。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关于埠落这个名字的由来,根据《海阳市镇村简志》记载,明崇祯年间,孙姓建村,因建村处有一土埠,名字因此逐渐定为埠落村。后有刘、郝、宋、王姓等相继来此定居。在本世纪初的统计,全村有约三百户人家,包括刘、王、宋、李、张、徐、周、胡、邵、 栾、辛、冷、姜、林、郝、薛、杜、修、杨、谭等20姓,其中刘姓居多。而那位大连的朋友,则属于本村的王氏家族,这支王姓人相传祖辈是从乳山迁来,具体迁自何村,暂时无详细记载资料。

由于从公路旁的村口到村里还有一段距离,很多曾路过这里的朋友可能只知道埠落这个名字,但不了解村庄的面貌。而随着荣莱高铁的建设,这一情况或许就会改变。因为铁路的高架桥就在村庄和北面的大山之间穿过。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看图:埠落和窑头,海阳市留格庄镇两个村庄的实景

与埠落村相比,窑头村的规模要更大一些,多的时候超过四百户人家。有宋、于、李、姜、时、王、 张、黄、高、任、杨、董、隋等姓,其中李姓人口较多。相传, 明嘉靖年间,建村于砖瓦窑旁,居民以烧砖瓦为生,故命名为窑头村。(《海阳市镇村简志》的记载)

因为村庄规模较大,曾经的窑头小学也有不少学生就读。这位大连的朋友就在窑头村的学校读过书。我们此次去窑头村,专门打听了一下学校的情况。听村民介绍,小学早已撤并,但校舍旧址还在,就是上面第二张图片当中的红瓦房。

遥想当年,大连那位朋友在此就读时,尚是黄发垂髫之孩童,而如今,已过不惑而将知天命了。时光荏苒,令人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海阳市   乳山   海阳   胶东   村庄   市镇   村口   大连   实景   砖瓦   驻地   这个名字   老家   两个   小学   美食   朋友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