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蟹粉狮子头

狮子头是中国江苏省扬州淮扬菜系中的一道传统菜肴。传说狮子头做法始于隋朝,是在隋炀帝游幸时,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据说原名葵花斩肉、葵花肉丸,唐代郇国公韦陟的家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名菜,令座中宾客叹服,葵花斩肉被改名为狮子头。此菜口感软糯滑腻,健康营养。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狮子头真正让人佩服的功夫还在调味上,必须加高汤上劲。高汤,即猪腿骨、老母鸡、老鹅、火腿等料经8小时以上文火吊出来的汤,是狮子头的鲜味来源。骨为汤底、鸡为清鲜、鹅为浓香,三者皆为高汤灵魂,且味型有别,自然鲜得有层次。做成功的狮子头,应该是肉香醇厚与清鲜怡人,两者兼备。上桌以后细观其形,一疙瘩一疙瘩的凹凸有致,那是因为肥肉丁和瘦肉丁在汤里炖久了以后变形程度不同的缘故。如果把它盛在小碗里,仔细摇一摇再放在桌子上,这狮子头应该在碗里出现一阵轻微抖动,那身形如狮头甩水一般。

碧螺春河虾仁

碧螺虾仁是江苏苏州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主要以虾仁主料,巧用碧螺春作配料,成菜具有茶香味鲜、清淡爽口、色泽素雅的特点。虾仁色如白玉,茶叶缀于其中,入口带有清新的茶香,鲜嫩弹牙,且透着点甘甜。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碧螺虾仁其中碧螺是指洞庭东、西山特产碧螺春茶叶,碧螺虾仁用新碧螺春的清香茶汁作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入口后不仅有河虾的鲜味,而且有名茶的清香,别具韵味。上桌时如以茶叶点缀围边,则色香味俱全,益臻苏州菜肴特色。用新碧螺春的清香茶汁作为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既有河虾的鲜味,又有名茶的清香,别具风味。

碧螺春是一种名茶,产于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色香味形并臻佳妙,被看作是茶叶中的极品。原名是吴语“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游大湖品此茶嫌其名欠雅,便以此茶色碧玉、形似曲螺、采于早春而赐名为“碧螺春”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扒烧整猪头

扒烧整猪头是江苏地区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是将新鲜的猪头去除骨头、毛,从中间切开后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酱油、盐、冰糖等调品料煮烂即可食用。本菜肉质烂熟,肥而不腻,香气扑鼻,甜中带咸。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在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时不能随便吃。只有“二月二”可以例外。这一天是春节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叫“龙抬头”,是大地万物都开始复苏的标志。北方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二月二”吃猪头肉也就成了吉祥的象征。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扬州的扒烧整猪头源于北方农家的做法。这端上桌的猪头实际上叫猪脸更合适些,毕竟所有的骨头都已在烹调过程中剥离了。这道菜要预订的原因就在于它做起来特别复杂,没有半天功夫根本无法上桌。

扬州盐水鹅

扬州盐水鹅,江苏扬州特色名菜,形态饱满,烂而不散,色黄油亮,质感松嫩、肥而不腻,鲜咸.扬州人俗称其为“老鹅”,是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淮扬菜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的本质特征。在扬州,卖老鹅的摊点,大街小巷,遍地开花。上午十点,下午五点陆续出摊。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扬州盐水鹅,扬州人俗称其为“老鹅”,是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淮扬菜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的本质特征。到清代,地方官员用盐水鹅招待下江南到扬州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受到赞誉,因此而名扬天下,作为地方特色菜闻名遐迩。

到扬州品尝美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扬州“三头宴”、“富春包子”之类的名菜名宴,其实要论食鹅的文化,扬州也当之无愧。扬州大量养鹅、吃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前。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中描述当时的扬州是“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早在明代,鹅肉是最为家常的一道菜,在一些笔记小说中可以察见端倪。《红楼梦》中的胭脂鹅更是一道人们喜爱的扬州菜。

世界卫生组织对2011版健康食品排行榜进行类别划分时,鹅肉为肉类健康食品的冠军。

扬州是名副其实的鹅消费城市。全国最优良的鹅品种为“扬州鹅”。据统计,扬州人一年消费盐水鹅2000万只,扬州风鹅产业用鹅在6000万只,所以北方各地饲养的鹅都到扬州来销售。再说在扬州正式的酒席上,缺不了扬州盐水鹅。扬州盐水鹅的名气大得很,几乎与瘦西湖齐名,到扬州没逛过瘦西湖,没吃过扬州盐水鹅,那你不能算是到过扬州。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的前身是九丝汤。相传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来到扬州,地方官员为了取悦皇帝,特将本地酒楼的烹饪高手重金聘请来,专门为乾隆烹制菜肴。厨师们听说是给皇上做菜,谁也不敢懈怠,个个拿出看家本领,精心调制出花样繁多的菜品。其中有一道菜名叫九丝汤,是用豆腐干和鸡丝等烩煮而成,因为豆腐干切得极细,经过鸡汤烩煮,汇入了各种鲜味,食之软糯可口,别有一番滋味。乾隆吃过大为满意,于是这道菜便成了他每到扬州之后的必吃菜。后来扬州厨师与时俱进,把这“九丝汤”进化成了当今的大煮干丝。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鸡火煮干丝”,前身为“九丝汤”,属淮扬菜系,为淮扬经典名菜之一,也是典型的以讲究刀工火候著称的淮扬菜的代表作之一。

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起源于江苏扬州,是江苏省的一道传统特色名菜,属于苏菜系-淮扬菜,该菜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其选料极严,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时具有调理营养不良、补虚养身等功效,该菜品也是老人和儿童就餐选择的上好菜谱。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调鼎集》上又称之为“什锦豆腐羹”。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豆腐: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松鼠桂鱼

松鼠鳜鱼,又名松鼠桂鱼,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名扬苏州。

2018年9月,松鼠鳜鱼入选江苏十大经典名菜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传说典故二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南巡至苏州,微服私出来到松鹤楼,要吃供桌上的元宝鱼(鲤鱼)。店主无奈,为避让宰杀“神鱼”之罪,遂把鱼烹制成松鼠状,一方面又巧与店招牌中松字相联。乾隆食后甚是满意。我国民间常以“鲤鱼跳龙门”来表示吉祥喜庆,因此后来就改用鳜鱼。自此“松鼠鱼”流传开去,有松鼠黄鱼、松鼠鲈鱼等,唯独松鹤楼的松鼠鳜鱼最负盛名。

镇江肴肉

镇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肉、水晶肴蹄,是江苏镇江地区传统名菜。

传说,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后来,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改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镇江的传统名产。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相传三百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热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妻子会误把为父亲做鞭炮所买的一包硝当作了精盐。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准备做鞭炮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缸一看,只见蹄子不但肉质未变,反而肉板结实,色泽红润,蹄皮呈白色。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着入锅加葱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焖煮。店主夫妇本想用高温煮熟解其毒味,没想到一个多钟头后锅中却散发出一股极为诱人的香味。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八宝酿鸭

1、将宰杀脱毛后的鸭子由颈部切开小口,取出全部骨头及内脏,切除脚,便为脱骨整鸭;瘦肉粒用干淀粉25克拌匀;生鸭肾用沸水烫熟;糯米用清水浸透,用沸水氽2次,再用清水洗净;

2、用花生油起锅,放入处理过的糯米、瘦肉粒、肾粒、火腿粒、冬菇粒,调入精盐4克、鸡精5克炒匀,烹入绍酒15克拌匀,酿入全整鸭内;将刀口用牙签扎实,用水滚过,在鸭身上扎针孔,盛于砂锅内,加入精盐3.5克、鸡精2.5克、绍酒10克、姜片、葱条、开水,加盖炖至熟;

3、取净蛋与湿淀粉5克调成浆,涂在酿鸭身上,再拍上干淀粉;

4、武火烧锅,下花生油,烧至150℃左右,下鸭,把锅端离火位,将鸭浸炸至金黄色断生捞起,倒去余油。摆放在碟中,以菠萝围边。另外将炖鸭的原汤倒进锅内,放入蘑菇粒、葱花、酱油、胡椒粉、香糟卤,加入湿淀粉5克,再加香油和明油拌匀,分碟上席。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八宝糯米鸭是一道以嫩鸭、糯米、瘦肉粒等为主要原料的菜品。

三套鸭

古时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高邮鸭,现在由扬州和高邮地区专门养殖,由于高邮养殖的范围最广,技术最先进所以又名高邮麻鸭,是全国三大名鸭之一。扬州一带盛产湖鸭,此鸭十分肥美,是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等鸭菜的优质原料。早在明代,扬州厨师就用鸭子制作了各种菜肴,如“鸭羹”、“叉烧鸭”,用鲜鸭、咸鸭制成“清汤文武鸭”等名菜。清代时,厨师又用鲜鸭加板鸭蒸制成“套鸭”。清代《调鼎集》上曾记有套鸭的具体制作方法:“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入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后来扬州菜馆的厨师将野鸭去骨填入家鸭内,菜鸽去骨再填入野鸭内,又创制了“三套鸭”。因其风味独特,不久便闻名全国。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三套鸭是江苏扬州、高邮一带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古时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高邮鸭(古时扬州和高邮一带各地盛产麻鸭,现在扬州、高邮地区专门养殖,由于高邮养殖的范围最广,技术最先进所以又名高邮麻鸭,是全国三大名鸭之一,高邮古时隶属扬州,现在是扬州代管县级市),此鸭十分肥美,是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等鸭菜的优质原料。以野鸭为制作主料,三套鸭的烹饪技巧以焖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味。“三套鸭”家鸭肥嫩,野鸭喷香,菜鸽细酥,滋味极佳。有人赞美此菜具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魅力。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软兜长鱼

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江苏省扬州、淮安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也是在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该菜的功效为补虚养身调理,气血双补调理,营养不良调理,产后恢复调理。据《山海经》记载:“湖灌之水,其中多鳝。”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淮安名厨田树民父子以鳝为原料,可制作108样佳肴,即著名的“全鳝席”。而软兜鳝鱼则是鳝鱼席中的精品。“兜”字是指以前余鳝时将鳝鱼装布兜,再经精加工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车桥,历史上是淮安县除淮城之外的最大农村集镇。那时人们把淮安县分为三个大片:东南乡、西南乡和东北乡。这三大片中各有一个中心集镇,叫做一车、二岔、三钦工。“一车”就是指的位于淮城东南乡的车桥。车桥名菜有软兜长鱼,清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淮河水患,驻节淮安城,淮安知府特意安排车桥的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左宗棠食用后大为赞赏。在他的推荐下,软兜长鱼曾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进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

响油鳝糊

响油鳝糊是一道江南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苏帮菜。因鳝糊上桌后盘中油还在辟叭作响而得名。

以新鲜鳝鱼作为原料,把当天宰杀的鳝鱼切成段儿后,放入佐料,爆炒。颜色偏深红,油润而不腻,新鲜可口。

特点在于鳝肉鲜美、香味浓郁、开胃健身。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清蒸长江鲥鱼

主料:鲥鱼1000克,猪网油100克

辅料:火腿50克,口蘑25克

调料:黄酒25克,小葱10克,姜10克,味精1克,盐4克,香菜30克,鸡油5克,猪油(炼制)25克

网油蒸鲥鱼的特色

鲜嫩清香,脂肪丰富,色调柔和,造型美观。

制作工艺

1. 鲥鱼去鳃,从腹部剖开,除去内脏,在腹内接近脊骨处划一刀,去掉里面的污血块,洗净血水;

2. 再用精盐、黄酒抹遍鱼身,腌约3 分钟再用清水洗1次;

3. 将水发口蘑、熟火腿切成约3厘米长、2 厘米宽的薄片;

4. 将网油洗净,在砧板上铺开,鲥鱼放在中间,鱼身上放口蘑片和火腿片,撒上精盐、味精,然后用网油包裹鱼身,放在盘里;

5. 再淋上熟猪油,再放上葱结、姜片,上笼蒸熟,约30 分钟取出,去掉葱姜;

6. 另烧鸡清汤100毫升倒入盘里,淋入鸡油,盘边拼放香菜即成。

网油蒸鲥鱼的制作要诀

鲥鱼不去鳞,因其脂肪含量高,鲜美异常。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绿叶樱桃肉

樱桃肉是一道江苏省苏州市的传统名菜之一,属于苏菜系。始创于江苏,清乾隆年间传入宫中,山药酒樱桃肉被记录进清《御茶膳房档》[1],特点色泽樱红,光亮悦目,酥烂肥美。其颜色红亮,形态圆小,皮软味甜咸,富油脂,是上佳的下酒菜和下饭菜。樱桃肉是最起码的条件是色诱,如肉面要切得如樱桃般大小,排列整齐,色泽也应像樱桃般鲜艳透红、亮丽诱人。另外,川菜,东北菜有同名菜肴,做法不同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苏州樱桃肉的制作方式,是把整块方肉剞花刀,烧制配以红曲粉等调色,成形后像樱桃。山药酒炖樱桃肉被记录进清《御茶膳房档》,德龄《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晚年特别中意的樱桃肉,是用猪肉和新鲜樱桃一起在文火上慢炖。复原的樱桃肉工序严格按照传统流程焖煮3个多小时,将樱桃甜香焖进肉中后,去除樱桃残渣。起锅用樱桃去核打成果汁浇代替部分红曲卤增加新鲜果香

拆烩鲢鱼头

拆烩鲢鱼头是江苏省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拆烩鲢鱼头以鲢鱼头为主要材料,烹饪以烩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味。口感:皮糯粘腻滑,鱼肉肥嫩,汤汁稠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清朝末年,扬州城里有一个姓未的财主。此人虽有万贯家产、却是出名的吝啬。这一年,财主想在后花园砌一座绣楼。因他吝啬,本地瓦木匠无人前往。从春暖花开等到秋深叶落,绣楼仍未动工。急得财主到处贴榜,声称愿来砌墙者,除工钱外,每天免费供应三餐。最后好不容易才招到了5 个从苏北来的瓦木匠。领班的是一个叫曹寿的年青人,此人十分精明能干。第二天财主给他们吃的这三餐,全是些照得见人影的稀饭和,一小碗萝卜干。中午是难以下咽的糙米饭和缺油少盐的青菜汤。一连三天,天天如此。气得曹寿等人给他磨洋工。正好这天他老婆过生日,厨师买了一条10 余公斤重的大鲢鱼,鱼身做了菜,鱼头没用处,财主觉得弃之可惜,便命厨师将鱼头骨去掉,把鱼肉烧成菜。厨师想了片刻,先把鱼头一劈两半,冲洗干净,再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煮到离骨时,捞出去骨,将肉归在一起放上油、盐、葱姜等下锅烧烩。端去给曹寿等人吃,众人一看,不由得怒从心头起,这哪里是鱼,明明是吃过的剩菜,一怒之下,全都往外走。这可急坏了财主。忙说这是家传名菜,无骨无刺,口味鲜美。随后,又让厨师多放了些佐料、配莱,用鸡汤重烧,厨师出于好奇,尝了尝,感到鱼肉肥嫩,味道鲜美,很有特色。曹寿等人食后,也觉得不错,方才平息了怒气。后来这位厨师在选料和烹制等方面作了多次试验,直到自己满意后,才挂出拆烩鲢鱼头的菜牌正式对外供应。上市后颇受顾客欢迎。不久,便成了誉满江苏的扬州名菜。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酱汁肉

酱汁肉,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传统名菜,卤酱菜谱之一。其特色是上口酥润,香味浓郁,皮糯肉烂, 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而色泽鲜艳。制作时猪蹄筋为主料。酱汁肉的烹饪技巧以酱菜为主,口味属于五香味。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确实独具特色。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剔去骨头,除掉奶脯,切成方块。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叫做“红出水”,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使肉色鲜艳。然后将肉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空锅内。这时锅内四周和锅底要放有蔑垫,垫上则放一层猪头肉,放的比例是10斤肋条向用一只猪头肉作垫,垫边四周再放猪舌和排骨,等到把桂皮、茴香、姜、葱、盐等调味品也垫上后,就可以把“红出水”后的肉放在锅的中间。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平桥豆腐

平桥豆腐是江苏省淮安市的一道名菜,属于淮扬菜,该菜品作为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自有其过人之处。其选用内脂豆腐,将其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块,配以鸡肉丁、香菇丁、香菜沫,用鲫鱼脑起鲜,因其起锅时淋了一层明油看似不冒热气,其实很烫,一定要小心慢用。平桥豆腐经济实惠,美味可口,食而不腻,清素入肺。平桥豆腐绝在两条:一是用鲫鱼脑和鸡汤调味,普天之下,只此一家,姑且不论汤口如何,能想到这一点已是匪夷所思、鬼斧神工;其二是成菜上桌后,略带油脂看似不冒热气,其实很烫,勺不起,气不起,勺起气起,因此需吹后食之,小心慢用。

中国传统淮扬菜鉴赏

平桥豆腐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在夏季食用功效更显著,许多中外顾客在当地品尝这道历史名菜后,对其滋味之鲜美,均赞不绝口。肉质细嫩,清香爽滑,口味鲜咸。豆腐鲜嫩油润,汤汁醇厚,油封汤面,入口滚烫。豆腐片洁白细嫩,辅以鸡汁海鲜,味美汤浓,深受食者喜爱。

古镇渊源

平桥是淮安区南端的一个镇,与扬州市宝应县接壤。西傍京杭大运河,有上千年的建镇历史,名列江苏百家名镇。早在公元前486年(周敬王34年,鲁哀公9年),吴王夫差开挖古邗沟之后,构通了长江和淮河。那时淮河水位高,长江水位低。当时人们还不会造船闸,所以只能在古邗沟的北端末口沿淮河分别筑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坝口。后来,古邗沟被截弯取直,开凿了大运河,但水位仍是北高南低。智慧的古人便在仙女庙(今扬州市江都区)往北这一段运河河道上连续给运河挖了许多弯子以减缓水流,并在高邮段的运河西岸造了一座宝塔。人们乘船北上,由于河道弯曲,船上的人常常看到高邮宝塔一会儿在河东一会儿又在河西,并且反反复复,成了观赏的一大景观。

本文由探索美食真谛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高邮   淮安   鲥鱼   鳝鱼   狮子头   扬州   碧螺春   名菜   虾仁   苏州   松鼠   中国传统   厨师   樱桃   豆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