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的爆款,使得近在咫尺并略胜一筹的王家大院不能与之匹敌,说来有些出乎预料之外。

说到有钱,在中国,徽商有过食盐专卖的大垄断,江浙财团有官僚背景的大支撑,广东巨富有海外通商的大获利等等,豪族巨室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家私绝不亚于乔家。

我曾参观过广东番禺的一个私家博物馆,其收藏的国宝让人叹为观止,随便拿个几件,恐怕就抵得上一个乔家大院!

还有,我们湖北恩施的深山里,一座木建楼房的用料全是金丝楠木(连乾隆皇帝的陵墓缺料,还从明十三陵偷金丝楠木)该值几何!我漫游江浙……

所以,乔家大院的闻名遐迩,应该是借重于当代媒体的优势(比如影视),进行的一整套经典的商业运作的范例。因此,我倒不怎么很推崇乔家大院的恢宏气派,和它的人文景观,只聊发一点观感,意思与XX到此一游相近。

一、这是1986年的题字。而富贵豪奢的大门,又把个乔家大院拓展了数十百丈,则是这次役情期间的新作,目的可能是想让乔家大院更显豪横,让游人看有可看,叹有可叹,我就不发了。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二、进入大院的门洞,犹如城门洞一般,确有高门大户威风凛凛的气势。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三、我国北方豪门院落大体如乔家大院这般布局。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四、照璧上的百寿图,金字篆书,有如落日余晖。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五、仿佛江南园林,在晋中难得的一池清碧,小桥流水,垂柳婀娜,增添了它的灵秀嫵媚。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六、婚庆时的喜庆装饰,四字为“喜偕连理”。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七、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幸,途经山西,乔家贡献白银数十万两,慈禧赐“福”予以回馈。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八、日常出行的毛驴小轿车,是典型的山西风情。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九、形如伞盖,翠华摇摇。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另外,大院内的各小院,独栋楼宇都有楣题,内容大都低调,内敛,有书卷气,足显持家十分务实。不一一列举展示了。

乔家大院 半副对联的启示

乔宅中,一书房的门框上,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读书既未成名毕竟人高品雅(记的不十分准确),由于人头攒动,后浪前推,我始终没看清下联,是为憾事。

我是赞同这句联语的。在人心浮躁的现代,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迴声:读书有什么用?官当不上,钱赚不多,狗屁不值!

值!君不闻:腹有诗书气自华么?读书人绣口一吐,便是风流蕴藉,春风化雨;而不读书的人,出口便是陈词滥调,或是拾人牙慧,偶尔想调调文,也是让人喷饭,忍俊不禁。岂不是高下立判么!

说到品雅,更不是能一言一蔽之的事,只好这里减略一万字了。

至于成功与否,我想那是属于一个人情商的范畴。比如“刘项从来不读书”,称帝的称帝,称王的称王,我在这儿就不作探讨。

乔家家训,后人读书后,一不准从政,二不准从商,只能从事教育或是科研之类的工作。我想可能是出于宦海迷濛,波诡云谲;商场险诈,危机四伏的考量吧。而从事教育科研,还是从读书的角度出发,依旧是人高品雅,还可保你周全!

只能说,乔家家训高瞻远瞩,真知灼见。我赞同。

不瞎聊了,看几个门楣题字图片。

一、居之安。安居方可乐业,对头。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二、书房。书中自有黄金屋,对头。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三、知足阁。知足方能常乐,对头。


去岁山西行,回味犹绵长之七:乔家大院

半副对联,藏几多人生至理,千秋乐事。一生无忧,夫复何求!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山西   后浪   豪横   晋中   乐事   光绪   险诈   去岁   楠木   绵长   金丝   对头   广东   对联   大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