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最近读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聊聊感想。

一、没有钱的日子真难过。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大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很多时候确实没钱,没钱怎么办呢?许三观无意之中了解到卖血能挣钱,挣35块,在那个时候一碗面才九分钱,现在一碗面大概9块,所以卖血的35块相当于现在的3500块,也算是一个可以解燃眉之急的钱数了。

许三观每次遇到人生中的大事,需要钱时,就去卖血,他一共卖了十一次血。

第一次靠卖血的钱和许玉兰结了婚。婚后生了三个儿子,大乐,二乐和三乐。

有一次大乐打破了别人的脑袋,需要赔偿,许三观卖了第二次血。

第三次是因为睡了林芬芳,卖血给她买了补品。

第四次是为了度过灾荒年代,为了全家人不被饿死,去卖了一次血。

当一乐二乐都去上山下乡之后,他把卖血的钱给了一乐,让一乐补补身体。为了让二乐能调回城里,用卖血的钱请二乐的领导吃饭。

一乐在农村得了肝炎,需要去上海医治,许三观为了给一乐治病,去往上海的路上卖了五次血。

还好,最后一乐的病治好了,三个儿子也都在城里工作了。大家都娶妻生子了,生活越过越好,也不再需要卖血的钱了。

二、少来夫妻老来伴。

许三观是茧厂工人,许玉兰是炸油条的。两人结婚后,生活仍然艰难,但是许玉兰有双巧手,也很能干,很会过日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许三观每个月都能得到一幅白手套,但是他不换,许玉兰便将它攒着,给孩子们做线衣。等孩子们都有线衣了,她才给自己做了一件,这个时候,已经结婚九年了。

许玉兰未雨绸缪,每次吃饭都会省一把小米存放在床下的米缸里,关键时候,这个米缸救了大家的命。

在文化大革命时,许玉兰天天被拉出去批斗,她每天低着头站着,脚都站肿了,许三观每天都要给她送饭。我想徐玉兰能坚持下来也是因为夫妻之间的这份爱吧!

当许三观的血卖不出去的时候,他想着如果再有一次困难怎么办,心里的酸楚让他泪流满面,儿子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哭,只有许玉兰知道,她们已经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再也不用去卖血了!

三、养育之恩。

一乐不是许三观的儿子,但是许三观把他养大了,虽然有时候想到不是自己亲生的,心里有点难过,但是关键时候,许三观是把一乐当成亲儿子的,心底的那份爱藏都藏不住。

无论是不是亲生的,一起生活的那么多个日日夜夜,那份亲情是刻在了心里的,推是推不出去的,对许三观如此,对一乐也是如此。

当一乐肺炎在上海医治时,许三观卖血为一乐筹钱,虚脱的自己都差点死了,但是从来没有起过这样的念头,他不是我亲生的。

四、要有爱美之心,不要放弃自己。林芬芳和徐玉兰结婚前都很漂亮,许三观还为了娶谁而游移不定。林芬芳结婚生子后成了个大胖子,而徐玉兰却仍然和婚前一样漂亮。

作为女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不管多少岁都要让自己漂漂亮亮的。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乐都   文化大革命   游移不定   线衣   灾荒   米缸   都会   上山下乡   上海   城里   艰难   儿子   关键   漂亮   人生   旅游   许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