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命名名单,四川省共有8个县(市、区)入选,成都市青白江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曾饱受工业污染危害的青白江充分发挥陆港主枢纽核心优势,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方式“腾笼换鸟”,降碳减排卓有成效,实现了从传统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华丽蝶变。

与此同时,青白江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目前正以前瞻视野,加快建设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也打开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大门的关键之钥。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步入青白江长流河公园,清澈河水缓缓流淌,不少市民在两岸绿道上散步、休憩。两岸分别伫立着斑驳的工业厂房遗址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新居,一旧一新形成两个时代的鲜明对比。

1960年青白江建区,成为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首个工业区。随着长流河畔的四川肥料厂(今川化集团)、成都钢铁厂(今攀钢成都公司)等企业先后投产,让青白江成为四川省内最大的冶金、化工基地。

而在流淌半个多世纪后,曾经清澈的长流河随着工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逐步变成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

变化,始于城市发展路径的改变。

2013年,青白江作为四川省唯一被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的区(市)县,开启产业调整。这标志着青白江区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工业时代结束。此后两年时间,川化集团和攀钢成都公司转型升级,前者全面退出化工产业,后者彻底关闭冶炼生产线。通过一番多措并举整治,长流河完全消除了黑臭水体,水质明显改善,逐步变得水清岸绿。

不仅是长流河,如今的青白江,蓝天常有、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一位攀成钢公司退休工人如此感叹。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长流河与青白江的环境变迁也是青白江从老工业基地向“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调整优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青白江积极利用港口区位优势,推动转型实现突破发展。2013年,成都中欧班列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第一声鸣笛,让青白江从“内陆腹地”逐步迈向“开放高地”。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打好“一张牌”,带活“一把牌”。以陆港枢纽为引领,青白江实行“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聚焦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和成都欧洲产业城这三大产业功能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集群。

根据青白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青白江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二五”期末的 4.1:43:52.9 优化为 3.5:30.3:66.2,第三产业占比突破66%,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发展引擎实现换挡,青白江的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城市功能由弱变强,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由灰变绿。

2020年,青白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在成都中心城区排名第3;累计建成绿道218公里,新建绿地120公顷,打造“两拆一增”点位46个,建成东山公园、长流河公园……与此同时,青白江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殊荣,并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国企改革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整体上看,青白江以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为重点战略方向,持续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实现了从老工业基地到国家生态区的蝶变。而经历新旧动能转换,通过经济实力与城市绿色发展有机结合,也让青白江“实力”与“颜值”并存。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转变原本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让青白江实现了华丽转身。而事实上,青白江有着更大的野心,它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成为“碳中和”先行者。

敢为天下先,青白江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底气?

首先,从给碳排放做减法的节能减排来看,青白江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近年来,青白江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关停调迁,累计去化工钢铁产能500万吨,共减排二氧化硫1.9万吨、氮氧化物1.2万吨、二氧化碳118万吨,仅二氧化硫减排量就占成都市总减排量的36%。

此外,在青白江大力开展减排行动的同时,在其产业发展版图上,也聚集起众多实力雄厚的碳中和相关企业。

9月7日,成都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发布及应用推介会在青白江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制造基地(简称“​重汽​成商”)举办,在无数飘舞的彩条搭配上灯光和舞台烟雾的热闹氛围中,一辆新能源重型卡车徐徐滑入会场,标志着重汽​成​​商​最新生产的新能源重卡正式下线。而就在当日,总投资约为50亿元的国家电投换电重卡项目,先期启动的四川首座智能充换电站也在青白江正式投入运营。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据​重汽​​成​​商​一位技术负责人介绍,新车型一次充电可续航300公里,更换电池则仅需5分钟,续航约190公里左右,每公里运营成本最低1.6元,相比燃油车,能节省30%以上的费用。

在最新的《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名录》中,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作为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圈和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的核心产业功能区之一,目前碳中和产业门类齐全。功能区初步形成拥有以天马精密、​安那​​际​为代表的风电轴承制造;以蜀虹装备、安德里茨为代表的水电设备制造;以瑞奇装备、三洲核能为代表的核电装备制造;以玉龙化工、天高机电为代表的氢气提纯及储存设备制造;以重汽成商、中电骏途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

此外,也拥有以四川高性能高分子研究中心、成都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为代表的研发创新机构,形成了“研发—原材料—零部件—成套装备制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2020年,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碳中和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实现收入约282亿元。

“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建设全国零碳经济先行区,是一项系统复杂且长期的工程,需要充分结合功能区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以及经济活动特点。”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功能区将积极抢抓碳中和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统筹推进产业、科技、城市、园区、服务向低碳型、硬核型、节能型、生态型、环保型“五型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

青白江的碳中和产业版图,除了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这个“主引擎”,在近期的成都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名录中,入围了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圈的成都欧洲产业城也在不断发力。

在这个根据“适铁适欧”建设的国际化产业新城,同样聚集了以巨石集团、华鼎国联为代表的发力新材料、新能源等赛道的碳中和相关企业。

成都市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部部长张灯表示,“欧洲产业城将聚焦新材料、智能电器、数字经济等进出口加工贸易主导产业,着力构建‘基础材料+功能性材料’发展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特色突出、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型材料产业高地。”

正是基于优势产业集群,青白江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双碳”目标,为区域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建设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以碳之名,谋定未来。在青白江的碳中和发展大棋局中,除了打造产业“硬核”实力,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还被写进发展规划。

据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功能区管委会已围绕“碳中和”、数字经济,初步形成《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建设策划方案》、《关于打造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的思考》、《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数字经济发展思考》等课题成果,正​在​进一步优化明确主导产业方向、细分领域,确立全国先进材料创新发展高地,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的总体定位。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根据最新规划,功能区计划到2030年,培育碳中和衍生服务类企业30个以上,引育碳中和产业化项目及企业50个以上;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20个以上,纳入国际CDM项目、国家CCER和四川省碳普惠等减排项目50个以上,碳交易额突破50亿元,建成全国一流碳中和发展先行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成都乃至四川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内陆港口”之​城​青白江目前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区铁路港片区、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青新“一带一路”大港区等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优势。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有专家表示,充分发挥陆港主枢纽引领作用,把通道和枢纽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围绕碳中和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以及加工出口,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示范效应明显的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青白江已经下了一个“先手棋”。

9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会在青白江举行。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代表,聚焦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变革,深挖经济发展及主导产业的需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议题进行探讨。

大会发布了《成都市青白江区“智汇陆港”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工业碳中和行动方案》,并举行了碳中和领域产业落地项目和技术创新合作项目签约。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多位院士在对青白江​低​碳产业发展的成绩予以充分认可的同时,也在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建军在会上发言表示,近年来,成都积极探索低碳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速构建碳中和相关产业集群,绿色低碳正逐步成为成都最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希望青白江积极布局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新能源装备三个未来赛道,深入开展碳中和课题研究,持续发挥产业和技术优势,为成都实现碳中和愿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17年,成都被确定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十四五”开局,成都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而在今年的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中,成都新筹建“碳中和产业生态圈”,这是超前谋划碳达峰、碳中和的探索之一。

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之一,青白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瞄准未来赛道,夯实碳中和产业支撑,加强低碳技术科技攻关,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形成完善的低碳经济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在为成都“双碳”城市建设贡献积极力量的同时,也紧握“碳中和”这把通向未来的钥匙。

​​

从老工业基地到生态示范区,青白江以碳为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

思之深,方能行之远。在碳中和这一历史性增长周期中,从老工业基地走来的青白江,以城市发展新格局下国际化视野长远擘画未来,在新的时代命题下,它正风帆劲满,载梦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青白   青白江区   生态   成都市   示范区   成都   新能源   工业基地   纤维   代表   功能   产业   材料   国家   城市   经济   旅游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