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你可曾看过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他在书中写到:“乞力马扎罗……神之居所。西峰顶附近有一具风干冰冻的花豹尸首。没人知道,花豹跑到这么高的地方来做什么。”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生活于大都会的作家。他长久苦于自己在灯红酒绿的世俗中逐渐堕落的灵魂,挣扎着想要飞出城市的枷囚,去寻求灵魂的自由,于是他来到了非洲。

那亘古长存的,广阔而宏伟的乞力马扎罗雪山,是一种洁净的象征。它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的方形雪顶,无暇且拥有着动人心魄的壮丽。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远远走来的大象家族-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远处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陈欣欣摄

位于肯尼亚东南部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保护区,它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因为这里有着众多类型的野生动物,更是因为上面提到的“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正是乞力马扎罗雪山的最佳观赏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陈欣欣摄

安博塞利在土著语言中,是“干涸”的意思。虽然这里的树林并不算繁茂,但这片土地也并不干涸。绿草茵茵,从脚下一直蔓延生长至遥远的大山下。灌木丛生,金合欢树四下生长。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夕阳下的象群-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夕阳下的象群-陈欣欣摄

天空清澈无染,投下的光在草原上迅速变换颜色。

初晨,带着露水的草色青青,到了下午,草色微微转黄,傍晚时分,红霞漫上天际。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吃草中的斑马-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母子象-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成群结队横穿公路的象群-陈欣欣摄

当你静静地在这里,面对着这里纯粹的原始与野生,你会感到时间很长,长得像你已白发苍然。时间好像又太短太短,短得好像人类的祖先露西刚走出第一步,而你瞬间就站在了这里。

在这里,你知道,生命不只是规则与规范,还是一种自由生长的力量,快乐且狂放。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斗起来的角马-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行进中的象群家族-陈欣欣摄

大象甩动着长鼻子、闪动芭蕉叶似的耳朵,成群地在草原上活动;鸵鸟伸着长脖子,警觉地在草地上奔跑;斑马们静静吃草,背上站着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儿;长颈鹿悠闲地行走在蓝蓝的天空下,羚羊群也在亭亭如盖的树木下,享受悠闲的时光;偶有一辆越野车行驶在茫茫草野上,就像是一只安静的小甲虫……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芭蕉叶似的大耳朵-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奔跑中的鸵鸟-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怀了宝宝的斑马和伴随的鸟儿-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长颈鹿群-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瞪羚羊在草丛中觅食-陈欣欣摄

在这里, “大象和蔼可亲,狮子像猫一样温柔,长颈鹿有着帝王一般的高贵气质,狒狒顽皮,羚羊敏感”,大自然造化出如此多可爱灵动的生命。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母子象-陈欣欣摄


在安博塞利,重归“自然之子”身份

母子象-陈欣欣摄

当你在安博塞利,见过它充满希望的清晨、生气勃勃的正午、温柔婉丽的黄昏,还有那神秘深邃的黑夜;当你在安博塞利,见到了一望无际的草野的绿、乞力马扎罗山峰上雪的白;当你在安博塞利,见到了动物们可爱的姿态与旺盛的生命力……

当你感受到安博塞利那真切自然的存在,你将会爱上安博塞利,并重归自己或许久违了的,“自然之子”的身份。

#带你走遍全世界##环游世界##旅途中的那些事儿##我的旅行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乞力马扎罗山   利国   海明威   之子   草野   马扎   非洲   长颈鹿   羚羊   鸵鸟   芭蕉   斑马   母子   大象   生长   身份   公园   自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