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一个平凡却伟大的普通人(下)

我的父亲——一个平凡却伟大的普通人(下)

为什么要说认倒霉连喝凉水都塞牙呢?

94年~95年我家几乎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因为做生意接连失意,父亲大概也意识到凭自己这点能耐只会越做越亏,但是总不能就这样破罐破摔。甚至连他的两个姐夫也背后说我家这个样子,父亲还债恐怕得还到六十岁去。

日子总得过,欠的钱也总得还,所以父亲又想起了在家中水稻田里养鱼。四川农村一直很流行在水稻田里养稻花鱼,鱼苗吃原生态的稻花长大,大多以鲤鱼和草鱼为主。这种鱼吃起来口感细腻,因为吃稻花长大,所以鱼腥味极淡。

父亲想着,养一稻田的鱼,到了收成时节应该能够稍微缓解一下家里的窘境。

撒鱼苗的时候心情是满怀期待的,那种等待收成的感觉,以家里那时候的条件,这几乎要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但是好景不长,严格来说,好景还没来,而是刚投入这笔成本开支不久,一次早上起来发现田里已经巴掌大的鱼全部浮出水面翻了白。

父亲告诉我,当他看见一整块田里密密麻麻全是翻白的死鱼,一个月的苦心经营付诸东流不说,掏了钱,却又再次得了个一场空,这个三十多岁的一家之主望着稻田泪流不止。

儿时的记忆我已经相当模糊,母亲告诉我在我四岁那年冬天,她和父亲一起去五六公里外的乡镇上赶集,四川也多山路,那会儿赶集一来一回通常就得大半天。清早出门,下午才能回家...

大人出门,小孩子的心愿多半都是期待着大人回来的时候会不会带一点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迟迟等不到大人回来,我有点心急,家里没有大人也总觉得没有安全感。现在听来或许有些好笑,当他们回来在离家两三里地的一个山坡上发现我这个寒冬腊月赤着脚穿着开裆裤的小孩时,甚至都没来得及惊吓,我父亲说,母亲当时就哭了。

直到后来我母亲跟我说起这些往事,她的眼眶还会泛红。

倒霉的日子接二连三,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我父亲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挣钱的想法。96年他又开始在稻田里养鱼,这次运气稍微好一点,鱼养到了两三斤大,眼看就可以捞上来换钱了。

不过老天似乎没打算这么轻易放过这个早已经饱受风霜雨雪的家庭,父亲外出,一天夜里突然天降大雨(那会儿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就连天气预报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其实不能怪母亲反应迟钝,她早上5点就去了田里查看情况。

霉运这记重锤还是重重砸了下来,长长的田埂被暴雨冲出了一道两三米宽的口子!我父亲回来的时候,正瞧见我母亲淋着大雨在稻田里试图捞回来几条鱼,但是田埂深夜溃堤,大鱼早已经跑得一干二净,连一只青蛙都没有剩下。

简直就像遭到了上天的诅咒一样,我的父亲从60年代出生,十来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到90年代中期,他的人生昏暗无比,没有教育,没有家庭背景,没有人脉。四口之家几乎被生活折磨得千疮百孔。

一个算得上贫困县的特困家庭,在90年代接连遭遇这种打击,我经常跟我父亲说,换做别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兴许也早就崩溃,早就放弃了。

我的父亲,他之所以平凡却伟大,就因为他不认命,也没资格认命,巨债压顶,就像催命符一样时刻压着他要想方设法改善家庭。

96年,意识到在家里务农根本不可能还债,也改变不了任何家庭条件。他再一次跟着老乡来了贵州,去贵阳磨刀。

不过农村人给自己家磨刀和出去给别人付费磨刀,那可是完全两个概念。结果就是我父亲没有学会这个技能包。

第一天磨刀,早上出门,晚上十点钟回到住处,他一个不能长时间走路的平底足走得脚几乎磨起了水泡,一天的功夫也仅仅磨了不到十把刀,老乡知道我家的条件,还是慷慨的分了30块钱给我父亲。

父亲说,那会儿他心里的沮丧和脸上的窘迫,简直让他想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思前想后,知道自己吃不了这碗饭,人又已经来了贵州,父亲还是鼓起勇气提笔给遵义的远房亲戚写了一封信。

对于这个照顾了那位长辈两年的年轻后生,遵义的亲戚一直很有恻隐之心,得知父亲就在贵阳,他们在遵义给父亲找了一份工作。

第一个月拿到115元钱工资,父亲给自己留了25块钱,90块钱寄回家里补贴家用。这个情况让遵义的长辈亲戚很是心疼,于是他们花了大力气,把我父亲推荐到当地一家做石料的厂子做材料统计工作,工资开了1000元一个月。

96年,算得上是我家的命运转折点吧,第一个月在石料厂上班,我父亲仍然只给自己留了几十块钱生活费,寄了1000元整回家里。

这是久旱逢甘霖的一笔钱,母亲收到这笔钱之后第一个用途没有用来还债,而是购买猪饲料,以往我家的猪因为只能吃一些野菜或者地里的红薯,顶多只能长到一百七八十斤,猪饲料这种猪界顶级料理它们根本就没什么概念。

那一年剩下的几个月我父亲没再急着往家里寄钱,从那时候开始,他要攒钱还债了。

到了96年底,父亲第一次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他怀揣几千块钱,终于人生看见了黎明前的天空,远处天边有一抹鱼肚白,这抹白,是希望。

已经6岁的我仍然记不起那时候的情形,但是父亲跟我说起来的时候,我想起来小时候爱看的山城棒棒军,梅老坎从城里回家,媳妇着急忙慌的问他挣着钱没有,他志得意满的从兜里掏出来几千块钱,然后老婆孩子兴高采烈的模样。

我不知道我父亲当时是不是也是那样的神态表情,大概没有,生活给他施加了太多的摧残和磨难,让他远比一般人更成熟稳重。但是我知道,那一刻他一定比任何人都想哭,因为之前好几次他跟我讲到这里,声音都有哽咽。

从那以后,我父亲不再有做生意,发大财的念头,而是使劲拼了命一样的工作,到后来石粉厂倒闭,他又被运作进了当地的铝厂。

当然,光拿一份死工资想要快速还清债务是不可能的,在城市里,父亲飞快的吸收社会知识,丰富人生阅历,这中间他不间断的寻找能够挣外快的路子,和别人合伙做点小酒生意,虽然不能发家致富,但是也逐渐让他拽着我们这个家庭有了改观。

98年~99年,家里彻底还清了债务,2002年,父亲在遵义买了房,将家里我们的户口迁移到遵义。还记得后来他乐呵着跟我们说,当他回了四川老家给我们办理户口迁移,到村委去盖章的时候,以前瞧不起他的邻居碰着别人便说,“你们都说~~~出不去,结果你看嘛,人家那个本本上那个章,盖得红印印的!”

我佩服我父亲的厉害之处,不限于他的坚韧意志,还有那我拍马也没赶上的智慧。02年在遵义买房,那时候遵义县县城的房价不过四五百一平,本来当时还差着一万多块钱,这钱在那会儿可也不是什么小数。

我爸又找了亲戚借钱,可是没有哪家亲戚能够拿出一万多来,能拿出来,也不一定愿意。

所以借钱的亲戚都问,你还差多少啊?

我父亲非常认真沉稳的回答,就差一千多了...

听到这个答案,我对父亲的急中生智佩服得无以复加。

成功在遵义落脚之后,我和姐姐上学也稳定下来,母亲在外务工,父亲一个人又不得不当爹又当妈把我俩拉扯大。铝厂经常要倒夜班,一上就是一个通宵,他下班回来早,还总要给我俩做好早餐再回去睡觉。

我和我姐大学毕业后,他也退休了,母亲也到了年龄回到家里。

虽说父亲这辈子没有大成就,但是想想二十年前我家里的情况,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背着这个家庭走到了今天。子女成家立业,在城里有车有房无欠债,退休生活还能在遵义和朋友偶尔喝喝小酒打打小牌,闲来无事出去旅旅游。

很感谢他当初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放弃我们,今后的路我们自己走,但是因为我的父亲,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有信心面对今后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遵义县   遵义   父亲   贵阳   鱼苗   田埂   田里   块钱   普通人   亲戚   大人   家里   我家   母亲   条件   家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