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诈降不仅是件技术活,更是一桩良心活。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为何被轻易识破?曹操犯了个致命错误!

1/三国时代的阴谋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三国时代,战乱频频,豪强割据,谋士辈出,为求胜数,不惜尔虞我诈,阳谋阴谋并举。一个好的计谋,胜过千军万马。比如,王允的连环计,牺牲一个婢女(义女)貂蝉,就力破董吕联盟。再者,诸葛亮的“锦囊三计”,成功地为刘备江东之行保驾护航,令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即使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如果胸中没点计谋,也是不好意思出来混的。《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被描写成莽汉,但是,他也是个粗中有细之主。比如,刘备在西川战事吃紧时,张飞奉命领部入川增援。途经巴郡时,镇守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的巴郡太守严颜闭关不出,挡住张飞大军的去路。张飞命军士叫阵三天,严颜仍闭关不战。这样久拖下去不是良策。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为了引严颜出城,张飞心生一计:他命军士扮作打柴人,四处打听绕过巴郡的小路。严颜连日不见动静,派人出城打探消息,得知张飞要走小路时,他高兴坏了。心想:“张飞绕道而行,军中粮草一定在后面,我可以趁机截他的粮草。”严颜派兵在张飞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

三更后,果然见张飞横枪纵马率队前行。等前面的部队走过,伏兵四起。正当他们要夺粮草的时候,一队人马突然杀到。只听张飞大喝一声:“严颜老贼休走!”严颜一见是张飞,吓得灵魂出窍,不出十个回合,就被张飞活捉了。原来前面经过的张飞是张飞派人假扮的,真正的张飞则在后面坐等严颜来袭。

2/曹操的败笔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在诸多计谋中,诈降也是常为人所青睐的“家常妙计”。比如,赤壁之战中,就有前后相接的两起诈降:一起是曹操教蔡中、蔡和诈降孙权,一起是黄盖诈降曹操。这两起诈降,一败一成,吃亏的都是曹操。曹操吃亏的根本原因,在于多疑。

曹操之所会以让蔡中、蔡和两兄弟诈降孙权,是因为他们的兄长蔡瑁刚刚被曹操被杀。蔡瑁出身南郡襄阳县有力豪族蔡氏,姑母是东汉太尉张温之妻,大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刘表后来成为荆州刺史,蔡瑁因协助刘表平定荆州有功,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刘表病亡后,拥护刘琮继位,在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入荆州时,与蒯越共同迫刘琮降伏曹操,尔后仕入曹操麾下。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是,蔡瑁降曹后,周瑜行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掉了蔡瑁。

蔡中和蔡是蔡瑁的族弟,族兄被曹操杀掉了,二人“叛魏归吴”的理由是可以令人信服的。所以,曹操才安排了二蔡“降吴”。在曹操看来,这本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妙计,但是,当蔡中、蔡和二人率领旧部投奔东吴后,却被周瑜、黄盖等人看出了破绽——二蔡的家眷并未随行。

原来,二蔡“叛逃”前,曹操就对他二人说:“二位将军的宝眷现在荆州,必当妥为照应。”恰也正因为不带家眷,被识破是诈降的。

3/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二蔡诈降之计被周瑜、黄盖等人看破后,并未当众戳穿,他们要利用这次机会,来次反诈降。于是,在东吴大营就上演了一出人们非常熟悉的“周瑜打黄盖”。此计有个正规名字,叫苦肉计。苦肉计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四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指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周瑜当着蔡中、蔡和的面,找了个不是,将黄盖痛打一顿。无故被殴的黄盖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决计降曹。黄盖无故遭殴,是二蔡亲见,得到密报后,即使精明过人的曹操,也不能不相信。周、黄二人假戏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骗过曹操,诈降成功,火烧了曹操20万军队。由此,还产生了一个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意打,一个愿意挨。

二蔡与曹操有杀亲之仇,他们“降吴”为何就被人一眼看出“诈”来呢?如上文所述,是与曹操“扣押”二蔡家眷有关。曹操话中的“二位将军的宝眷现在荆州,必当妥为照应”,实是将二蔡的家眷充任质子了。

4/周郑交质带了个坏头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质子,近似于现代意义上的人质,本是指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因他们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故称质子。质子文化,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质法”也因时俱进。

质子盛行的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或为盟友,或因战争,都会以质子做筹码的。古时诸侯国之间为了表示履行盟约,互派近亲去对方国家做人质,如:《左传》中所记述的“周郑交质”。

所谓“周郑交质”,是指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中立得首功,积极服侍周王室,郑国的当家人因而受到重用。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为郑国国君时,也承袭了父亲在朝廷的卿士职位。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东周初期的郑国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后来,郑庄公的权力越来越大,引起周平王的不悦。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以保持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怨恨不已。由此,郑庄公处处挑衅周天子的权威,君臣关系恶化。

为了达成妥协,周平王和郑庄公以交换人质的方法来取信与约束双方。自春秋起始的东周,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连姬姓的宗室诸侯也不再忠心辅佐。天子和诸侯的信用,更是危险到要用交换人质来作保证,从而沦为历史笑谈。

另外,由“周郑交质”始,开启了春秋时代以后各诸侯国间普遍采用交换质子以维持平衡的先河。

5/异人质赵与汉代和亲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比如秦始皇的老爸公子异人(报改名子楚),就曾是秦国送入赵国的质子。异人系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嬴柱之子,生母为夏姬。异人母子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公子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

其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这时,有个名叫吕不韦的卫国富商主动接近他,不仅供给他车马广屋、锦衣玉食,还将自己的心爱的女人赵姬引荐给公子异人。后来,公子异人迎娶赵姬,生下秦始皇。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是为秦庄襄王。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

除了两国互交质子外,古代两国交战求和时,失败一方为了表示臣服,保证守信,把近亲派去对方做人质。如汉朝的和亲制度,就是质子的一种。历史上的强汉,虽然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但是,也有战败受辱的无奈。“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为保边境安宁,这才有了为后世诟病的汉家公主和亲的无奈之举。

6/当活人成为抵押物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在三国时期,这样的“质”与“质任”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辽东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就曾在洛阳做质子,后来,因为哥哥反叛,受到牵连而丢命。公孙晃是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他的叔父公孙恭任辽东太守时,被派到京师做官。说是去做官,其实也是去充当人质,这就是历史上的“质任”。

当公孙晃得知弟弟公孙渊胁逼公孙恭退位自己上位后,公孙晃就认定公孙渊必叛。为求自保,公孙晃不断上书指称公孙渊可能会生叛乱,请曹魏出军讨伐,但是,魏明帝曹叡不听。后来,公孙渊果然于辽东扯旗叛魏,作为人质的公孙晃,最终难逃一死。

据史料记载,因为其弟公孙渊反叛,公孙晃按罪当被连坐诛杀。魏明帝曹叡因公孙晃之前的劝谏不忍心将他于闹市公开斩首,想将他囚禁于牢中让其自杀,虽然有人上书请求赦免公孙晃之罪,但曹叡不听,依旧派人赐公孙晃及其妻子吞金自杀(总算是留下全尸)。公孙晃夫妻死后,曹叡赐给棺木、衣服,将公孙晃及妻子入殓殡葬于其家中。

7/ 委质于人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其实,质任制度,在封建时代一直被延续下来。北宋初年规定,凡是做边地州郡官的,都要挂名兼任内地的州郡官,只许单身赴任边地,家眷留在内地任所。明太祖朱元璋控制诸将更严,他曾下诏:“与我取城的总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坐,不许搬取出外。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封建社会里的军事首脑和帝王在他们的部将和边地守土官员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不存在的,保证双方一致的办法,就是把部将或边官的家眷做抵押品给控制起来,以取得“信任”,这就叫“委质于人”。

人被当作抵押品,是死是活是取决于家长的地位变化或守约如否。人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君臣、帅将之间的“相互诚信”,可维护相互平衡。

8/聪明反被聪明误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回头仍说赤壁之战。按常理,投降是要带家眷的,可是,曹操教人诈降却要扣留家眷,带兵官的家眷在封建社会里历来是被当作抵押品的,有个专门名词叫作“质”,或“质任”。在取不取“质”一事上,曹操是吃过亏的。

曹操为张绣所败后,就对诸将说:“我降了张绣,错在没有取他的‘质’,弄到这个地步。吃了这个亏,长了一智,你们看着吧,从今以后,再也不吃败仗了。”曹操那次的失败教训,就是学到了乖,就是要取人家家人为“质”。有了活人抵押做保证,就可以强迫人服从,不敢也不忍弃家人性命于不顾而起兵造反。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但是,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送二蔡诈降而扣押其家眷为质子,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在东吴看来,这种情况太不正常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曹操的小聪明被识破后,结果引火烧身,兵败溃逃。二蔡在助周瑜与黄盖完成诈降火攻任务后,双双被诛。

9/老黄赘语

赤壁之战:二蔡诈降东吴被周瑜识破,黄盖诈降曹魏孟德为何不疑?

自有战争谋略以来,诈降之计便伴随战事始终。诈降看似是件非常容易操作的技术活,假装投降前,做足功课就成。其实,诈降者半数以上会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诈降本身是着险棋。有时也是一着与事无补的废棋。

诈降既然是条简捷实用的妙计,常常被人随手拈来,说明诈降成功者也不乏其人。那些成功者,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要凭良心干事,如有一方是勉为其难,事败是迟早之事。

清代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中,王佐断臂诈降成功策反陆文龙的故事,就是成功诈降的又一例证。王佐与黄盖一样,都是自甘受刑之人,与主帅配合默契,以性命相托,这才彻底打消敌人的疑虑,让计谋得以成功实施。

反观曹操之于二蔡,他只是将二蔡当成棋子,二蔡是为人胁迫,将帅相互不得守信,所以曹操才祭起“人质”这个古老的法定,结果功败垂成。所以说,诈降不仅是件技术活,更是一桩良心活。

(蔡瑁降曹后并未被杀,仕魏后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而蔡中与蔡和为《三国演义》的虚构人物。老黄附注)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东吴   汉家   国君   辽东   太守   公孙   荆州   抵押品   之子   边地   技术活   质子   家眷   人质   计谋   赤壁之战   旅游   周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