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和平之家(House of Peace),是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合作参与的作品。作为装置设计师出身的建筑师,石上纯也的建筑作品中,常常能让人看见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新奇的设计思路。这座“漂浮在海上”的建筑,便是他新奇构思的体现。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项目选址在哥本哈根的海上港口,建筑以展览、集会为主要功能,是一个和平纪念馆,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来这里纪念、缅怀。委托方希望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来建造一个展现“和平”理念的建筑。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对于填海造地,石上纯也认为,这种行为本身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违背,不符合“和平”这一建筑理念。他提出要建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建筑。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靠近陆地的这片海域,海水的深度只有6m,可以采用立柱进行建筑的支撑。


形态起伏、质地轻盈的白色外壳,支撑在水下的一根根立柱上,从海面上看去,就仿佛一朵云漂浮在海上。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进入建筑的方式也多样自由,既可以步行至负一层,来到海底的入口大厅,再走到一层参观。也可以乘船从海上进入建筑。从海上进来的船只,仿佛穿梭于云雾之中,此过程中让人享受和平。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建筑的外壳(墙壁)深入水下2—3m,这样的做法使得建筑下的海水温度有了微小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使得建筑内部的微气候得到了调节。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冬季天气变凉时,侧窗会打开;夏季炎热时,侧窗也会关闭。调节海水,使建筑内的温度一直保持的很好,也使建筑呈现的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变化。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早晨,阳光投射在海面,建筑内倒映海面的反光;正午,阳光射到海底,建筑内倒映海底的柔和反光;冬季,侧窗打开,明度提升;有船只经过时,波浪又会在建筑内部来回传递……


和平之家从给人的感受上、与环境的交互上,都做到了真正的“和平”。


海洋开发案例丨漂浮在海上的纪念馆 House of Peace


“当我们想起我们内心的和平,当我们在内心体验和平,我们就能让它自由流动并分享。通过在世界四个角落中的每一个角落建造这个诗意的、标志性的和永恒的“云空间”,我们希望不断地激励和提醒我们,无论我们有什么宗教或政治派别,通过内心的和平,我们将完全能够拥抱‘外部’的和平。”


——希望工程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明度   哥本哈根   海上   立柱   船只   水下   纪念馆   海面   反光   建筑师   新奇   海水   海底   内心   和平   海洋   案例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