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跑龄的跑友忠告:有两类人一定不要去模仿

我从2012年开始练习跑步,作为菜鸟,走过很多弯路,踩过很多坑。作为初跑者,要避开的第一个大炕是:不要盲目模仿运动员和网红(民间跑步大神)的锻炼方法。

先说职业运动员。 对于普通跑步爱好者,绝大部分人没有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也没有他们的训练条件(缺乏专业指导),同时在跑量上两者也存在巨大差距。因此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不适合普通人,尤其是他们的跑步技术动作(包括步频、步幅、腿部摆动幅度等)。

举一个例子:跑步的步幅。大部分业务跑者都是采用高频小步幅方式,这种方式最省力。而专业长跑运动员在高步频情况下(例如180次/分钟),可以保持180cm左右大步幅。业余跑者一旦强行提高步幅,由于动作不协调(这和肌肉能力也有关系,肌肉能力需要专门训练),跑步效率明显下降,体能消耗快速加大,心跳和呼吸会快速攀升,很容易跑崩。同时一旦步幅提高,由于技术动作不协调,双腿缓震能力下降,膝盖受伤几率会大幅上升。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业务跑者,在练习高配速跑时,容易出现膝盖受伤的原因。

其次说说为什么不能模仿网红跑者(民间跑步大神)。现在网络发达,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跑步的网红、草根达人或者跑圈所谓的“大神”。这类人很容易成为初学者的学习榜样。从我的经验来看,草根达人绝大部分不适合普通人模仿和学习。

草根逆袭故事是最激励人的:有人之前是胖子,几年之后马拉松跑进3小时以内;还有60多岁普通老人锻炼后马拉松跑进3小时。有的人一次跑步量能达到100公里甚至200公里。请大家牢记一点:跑步也是需要天赋的。一个人胖并不意味他/她的跑步基因一定就差,一个人不爱锻炼也不意味他/她不擅长跑步。

一般来说,大部分普通男性(50岁以下)通过长期锻炼,马拉松成绩是有可能跑进4小时,但是要想跑进3.5小时就需要天赋了。普通人强行追求跑步成绩,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受伤。一次性跑步超过20~30公里,对普通人(即使是长期锻炼的跑者)来说大概率会受伤。至于马拉松比赛,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包括运动员)都是超负荷的,而且对身体都造成一定损伤(当然不严重的损伤一般可以自我修复)。

另外一点,职业运动员和民间跑步大神虽然跑步能力远超常人,但是对于跑步科学原理未必了解。我在练习跑步初期,听过一个专业运动员说运动40分钟后身体才开始燃烧脂肪, 跑步想减肥要跑40分钟以上。对此我深信不疑,因此每次锻炼都要超过40分钟(当然对于长期锻炼的业务跑者来说,连续跑40分钟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初跑者来说训练量过大)。现在来看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那么普通人通过什么途径学习跑步呢?我的建议是:

1、向周围有经验的普通跑者学习,尤其身体条件、年龄和生活环境类似的人。例如:如果你是一个体重超重者,那么就向类似人请教,你就会了解:体重超重者应该从快走开始,等到体重降下来后再练习跑步,否则膝盖有很大几率会受伤。

2、循序渐进练习跑步,在跑步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我是在跑了很长时间后,跑步遇到瓶颈才开始锻炼核心(腰腹)力量,练习间隔跑。一段时间网上跑步圈 “送髋”话题比较热,从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你的跑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这个动作对你作用不大,或者说你做不了这个动作。如果你不能不间断完成一个5公里匀速跑,那么除了一些基本动作要领外,大部分跑步技巧都不适合你,老老实实提高基础耐力才是正道。

3、当跑步成为日常例行活动时,不再是跑步菜鸟时,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合适目标和锻炼方向。有的人有跑步天赋,这类人可以定一个较高跑步目标。确实有一部分人不适合跑步,换一种运动方式也未尝不可。

网络图片,侵删。


(计划写一个系列关于跑步的真实体会,这是第二篇。如果觉得写得好的请关注和点赞,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步频   步幅   菜鸟   大神   马拉松   膝盖   绝大部分   草根   忠告   普通人   天赋   运动员   体重   身体   条件   动作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