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边纪略》“老边三十里至大石桥”

《柳边纪略》记载了“自京师至宁古塔凡二千八百七十八里”的道路、驿站。

“老边”现为沈阳市于洪区光辉街道东、西老边村,东“三十里至大石桥”。大石桥即永安桥,现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永安村。永安桥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石拱桥,现已用围栏保护起来,道路至此环岛围绕。

《柳边纪略》“老边三十里至大石桥”

该桥始建于清崇德六年(1641年),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桥梁,是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

永安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 ,桥头宽12米。桥身两侧分别立着十九根石栏杆,桥端的石柱上是圆雕的狮子,其它为荷叶状柱头。桥头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狮。桥的栏板上装饰着柿蒂花纹和卷云纹,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图案。桥身的北侧有二龙探首,桥身南侧则露出一对龙尾,从远看,呈二龙驮桥之势,造型生动,别具匠心

《柳边纪略》“老边三十里至大石桥”

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入主中原后,凡经十位皇帝,其中有四代皇帝十次东巡,16次走在盛京御路上,并从永安桥上通过,往返于京师与盛京。他们是:东巡康熙皇帝3次,乾隆皇帝4次,嘉庆皇帝2次、道光皇帝1次。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驻跸在永安桥西,犹记得十年前曾从此经过,放眼一望雨后消尘,春催柳绿便知盛京在即,题诗《过永安桥口占》:

夹路飞尘宿雨消,

十年曾此驻龙镳。

春风城阙知非远,

几处轻寒变柳条。

乾隆皇帝东巡以诗纪行,题诗四首写过永安石桥:《雪中过永安桥》《前题再咏》《永安桥》《题永安桥》。

在清代康熙年间的“留都十六景”中,有“永安秋水”一景。说的是在碧空万里的金秋时节,来往于盛京和京师(北京)的旅人,驻足在宏伟壮观的永安桥上,瞻望前程,俯看桥下流淌的清亮亮的蒲河水,瞧着四野的风光,见景生情,胸中涌起无限美好的诗意,因而吟咏书怀。在此后的“盛京八景”或“奉天八景”中,又有“御路神桥”一景。这只是“永安秋水”的景同名异而已。但它确实是突出或彰显了坐落在由北京通往盛京的皇帝东巡的大御路、御路上由先皇皇太极敕建的“神桥”,以及它的非同一般桥梁的显赫地位和作用。

《柳边纪略》“老边三十里至大石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石桥   奉天   嘉庆   见景生情   永安   沈阳市   桥身   石拱桥   京师   桥头   秋水   清朝   康熙   桥梁   皇帝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