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令子写纯真年代:我坚信是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绝不是丑恶的东西让我们在艰难中前行。一个不纯真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纯真的故事。我会用心记录点滴感动。


视频加载中...

书院,读书的地方。读书宜静,因此书院总是建在清幽僻静、风景秀丽的地方

武汉市新洲区的问津书院就坐落在大别山南麓脚下,是湖北省唯一的孔子遗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古老大学。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问津书院因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典故而得名。据明《统一志》、清《湖广通志》记载:“相传孔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因而这里有了一连串跟孔子有关的地名:孔子河村、孔子河、孔子山、问津碑、孔叹桥、晒书场、孔子坐石、讲经台、回车埠、研墨池、长沮冲、桀溺畈……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一)执辔问津,万古斯文于此盛

问津书院的前身孔庙,建于西汉时期。相传,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在孔子山旁,当地农人耕地时挖出了一块“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的秦隶石碑。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当时,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思想在汉初经过与道家思想的激烈斗争,地位逐渐上升,并在汉武帝时期被立为官学,同时也确立了孔子思想在汉代的正统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淮南王刘安知悉后,于石碑发掘处修亭立碑,还在山畔孔子河边建起孔庙祭祀,并设立私学,征召学士名儒于庙内开坛讲学。

此后,各个朝代都非常重视孔庙的修缮工作。晋成帝咸康二年(336年),豫州刺史毛宝拜谒孔庙并进行第一次全面修复。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它的开放与包容,兼收和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同时,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知识和教育的制度性开创以及对科举这一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都更加丰富、完善。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时任黄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对孔庙进行重建,改孔庙为文宣庙,并设立学宫“兴学教士”,弟子数百人,一时“家循孔教,人诵儒书”。因从,孔庙也成为湖北乃至全国最早的书院。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到了宋代,海内统一,战乱渐平,民生安定,文风日起,读书士子纷纷要求读书就学,国家也需要大批治术人才。朝廷将“兴文教,抑武事”定为基本国策,鼓励和支持民间或私人办学。

书院教育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宋时诸儒往复孔庙讲学。南宋荆湖制置使孟珙守黄州,扩庙兴学。

南宋大思想家、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在晚年也曾来此讲学,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并于垂暮之年题诗赠孔子山庙学。诗云:“苍颜已非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

由蒙古民族统治的元代,推行了“汉化”的文教方针,首先就表现在尊孔崇儒,孔子的地位也急剧上升。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元代初年,湖广儒学提举龙仁夫拒元不仕来孔子山隐居讲学,是孔庙开始进行文化教育的开始,也标志着孔子庙功能开始向书院转换,讲学之风至此大开,故此又称“龙仁夫书院”。

(二)几经战火,文章礼乐衍千年

一个朝代的终结,必然是以战争的形态来挥手告别。元末明初,陈友谅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新洲邾城,并称帝邾城。后朱元璋在新洲打败陈友谅,孔庙书院一度毁于战火。后经地方官吏儒士多次复修,但其规模较小。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一个朝代的开始和继续,必然离不开文化的穿针引线。文化的传承又源于教育。明朝结束了元末以来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经济得以复苏和发展,政治和社会相对稳定。

朝廷提出了“世治宜用文”的文教政策,书院作为与民间,特别是知识阶层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激烈斗争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在明朝,尚书耿定向、御史舒山、湖广巡抚熊尚文等高官鼎力相助,两次大规模复建书院。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明弘治至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王阳明多次来书院会讲,使庙院讲学宗风为之一变,其“陆王心学”成为庙院讲学最大门派,百年不衰。

明神宗年间重修庙院时,湖广巡抚熊尚文捐资为庙院命名,并撰书“问津书院”匾额,“问津书院”至此正式定名。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席卷全国,以张献忠为首的义军征战楚黄,问津书院在战乱中再次遭受兵燹,仅存正殿三间以及东西两庑部分建筑。

到了清代,书院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深远影响,学术空前活跃,人们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空前热情。

清代皇帝也关心书院发展,命督府、学政慎选山长,奖励成绩卓著者,要求加强对书院的管理。

问津书院在康熙年间得到修复和扩建,咸丰初年第三次遭战火破坏,但在同治、光绪年间又得到修复和扩建。清代的问津书院,先后登坛讲学的名儒达百余人,多为天南海北的客籍大儒。

数百年间,儒士们师承渊源,学派分宗,各自立说,众家争鸣,繁华纷呈。康熙、嘉庆皇帝还分别御赐有“万世师表”和“圣集大成”匾额,使得问津书院声播海内。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问津书院,被誉为孕育鄂东文人的摇篮,历朝出自问津书院的举人、进士、名儒、要吏不计其数,曾有“一门两主事,五里三解元”的美谈。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问津书院的张荆野、陶月波、李开侁三人,经张之洞推荐,准备赴京朝考。在路上遇到一个算卦先生,向三位拱手道:“恭喜三位,今楚地三星炯照耀隐尘。三位今年如赴京朝考必被选为拔贡。”

说来也巧,那算卦先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正是准备参考。但说的“三星炯照耀隐尘”,正好涵盖了他三位的名字:张荆野,字翼轸;陶月波,字炯照;李开侁,字隐尘。

唐王勃在《滕王阁序》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的说法。按照我国古代所分的二十八宿的星座,张、翼、轸恰好为三星,均属荆野之楚地。结果三人均考中,应了算卦先生的预言。

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使得问津书院成为广大求学者心驰神往的圣地

两千年来,历代鸿儒在书院中教书读书,风景和书香交相辉映。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如今圣踪不再,津声宛在

现在的问津书院已成为传播国学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基地,集文化熏陶、理想教育、人格培养为一体的文化教育阵地。在此追寻孔子圣迹,尊崇儒家文化,颇能陶冶情操。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书院精神在推动儒学复兴、弘扬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焕发出新的生机

纯真年代(64)问津书院:千年荆楚 圣迹巍然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众多粉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三星   湖广   书院   光绪   儒士   孔子   明朝   孔庙   朝代   文化教育   清代   战火   年间   纯真   千年   时期   年代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