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筷子楼”其实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这“筷子楼”其实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在重庆,你若是问国泰艺术中心在哪儿,不如直接问“筷子楼”在哪儿。这座位于重庆老城渝中闹市区的建筑,常常因为独一无二的“筷子”造型,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然而对于重庆人来说,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处网红景点,更承载着重庆的城市记忆。


这“筷子楼”其实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造型奇特的“筷子楼”


国泰艺术中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千奇百怪的,用重庆话来讲就是有些“怪头怪脑”。它不似其他建筑一般方正有形,而是以无数根红色和黑色的“筷子”交叉相叠而成,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和周围的建筑形成强烈反差。正是因为这样奇特的造型,重庆人给它起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筷子楼”。


其实,这个“筷子”很讲究,学名叫做“题凑”,是《汉书》中提到的一种建构工法,是在四周用柏木堆砌而成的框形结构。利用“题凑”相互堆叠的构造,将整座建筑的空调排风管道安插于此,不仅没有破坏建筑的整体,同时还加快了室内的空气循环,给人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因此,国泰艺术中心也被誉为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这“筷子楼”其实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看似不规则的立面造型,从空中俯瞰却别有一番风景。国泰艺术中心既像一艘战舰随时准备启航,又形似传统乐器“笙”。白天,它以红色的激情为“钢铁森林”的解放碑注入一抹亮丽的色彩;夜晚,它如同城市的篝火欢乐燃烧,而在灯光的映照下,“筷子”两头的繁体“国”字更显人文关怀。


被“遗忘”的重庆美术馆


这“筷子楼”其实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国泰艺术中心其实是由国泰大剧院和重庆美术馆两部分共同组成。由于重庆美术馆的入口在背面,来此参观的游客大多被前面独特的“筷子”造型吸引,经常会有人忽略了背后这座安静的美术馆。


重庆美术馆建成于2013年,面积近万平方米,是重庆市建成的第三座美术馆,以展出传统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等为主。尽管身处繁华热闹的都市区,周围也多是比它高大的建筑,但它在这方天地里,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颇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或许这就是美术馆的魅力所在。


走进美术馆,浓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里除了有美术馆自身展品展出外,还会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展览。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与艺术来一场“约会”。重庆美术馆吸引人的地方还在内部的空间感上。它的内部共有25个玻璃房,每一个都可当做独立展览馆,为艺术家们提供个人展览的场所。同时,透明的玻璃既为展览提供了相对封闭的空间,调性又不至于太过沉闷。而在一楼展厅,还有一条直通6楼展厅的钢架楼梯,沿着楼梯拾级而上,从转折处从上往下看去,美术馆立体广阔的空间一览无余,仿佛进入了梦幻的“天空之城”。


城市记忆传承


国泰艺术中心除了重庆美术馆以及承接各类演出的国泰剧院,还担负着一个最重要的使命——重庆这座城市的记忆传承。对于老一辈的重庆人来说,国泰的出名其实并不在建筑上,而是这里曾经上演过的无数部抗战话剧。


1937年,国泰大戏院建成,名字取“国泰民安”之意——这就是今天国泰艺术中心的前身。作为当时重庆最“时髦”的建筑,戏院外由霓虹灯构成的“国泰大戏院”五个字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北平沦陷、上海成为“孤岛”,大量文学及演艺界人士纷纷涌向重庆。一时间,山城充满文艺气息,多部抗战话剧在这里横空出世,其中大部分剧作如《保卫卢沟桥》《八百壮士》等均在国泰大戏院首演。那时,这里不仅是一个戏院,更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和意志展示的舞台,蕴藏着山城人民深厚的英雄情结与历史情怀。在当时,即使是大轰炸来袭,重庆市民也只是临时撤往防空洞,空袭过后又不约而同回到剧院,这里的演出从未长时间中断过。


这“筷子楼”其实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很多年后,重庆市政府在原址上修建了今天的国泰艺术中心,并将其分为国泰剧院和重庆美术馆两部分……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国泰艺术中心的房梁上,天空被映衬着一片火红,来来往往的人流在此穿梭,仿佛有种透过几十年光阴望向过去的感觉。承载着重庆几代人记忆的“国泰”会一直在,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山城儿女开拓进取、迎难而上。


来源:重庆客APP

图:左小朵

编辑:熙熙

审核:李容

文:唐嘉玲


这“筷子楼”其实是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筷子   国泰   奇特   建筑   戏院   重庆   篝火   山城   美术馆   剧院   艺术中心   呼吸   造型   记忆   艺术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