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太阳的一生——海子的生平

文/厕所所长


欲了解海子的诗歌,不能不知道一点他的生平。这里不想一一罗列海子每一年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因为这些在他的许多传记和学术年谱中都有所提及,我只想写一个缩略版的“海子故事”。这个故事里,不可避免的有着许多的“也许”和“可能”,一如他天马行空的诗歌。

1989年,海子出生在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原名叫査海生,是查湾一个裁缝的长子。我在开头时特地只说他出生于1989年,因为关于他的生日,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燎原在《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中说,“海子1964年2月19日出生于前边所描述的查湾。这个日期作为最基本的个人资料,标明在他的身份证上。但据其父亲介绍,这是一个以农历记时的日期……这样,海子的出生日期若以我国户籍档案制度规定的公历来记,当是1964年4月1日。”《海子传:幻象与真理》的作者边建松也引用了这一说法,并补充说“我也看到过海子的身份证,上面确实是2月19日。”而西川在《海子诗全集》的后记中分析海子自杀的原因时写道,“海子生于4月2日,白羊座。”余徐刚在《海子传》里写道,“1964年农历二月十三(公历3月26日)中午,人们刚吃过午饭,安庆怀宁县高河镇查家湾查振全查裁缝家,传出了一阵清脆嘹亮的婴儿啼哭声……”海子自己在其长诗《河流》代后记《源头和鸟》的结尾,标注完稿时间为“1983.3.13生辰”,1983年3月13日是农历正月廿九,而1964年的农历正月廿九是3月12日,因此,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生日应该为3月12日。于是,对于海子的生日,我们就有3月12日、3月26日、4月1日、4月2日四种说法。

但是我们如果去百度百科,会看到海子的生卒年为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这是因为在2009年3月26日举办的“中国·海子诗歌研讨会”上,海子的母亲操采菊特别说明,海子的生日,以公历记,应该是1964年3月24日。至此,关于海子生日的问题遂不再成为问题,因为,恐怕没有人比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生日更有发言权了。

海子出生的查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用诗人黑陶的话说,“狭窄、略微起伏的乡野柏油路盛满寂寞……村路两旁,已显高大的树木柯枝交接,将清亮的阴影投布下来。不规则的旷野田地里,稻子已经收割,只留下稀落的草垛,孤独地蹲立在深秋静极的天空下……”跟所有南方小村一样,查湾照例是一个“留不住男人”的地方,在一年的大部分时候,村民们都离开村子出去打工,只有春节才会回来。因此,这个村子依然是一个“用根深蒂固的饥饿,将它的男人们挤压向远方闯荡的土地。”

海子在查湾长到了十岁,除了四岁时在生产大队开会时一口气背出了四十八条毛主席语录之外,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都是平时上学,一放学就去帮父母干活,挣工分。但他的父亲查振全回忆说:

海子自小个性强,孤僻,但人很斯文,从不和村里的孩子混在一起打打闹闹的疯……什么地方有书就往什么地方跑,看完以后又赶快还给人家,这样好跟人家再借……他是孩子王,村上的小孩们都整天围着他转。因为他读小学时就开始讲小说,会讲三国、西游和好多长小说。

十岁之后,在1974年9月,海子小学毕业(那时的小学还是五年制)离开家乡,到镇上的高河中学读初中。初中毕业,他又在高河中学读高中,时间是1977年的9月。那时的高中还是两年制,高二就要高考。国家刚刚恢复高考,高河中学把学生分为文、理两班,海子本来学的是理科,学校为了均衡文理科学生人数,加之文科班师资又强,就劝海子学了文科。

海子聪明,记忆力又好,1979年,他以安庆地区文科第一,高出本科录取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在大学的前三年里,海子在北京大学和法律系的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一时期,他涉猎的题材包括了文学、艺术、宗教、法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包括歌德的《浮士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文学名著,并大量阅读江河、杨炼、顾城、北岛等人的诗歌,这些人的影响贯穿在他后续的诗歌创作中。

1983年3月,大四的海子开始写诗,因为诗歌的缘故,与生命中两位最重要的挚友,西川和骆一禾结识。目前可以辨认的海子日期最早的作品是《源头与鸟》,写于1983年3月13日,后来被他用作长诗《河流》的代后记。在后面的两三个月里,他写下了《东方山脉》、《丘陵之歌》、《高原节奏》、《年轻的山群》等诗,这是他重建史诗梦想的开端。

大学毕业之后,海子被分配(当时是毕业分配制度)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在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参加工作,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刊》见习编辑。政法大学的新校区在北京昌平,此后海子就一直住在那里。本年,他正式启用笔名“海子”。海子,就是水草丰美的湖泊。

1984年对于海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他写出了长诗《河流》。在十一月的一次讲座上,结识了自己以后的初恋女友B,他在《给你》中写道:“我相信这一切/我相信我俩一见钟情。”

成为太阳的一生——海子的生平

左边就是B

跟海子相比,B的成长环境明显的不同。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姐夫是诗人雁北,已经开始创办《诗选刊》。尽管海子满心希望“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埋在深深的地下”(《新娘》),但B这样的家庭对于她和海子的恋情自然不会非常赞成,这也成为了日后他们分手的伏笔。

撇去初生的爱情不谈,1984年海子的创作成果可谓颇丰,《亚洲铜》、《单翅鸟》、《阿尔的太阳》、《不要问我绿色是什么》、《村庄》以及长诗《河流》等力作都产生于这一年。

1985年初,海子和B正在热恋,放寒假回到了家里,他满怀幸福地给B写诗、写信。他感到“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活在珍贵的人间》);“写字间里/中午是一丛眼睛画成的/看着你”(《中午》);还仿佛对自己说着,“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夏天的太阳》)。

然而,在当年三月开学后,海子和B的关系却出现了变化。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也许是B的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儿和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教师谈恋爱,况且这个人除了会写诗根本一无所有。从此开始,B和海子隔阂渐生。海子坚持着这份被判了死缓的情感,他绝望地说,“我请求熄灭/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我请求下雨/我请求/在夜里死去……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我请求:雨》),觉得“在这个时刻/永远分别是唯一的理由”(《早祷与枭》)。

五月下旬,海子一下子写了五篇小说,后来被收在著名的“神秘故事六篇”中,分别为《龟王》、《木船》、《初恋》、《诞生》和《公鸡》。这些作品,充满着晦涩难明但又绚烂无比的象征意义,至今读起来,仍可算作短篇小说的典范。到了八月结束,海子写完了“神秘故事六篇”中的最后一篇《南方》、长诗《但是水、水》以及“太阳·七部书”中的《太阳·断头篇》,但是,对自己和B的感情,他依然看不到希望。几个月后的双十一,海子写下了《得不到你》,“得不到你/我用河水做成的妻子……得不到你/但我同时又在秋天成亲/歌声四起”,痛苦又无奈地等待着爱情的死亡。

1986年是海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除了继续写诗之外,他在6月的暑假出游,目标是几千公里以外的拉萨。根据燎原的研究,海子此行的路线大致为“北京——西宁——青海湖——格尔木——拉萨——当金山口——祁连山北侧——嘉峪关——额济纳——包头——呼和浩特——北京”,全部行程可能超过五千公里。

成为太阳的一生——海子的生平

海子1986年西行大致路线

这次旅行为他的生命中增添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他看到了青海湖那“宝石的尸体/暮色苍茫的水面”(《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看到了西藏的村庄里“周围的土墙画满慈祥的佛像”,村外“经幡五颜六色如我受伤的头发迎风飘扬”(《云朵》),看到喜马拉雅山脉有如断头的刑天,“割下头颅的身子仍在世上/最高的一座山/仍在向上生长”(《喜马拉雅》),由此,他蓦然生出了一种感受——“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九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看到海子诗歌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不过,也正如他所写,这趟前往青海湖的旅程,真的熄灭了他的爱情。

回到北京之后,海子没有得到B的任何消息。没有来信,他只能在孤独中等待开学。8月,他写了一首《海子小夜曲》,来回忆和B一起的时光: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

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

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

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

诗歌中的水

在这个下雨的夜晚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为你写着诗歌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

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


是谁这么说过 海水

要走了 要到处看看

我们曾在这儿坐过


这首诗乍看很平静,细读之下,就颇觉无奈和悲凉。第二段中连续的四个“一个”,像一记记重锤,狠狠捣打着海子脆弱的心灵。9月海子见到了B,他们也许在河边聊了很久,B告诉了海子父母的意见和她的无奈。海子对此不能理解,他写道,“我感到魅惑/小人儿,既然我们相爱/我们为什么还在河畔拔柳哭泣”(《我感到魅惑》)。9月10日是B的生日,海子似乎没有见到B,他彻夜未眠,备感绝望,“天亮我梦见你的生日”,“黄昏我梦见我的死亡”(《给B的生日》)。在痛苦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在十月底,他说自己是“穷孩子夜里提灯还家 泪流满面/一切死于途中 在远离故乡的小镇上”,然后仿佛决绝地说,“在十月的最后一夜/我从此不再写你”。

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子几乎没有再写过B,但是,他的很多诗歌里都回旋着B的影子。

1987年寒假,海子没有直接回家。他坐火车到成都,去九寨沟游玩,然后来到达县(现达州),再坐车去重庆万县,最后经由水路,回到安庆。他1月11日来到了安庆,一个被他称为AP的女性,撑着伞来接他——


一只船停在荒凉的河岸

那就是你居住的城市

我的外套肮脏,扔在河岸上

我的心情开始平静而开朗

——《冬天的雨》

他跟着AP走过达县的街道,自跟B的感情结束之后,头一次感到美好,他说“我们沉默地靠在一起/你是一个仙女,是冬天潮湿的石头/你的外表是一把雨伞/你躲在伞中像拒绝天地的石头”(《冬天的雨》)。AP是谁我们不得而知,边建松说她是个财务工作者,因为她在给海子的信里,有“每天上班,拨拨算盘,登记数据,空闲就拿出一本书,看一会便神思恍惚,愣神发呆”之类的句子,燎原说AP不是一个人而是分别为A和P的两个人,因为在海子后来的诗《太阳和野花——献给AP》中,分明有两个女性的形象,我更赞同前一种说法,《太阳和野花——献给AP》是1988年五月海子“删86年以来许多旧诗稿而得”,这里面难免有许多艺术化的处理,似乎不能以此判断AP即是两人。性格上,这个AP或许有些倔强,也有些自闭,“躲在伞中像拒绝天地的石头”。她跟海子的关系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尽管海子说她“平静得像夜里的一个水仙”,“黑发披散着盖住了我的胸脯”,我们很难说这是实景、想象甚或是象征。但有一点确凿无疑,海子和AP的感情,应该远远超过了普通朋友。

后面的几天,AP带着海子去了趟真佛山,海子在根据《冬天的雨》改写的《雨》中“在神像前把火熄灭/我们沉默地靠在一起”,可见AP给他带来的,不是充满激情的狂欢,而是一种平静的喜悦。回到安庆,海子写了《两座村庄》,他说“风吹在村庄/风吹在海子的村庄/风吹在村庄的风上/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新鲜的是爱情,久远的也还是爱情。一个月后,我们在海子的诗里发现了他的第二个恋爱对象,照映南国星座的北方星光,他口中的S——


谁在美丽的早晨

谁在这一首诗中

谁在美丽的火中 飞行

并对我有无限的赠予

——《献诗——给S》(1987.2.11)

根据大部分海子传记作者的说法,S是文化工作者,很可能就在昌平文化馆工作,也许还帮助海子发表过诗歌。

成为太阳的一生——海子的生平

海子绘画

1987年5月,发生了一件颇为诡异的事——北京作协在西山举行会议,会议上,有人给海子罗列了“搞新浪漫主义”和“写长诗”两项罪名。其实,海子当时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诗人,由于对社会组织本能的逃避,他并未也没有资格加入北京作协,也就不可能出席或者列席这次会议。对于会议上的批判,海子百口莫辩,只能在家赌气写了《辩解》、《上帝的七日》、《王子·太阳神之子》几篇文论,似乎为了申明自己的主张。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没有人会去看人微言轻的海子写的文章,他只能把全副的精力,继续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去。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S的关系,87年的这个暑假,海子没有远游。他的前女友B在七月毕业,准备去美国留学。海子违背了“我从此不再写你”的诗歌诺言,在去北戴河旅行时,他在《眺望北方》中写道,“我在海边为什么却想到了你/不幸而美丽的人 我的命运”。随后,他完成了“太阳·七部书”中的《太阳·土地篇》,似乎距自己的史诗理想又近了一步。但是,对自己和S的爱情,海子却感到迷惘,他渴望爱情,但又想拒绝突如其来的婚姻,于是,在感情的十字路口上举棋不定。

到了十月,海子和S分手,据西川的说法,也许是海子不愿意结婚,S才离开了他。这一年,海子又完成了数十首诗作,其中,就有著名的《祖国(或以梦为马)》。

1988年新年,海子还是在安庆老家过的,他花五百元给家里买了台黑白电视,吗,每天接受全村的围观,但他神不守舍,在一个刮着大风的夜晚,分外思念远在四川的AP,“想她头发飘飘/面颊微微发凉/守着她的母亲/抱着她的女儿/坐在盆地中央/坐在她的家中”(《大风》)。农历正月底,海子把母亲接到昌平的校区宿舍住了一阵,母亲惊讶地发现,海子竟然又有了女朋友。这位女性不是S,据海子说,是在电视台工作,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沿用边建松在《海子传:幻象与真理》中的描述,称她为Y。

这个Y,应该是海子生前最后一位女友,可能年纪比海子大着几岁,据海子的母亲后来回忆说,1989年6月她去处理海子的后事的时候,穿着一袭黑衣的Y正在低低哭泣。

母亲回去后,海子带着自己的《太阳·土地篇》和其他一些诗稿,去了趟四川。在那里,他见到了许多颇有影响力的诗人,但似乎受到了讥嘲。四月,海子游览乐山,在大佛前留影。也许这次四川之行让海子见到了AP,也许AP又来给他送行,回到北京之后,他说自己“在一个北方的寂寞的上午/一个北方的上午/思念着一个人……在那偏僻拥挤的小月台上/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五月,海子开始出现幻觉。他大量删改了以前的诗稿,写了《太阳和野花——献给AP》。诗中出现了两个女性的形象,可能是AP和Y。

六月一日,海子完成了“太阳·七部书”中的另一部作品,《太阳·诗剧》。七月十七日,他同诗人一平,王恩衷等人结伴,再次前往西藏旅行。

成为太阳的一生——海子的生平

海子1988年进藏路线图

这一次的路线依然是从西宁出发,那时还没有青藏铁路,铁路只能到格尔木为止。一个雨夜,他坐火车途经德令哈,写出了著名的《日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说德令哈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在这个夜晚,他暂时放弃了自己“大诗”的雄心,“姐姐,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个“姐姐”也许真有其人,也许只是一个象征。海子的朋友孙理波说,这个“姐姐”也许是一位被称为H的诗人,德令哈是她的老家。海子去世后不久,她撕掉了一些海子寄给她的诗稿,去了南方,至今孑然一身。

海子来到了拉萨,稍作停留,就前往日喀则,随后,进一步深入日喀则南部县城萨迦。这是一个离喜马拉雅山脉很近的地方,海子突然意识到,远方的意义,正是“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他自己“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自由而贫穷”(《远方》)。在路过一个玛尼堆的时候,海子从里面捡了两块彩绘浮雕石佛,硬生生背回了北京,据说,这两块玛尼石至今依然镶嵌在他的坟头。

回到北京,海子的精神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他一边努力上课,一边继续修炼气功,困扰他的幻觉也日益严重。十一月是海子创作的高峰,他完成了诗学论文《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继之而来的是《太阳·弥赛亚》和《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现存残稿的《太阳·大扎撒》也是那段时间写的。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九月完成的诗剧《太阳·弑》,它的舞台布景全是血红的空间,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情节。海子的好友骆一禾评价说:“从色调上来说,血红比黑更暗,因为它处于压力中写下的任务道白有着猛烈奔驰的速度。这种危险的速度,也是太阳神之子的诗歌中的特征。”

也有人说,《太阳·弑》是海子生命终结的序曲。

1989年初,海子再一次见到了B。这一天下着雪,他在《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中写道,“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还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四年前差不多正是海子和B认识的时候,他至此还天真的觉得,他对B的感情没有变化,但B已经不再是过去的B了。1月13日,他又一次想到了B,写下了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现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连用作商业广告也变成了陈词滥调,我们在看到它的时候,也许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其中饱含的孤独和决绝。“面朝大海”其实就等于背对世界,海子通过一个背影,把自己和尘世隔开。正因为他已经把自己隔绝在世界之外,才会摒弃了所有的痛苦和焦虑,那么平静地为尘世祝福,而他,注定要“面朝大海”,接受自己的命运。

除夕前几天,最后一次回到查湾家中的海子,写下了预言般的《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他说“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里,他看见“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让他觉得“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2月23日,也许是母亲又表达了对海子情感生活的担忧,他夜不能寐,回忆起自己爱过的四个女人,写下了“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指向他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四姐妹》)这样的句子。他说“我爱过的这位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也许,在这个瞬间,他仍对尘世颇为留恋,但是,现在的海子已经无力与命运角力——命运远远跑在了前面,拖着他一路飞奔。

3月初,海子回到北京,随即去找王家新聊天。交谈中,他兴奋地宣布了自己的一个发现:黑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从麦地里飞起来的。这让人想到梵高临终前的画作,麦田群鸦。

成为太阳的一生——海子的生平

Wheat Field with Crows,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90.07

王家新后来在《“大地的转变者”——德国的“诗性”传统与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文中说,“(海子)他已经来到了这样的境界:黑夜即安慰,丰收即荒凉!因为,他竟可以用一种神示的语言歌唱——他已经创造了一种可以让他去死的死!”

3月16日,海子离开昌平进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B。此时他们已经分手接近三年,以往已不谏,来者不可追。B告诉海子,她已经在深圳结婚,准备出国。这对当时精神状态已经很差的海子是很沉重的打击。

次日,海子和教研室的同时聚餐,醉酒后讲了许多关于B的事,醒后十分懊悔。几乎没人知道3月18日至21日海子的行踪,但在21日中午,海子突然出现在朋友苇岸的住处,跟苇岸讨论了那种死亡最体面最有尊严,并说自己已经在宿舍留下了遗书。

后面的两三天,海子整理了自己几乎所有的诗稿。他把它们分类,标注了日期,用塑料绳扎成几捆。3月24日,海子又去城里找他的女友,可能是B也可能是Y,没有结果。随后,他回到宿舍,在两天内写了几封遗书。遗书中称他被常远和孙舸以超自然力量迫害致死,嘱咐以《十月》第二期的稿费还给一平。写完之后,他打扫了自己的房间,把零乱的书籍、期刊和画册整理好,以至于西川在他去世后走进他的房间时,觉得里面“干净得像座坟墓”。

3月25日早上,海子出发前往山海关,随身带着《圣经》、《瓦尔登湖》、《康拉德小说选》和《孤筏重洋》四本书。下楼的时候,海子对一个同事说:“我要出远门了。”然后离开了政法大学。

他大约中午到达山海关。从3月25日中午到3月26日中午,他可能一直在山海关闲逛。

3月26日下午,他从墙上撕下一块纸片,写下了最后的遗言:


我叫査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我的自杀与任何人没有关系,我以前的遗书全部作废,我的诗稿仍请交给《十月》的骆一禾。

海子

1989.3.26


当天五点半,在山海关和龙家营之间的一处铁道拐弯处,1205次列车的车速很慢。海子让过车头,钻进了后面的车轮,死得异常从容,甚至连眼镜都没有破损。他“安静得像是睡着了,甚至还带着一丝笑容”。赶到山海关的西川和骆一禾悲痛不已。骆一禾伤心地说:“海子死得很有尊严。”然后开始帮海子料理后事,整理诗稿。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三个月后,骆一禾就由于过度劳累,死于突发性脑溢血。

此后的事可以说都跟海子无关了。由于骆一禾的去世,海子诗稿的整理工作就全部交给了西川,《海子诗全编》于1997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9年3月26日,海子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海子诗全集》。

成为太阳的一生——海子的生平

海子墓

现在,在怀宁县高河镇的查湾,海子大概不会像生前那样寂寞了。这个“提前归来者”的墓前有常换常新的鲜花,每个春天,还有人在这里,朗诵他几乎是用生命写成的诗歌。观其一生,他重建史诗的努力让人振奋,但诡谲的倏然离去,又让人怅然若失。

现在,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周围充斥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以梦为马”之类的海子元素,也有许多人,在不断阅读和评介他的诗歌。也许,这正应了他在生前写过的那些预言性的句子,在光明的景色中: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春天,十个海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怀宁县   山海关   喜马拉雅   青海湖   海子   安庆   太阳   诗稿   德令哈   长诗   生平   北京   诗人   诗歌   母亲   生日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