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不仅拥有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而且还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桂林历史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桂林石刻,而一个人在桂林石刻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号称桂林石刻第一人的方信孺。

他在桂为官6年,钟情于山水之间。其足迹踏遍桂林,据统计他在桂林留有摩崖石刻24件,是桂林留存摩崖石刻最多的人,他的作品涉及多种,字体涵盖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和书法价值。这些摩崖石刻不仅点缀了美丽如画的风景,而且蕴涵着极其深邃博大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赋予了桂林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人文价值,为传承和推动桂林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信孺,字孚若,号紫帽山人。兴化军(今为福建省莆田市)人,宋淳熙四年(1177年)生。方信孺为人豪爽豁达,回归故里后,寄情山水,以登临啸咏为乐。因不喜理生计,家境窘迫 ,情绪消沉。嘉定十五年(1222年),方信孺英年早逝,令人挽额叹息。

方信孺的一生中最被后世传颂的就是他“年少奉使,而以意气折金人”,《宋史?方信孺传》称:“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金人计屈情见,然愤其不屈,议用弗就。”方信孺使金事迹遍见古今史籍,其大智大勇、忧国爱民、守志报国精神广为传颂。而书刻于桂海碑林龙隐岩口小路旁崖壁山的榜书《世节堂》可以说正是这种高尚气节的最好表现。石刻刻于嘉定八年(1215年),上刻“世节堂”三个真书大字,字径为130厘米。在这块摩崖石刻的背后还有着一段历史的渊源巧合。绍熙三年(1192年),方信孺的父亲方崧卿转任广西转运判官。在任广西判官期间,他改革盐政,收效很大。他改官府垄断为官商共卖,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便利了百姓,他为民请命,经常询问民间疾苦,察看一路利病,因而深得百姓的拥戴。

嘉定六年(1213),方信孺也来到桂林做转运判官。百姓知方信孺来任职时,“父老迎拜悲喜,既相与画公像,春秋报祠公”,由此可见百姓对方崧卿的怀念之情,为了彰显其先父的优良品格和政绩,方信孺在城南永宁寺修建方公祠堂,镌刻《有宋绍熙广西转运判官方公祠堂之记》和祭文《方公祠堂迎送神曲》于城东龙隐岩和栖霞洞,并将广西漕台厅事重新修缮,定名为“世节堂”,请来易祓书写世节堂扁额,磨刻于龙隐岩口,石刻记述:“嘉定八年二月吉,莆田方信孺新桂林西漕台厅事为世节堂,长沙易?书扁,磨崖于龙隐岩。方信孺借《世节堂》来褒扬其父节操,以表达自己继承父亲优良品格的决心,从中也表达了他对当时朝廷腐败的不满以及对正直清廉作风的珍视,这件石刻对当今社会也有着很好的警示作用,值得深思。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方信孺与桂林石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石刻   林西   宋史   永宁   莆田市   嘉定   摩崖   判官   祠堂   官府   广西   品格   历史文化   山水   百姓   旅游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